分享

行走丨北川羌城掠影

 昵称45109175 2021-05-08

初到北川,有一种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因为北川新县城是一个具有羌民族特色和风情的地方, 高耸入云的羌碉,婉转悠扬的羌笛,色彩绚丽的羌绣,热情奔放的羌族舞蹈,甘洌醇香的青稞咂(zā)酒,无不显示出其独特、浓郁的民族特点。

绵阳北川“巴拿恰”步行街位于新县城城市文化中心轴上,西接禹王桥,东接抗震纪念园,长约580余米,宽130米,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27栋单体建筑,9座碉楼和1个大型和谐广场。“巴拿恰”在羌语中的意思为商贸街。北川“巴拿恰”集民族文化、观光旅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步行街,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川新县城的门户,同时还是四川最大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 
 


北川“巴拿恰”步行街,整体建筑结构采用的是山体的片石和本土的原木,充分体现了北川羌族民族文化的建筑风格,通过客家碉楼、风雨廊桥和文化广场的布局规划设计,既符合当地城市特色的“城市新立面”和“城市新轮廓”,而又丰富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天际线。2008年5月12日地震后,“巴拿恰”特色商业城为新修建的,所以现代的商业气息日渐浓厚,这是融合了现代文明与经典传承的商业街。

“巴拿恰”步行街被誉为新北川县城的“明珠”,左右两旁各种商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装修风格色彩新颖,室内整洁干净宽敞明亮,羌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随处可见,浓郁的原生态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南来北往的游客可以在步行街探访一下北川的羌绣、水磨漆、奇石、山珍、药材等店铺,或精心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或品尝羌族人家原汁原味的美味佳肴……


沿街的商铺多以羌族服饰的文化元素、沿袭民间的手工艺制品、地方特产风味食品为主。据观察发现,这里的消费均为大众化消费,所售卖的商品价格适中、品质较好,属于正常的生活消费水平。初次来这里,颇感兴奋,真是让人惊喜又意外,距离绵阳不远的地方,居然还“藏”(cáng)一个民风淳朴风情浓重的羌族文化景区。

“巴拿恰”独有的民俗文化、魅力风情、传统工艺、特色美食,无处不体现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和积淀,时尚与古羌民俗传统文化的融合,吸引着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纷至沓来,热闹繁华的景象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真是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据史料记载,羌族,源于古羌,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民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传说远古时期的羌人被异族驱逐追杀,当走投无路的时候,天神化为一只公羊带着部落中的男女老少来到了北川这个大山之中的避难所,从此羌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这就是家家户户门口或者大厅都悬挂羊头的原因。古老的传说将凝固的景致变成了灵动而又缠绵的意境,将山清水秀的环境与浪漫主义情怀融为一体,北川羌人所有的幸福和美好都值得期许。

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大禹生于西羌之石纽,即今北川县禹里镇。北川人民自古以来崇拜大禹,视大禹为先祖圣王。为了传承大禹文化,特将新县城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桥梁命名为禹王桥。


禹王桥又称风雨廊桥,位于北川新县城景观轴线西端起点,横跨安昌河,是进入北川新县城的大门。将羌族风情、大禹文化和现代气息都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建筑内设有特色旅游商店和休闲观景茶馆等设施。成为北川新县城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和门户景观,为北川新县城提供了一处重要的观景点。
  
禹王桥总长204.2米,宽12.6米,高13米,桥体为双层明清式仿古建筑,两端为羌族传统碉楼。桥面以上为体现羌族风情、大禹文化的石木结合的建筑。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羌族的索桥、笮桥、碉楼形式,桥身外观采用了当地出产的传统青片石贴面,楼阁部分模仿地方特色的木构穿斗坡顶建筑,最外侧一排装饰木构架采用了大禹治水工具的形式。


禹王广场为羌族传统节日活动区和锅庄舞区,南区为羌族民俗活动的展示区和石雕园区,由九根羌笛式的图腾柱和一面雕有羌寨图案的浮雕造型组成。广场使用大量具有羌族特色的元素和材料进行装饰,以各种象征羌族文化习俗的景物烘托氛围,体现浓郁的羌族风情。建成后的禹王广场,将成为新县城整个商业步行街的核心节点和高潮空间,也是体验“羌风印象”主题的点睛之笔。

大禹治水雕塑人像高8.4米,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他头戴斗笠,身穿布衣,右手执耒锸(lěi chā) ,左手指向前方,目光深邃(suì),炯炯有神,形象朴实、庄重,让人眼前即刻浮现出大禹在崇山峻岭和洪水沼泽中身执耒锸,栉风沐雨,身先士卒,以民为先,率领民众,顽强治水和与洪水作斗争的宏伟画面。


据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百姓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抗震纪念园以纪念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为主题,主要包括静思园和抗震救灾纪念馆两大部分,共占地5.11公顷。纪念园为一个开放区域,中心有水滴广场、感恩桥和纪念碑。纪念碑高25米,刻有人物浮雕和“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金色大字,象征着广大灾区人民和援建者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从步行街向东走,来到了整个县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抗震纪念园。整个纪念园由静思园(寓意记忆与思念),英雄园(寓意纪念与歌颂),幸福园(寓意重生与欢乐)3个部分组成。

站在英雄园,向东巍峨屹立的这座主题雕塑名为《新生》,主碑高25.9米,碑体源自于羌族高耸的楼房,通过羌族男子、妇女和儿童3个典型人物的生动刻画,给人以震撼、力量和信心,彰显了灾区人民从悲壮走向幸福的奋斗历程。

主碑正面是一个手举铁镐男子的浮雕,象征着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灾区人民走出灾难,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灾后重建工作中。男子汉身体释放出的粗犷线条和刚毅自信的脚步,象征着不怕艰难困苦的灾区人民与全体中国人民一道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主碑纹理象征着北川秀美的山水,侧面的条纹和符号隐喻羌族传统标志性建筑——碉楼,被誉为羌民族的脊梁,也象征着羌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主碑背面镌刻着碑文:“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北川羌城,是一处特大地震后的伤感之地,也是一处积极前进的大爱之城。北川羌城集纪念缅怀、感恩大爱、禹羌风情和生态文化为一体,留存有“5·12”灾难记忆、传承羌民族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记载抗震救灾精神和无疆大爱文化,是回顾风雨同舟的患难历程、见证浴火重生的北川新貌、领略禹羌文化的独特魅力、欣赏秀美壮丽的旖旎风光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如何拍出超越92%人的优秀短视频?
丨第六届手机短视频特训营来啦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