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2年2月12日,大清朝是如何度过这最后一天的?

 行云流水vmmxd6 2021-05-08

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不管是普通的贩夫走卒,还是显赫的达官贵人,这一天都很难忘。这是结束中国封建王朝的一天。

在这一天,清朝最后一位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这标志着中国将告别封建时代。真的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从1840年开始,列强入侵中国,中国就开始了“变”。有过洋务运动,有过戊戌变法,有个革命党的起义,总算在这一天有了一个结局。不过,当时的溥仪也只有六岁,对他而言仿佛一切都那么的“奇怪”。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分析

六岁的溥仪遇到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是惊恐还是平静。反正如果是我六岁的时候那肯定是一脸的莫名其妙。因为那个年龄的我,根本什么也不知道。

或许溥仪不知道退位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许溥仪当时只是把这个当做一个游戏,只有在成年回想起来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这都不重要,因为今天的主角不是他。

今天的主角是以下几位:袁世凯、裕隆太后、载沣、胡惟德、张謇、陆润庠、奕劻、载泽、溥伟、郑孝胥、王士珍、陆秉钧、徐世昌。

这里面有的是人就在紫禁城中亲历着一切,有的是远远地看着但感同身受,有的则是幕后操控着一切。

太后与诏书

溥仪或许不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毕竟后面还有一个袁世凯也称帝了。但裕隆太后一定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后。

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因为她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这个太后。可没有办法,历史的车轮把她推到了太后的位置上去,不当也得当。

其实,她的这个太后当的时间也不短,从溥仪继位到退位当了足足三年。说实话,这个时间绝对不算最短的,比那些只当了几天的人强不少了。但我能想到的是,她的太后当的一定是煎熬的。

此时的大清早已不是摇摇欲坠,而是大厦将倾。能够维持与她,与溥仪,与载沣都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最后一根稻草还没有到来。

武昌起义就是这最后一根稻草。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武昌起义爆发,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不!这是一个绝对值得纪念的日子。

紧接着各地军政府纷纷响应,短短两个月,十五个省宣布独立。等到了1912年的时候,还跟清政府站在一起的地方大员没有几个了。

之后的事情就是清政府启用袁世凯。袁世凯那可是玩政治的高手,他上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议和”。可并没有什么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是成立了。

袁世凯很清楚,清政府没救了。其实他早就看出来了,但他需要的是筹码。

他一方面于1911年12月7日去同裕隆太后那里要全权委托的权力,一方面与临时政府商量,以逼迫宣统退位为筹码,换取民国总统的地位。这个协议很快就达成了。

于是,就有了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的那一场景。在这一幕中,溥仪不过是一个傀儡,事实上这个人一辈子都是个傀儡。

《清帝逊位诏书》被宣布,不过我们需要注意一下这个诏书的开头“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说白了这个诏书还是裕隆太后的懿旨,和溥仪真的没有关系。

至于这个诏书怎么写的,大家都能查得到,就不多说了。我只想从里面摘一句最重要的话:

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从这句话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此时裕隆太后等人应该尚不知道袁世凯已经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达成协议。

就这样,清政府在连续发出三道退位诏书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后来还上演了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的闹剧,但也阻挡不了历史进程了。

不过,我们还是要说一句,溥仪虽然退位了,可是民国政府给他的待遇还是不错的。管吃管住,吃得好玩的好,很多待遇都是从优的。这一点上,溥仪与其他那些“禅让”帝位的人相比,幸福多了。

不同的面孔

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前后,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不同面孔。这些面孔,真的是让人看到了人间百态。

袁世凯,在1912年2月12日当天,并没有进入紫禁城。进入紫禁城的是他的代理人,即胡惟德、王士珍、陆秉钧、张謇。

他不进入紫禁城,怕也是不愿意直接面对裕隆、溥仪等人,毕竟他们曾经是如此的信任自己,而如今却是自己“出卖”了他们。

至于说后来上海《申报》上说的袁世凯亲自呈退位诏书给裕隆,还有袁世凯等人在溥仪宣布退位后痛哭,这都是报人的设想。

裕隆与溥伟,这两个人的面孔还是很有意思的。在溥仪宣布退位的当天,裕隆和溥伟二人有过一段对话。

溥伟这个坚决反对溥仪逊位的人找到裕隆,但还没有开口,就被裕隆给数落了一顿:

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对此,溥伟哑口无言。沉吟了一段时间之后,说了一句豪气干云,可却没有任何作用的话:

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

之后,溥伟开始了他的复辟之旅。可这并没有任何作用,清朝该亡还是亡了。而溥伟本人,在后来也投靠了日本,成为了一个小丑。

朱益藩,这个人曾经是溥仪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绝对的封建遗老。可他人虽老,头脑却跟的上时代。张勋复辟,他看出来溥仪收拾不了局面;溥仪在日本人扶持下成立伪满洲国,这个老先生坚决反对。

能说什么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朱老先生或许可以封建王朝的卫道士,但他绝不去做逆国家民族历史进程的阻碍者。

梁鼎芬,这个人也是溥仪的老师。他是清王朝绝对的卫道士,数次被贬却始终要维系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武昌起义后再度入京,无人可用的清王朝让他去广东平叛。

他没有去成,可即便去成了又有什么用呢?清帝逊位,梁鼎芬痛哭流涕,张勋复辟,梁鼎芬忙前忙后。

但我们不要贬低他,他有历史的局限性,他要守的是他的道统。他不贪、不腐、正直、耿介,临终的时候把一生藏书都捐献给了国家。他是一个纯粹的文人。

载泽,清末五大臣之一。这是一个一生都致力于维持清王朝统治的人,他支持立宪,支持变法。但他不愿意接受清王朝灭亡。在他的余生,他都为复辟奔走,和铁良等人是宗社党骨干。

奕劻,这是我们熟知的晚清第一大蛀虫。他很贪,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宣统退位的时候表示支持,退位之后舍不得家业又不愿离京。离京之后又希望袁世凯能给他重用。

载沣,这是溥仪的老爹。可退位这件事和他好像没什么关系,那个时候他已经退出政治舞台了。紫禁城里的热闹在他看来与自己无关。如果他真的可以做主,那一定是生生世世不愿生在帝王家。

张謇晚清的状元,诏书的起草者。他致力于实业救国,此次虽然出现于政治舞台,也无非是被人借名而已。

胡惟德、徐世昌、赵秉钧,这三个人是当天紫禁城里面的主角。胡惟德是袁世凯的第一代理人,他来到紫禁城之后是唱红脸的——劝裕隆太后接受了诏书。

可毕竟清朝也不是全都由裕隆太后说了算,还有那么多王公大臣呢。这些人要再议、要开会。于是,唱黑脸的赵秉钧登场:

今天开会,明天也开会,议来议去至今都议不出所以然来,内阁只得引咎辞职!

这个唱黑脸的连吓唬带恐吓,最后都威胁裕隆太后说再不退位皇室连待遇都没有了。

至于徐世昌,这个人很狡猾。他是一个策划者,和袁世凯在这件事上合作的是珠联璧合。他到紫禁城就是替代袁世凯控制局面的。但轻易不会发声。

结语

清王朝最终还是于1912年2月12日退出了历史舞台。10天之后,全国上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在这一天,紫禁城里面可以说是热闹非凡。唱红脸的胡惟德,唱黑脸的陆秉钧,主持大局的徐世昌,都在演着戏。

至于满清王朝的王公大臣们,阻挠者、支持者皆有。有极力反对,甚至和太后顶撞起来的,有支持者如奕劻,不过他只是为了私利。也有冷眼旁观者如载沣,既然已经退出了政治,那他真的就不想在掺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