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历史人物共进早餐】满汉全席头道菜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1-05-08
与历史人物共进早餐
2021/05/08

满汉全席头道菜

散客月下

图片

今天过早以潮州粉果为主君。说起此“果”来头大,满汉全席也有它。读清代传下的《满汉全筵》菜谱,菜式共计108款,开席并不是相声《报菜名》说的“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按规矩,头一款上的是冷盘点心,成“四到奉”,下马进门先尝“果”:
 
四到奉:什锦头盘一个、下马点心二式(粉果、烧卖)、上汤片儿面每位一盘。[1]
 
粉果之“果”其实是“粿”或“馃”,“米”、“食”与“果”联合起来表示“瓜果形状的点心”。后人图省笔墨,简化为“果”,天津人管所有油炸食品都叫“果子”,即来源于此。
在明朝已有关于粉果的记载。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平常则作粉果,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脂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荼蘼露、竹胎(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内,则兴茶素相杂而行者也,一名曰粉角。”
 
从记载可知,古代的粉果和现在是不同的,现在用的是用粘米粉、糯米粉开水糊成团做皮,也有用无筋麦粉做的“澄面”皮,明代是用剩饭研成饭皮包肉馅。这种传统的饭皮粉果在广东、福建都已经销声匿迹,据说只有在香港的陆羽茶室还有这号。
  一些港台人士还保存着“粿”字的写法。香港美食家蔡澜出生于新加坡,童年记忆中的粉粿,是以大米磨浆为原材的。
 
《蔡澜在新加坡》:厨房很大,母亲和奶妈一直不停地做菜,我要学习,总被赶出来。只见里面有一个石磨,手摇的。把米浸过夜,放入石磨孔中,磨出来的湿米粉能做皮,包高丽菜、芥蓝和春笋做粉粿,下一点点的猪肉碎,蒸熟了,哥哥可以一连吃30个。[2]
 
蔡澜出生于1941年,还能领教到米浆制的粉果,香港媒体人欧阳应霁只比我年长两岁,他记忆中的粉果也是祖母版的,但已经是澄粉料子了:
 
“认识粉果,最初竟然不在外头的茶楼,还是从老家餐桌开始,想起来更是绝早参与了制作过程。我家瑞婆精力充沛,晚饭过后稍事收拾,就在小小的饭桌上面铺好抹干净的胶台布,准备做粉果。她先把一些澄粉在小锅中加水边煮边搅,再加未煮的澄粉揉成澄面糊。她在台布上撒些粉,着我用玻璃瓶把小块小块澄面压开成薄片,澄面有弹性,压开之后又稍稍收缩回来,够我玩上半天。[3]
 
老散童年时,食品供应紧张,粤式早茶、各式茶点只存在奶奶对往事回忆的闲聊中,巧祖母也难为无米炊,关于粉果,老人家只给我留下了半首童谣——因为岁月悠久未能记全,后来读奶奶老家佛山《南海县志》,方才找回来文字记忆,粤语读音却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
 
排排坐排排坐,食粉果。猪拉柴,狗烧火。猫儿担凳姑婆坐,老鼠吹笛送姑婆。送到屋,得碗粥。送到门楼得碗豆。送到街,得条柴。送到圩,得只大猪。[4]
 
每每念到“食粉果”,脑海里就浮动出一只只弥漫蒸汽的竹笼屉,那年代食品限量供应,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即便在幻觉中也掀不开笼盖,无法一睹粉果真容。到八十年代初,桂林重开茶楼时,小散才得亲口尝到心心恋恋二十年的粉果,遗憾这时候奶奶已经魂归天国。
粉果有两大派系:广州的娥姐粉果,来自顺德大良;潮州派,流行与潮汕地区。两派老散都尝过,却是吃不出区别的——都一样是以澄粉製皮包餡,狀似透明的餃子样形。馅子都少不得花生、猪肉、虾米,若是用的虾仁,就喊做虾饺或粉饺了。
另外还有一种台湾粉粿,对,是“粿”不是“果”,源自闽南漳州,是用地瓜粉漿攪拌至呈透明黃色糊狀,煮熟后切成方块,浸泡在糖水中,当做消夏清凉甜品,口感又滑又弹。
民国美食大家唐鲁孙到台湾后,苦于吃不到粉果,只能在记忆中舞文弄墨“自食其果”。不过,老人家记忆中最美好的粉果却是来自上海滩的。
 
《憩虹庐的粉果》:虹口爱普罗电影院旁边有一家餐厅叫憩虹庐,是光绪二十九年(1904)恩正并科的一位传胪黎湛枝后人开设的。跟黎同科的状元是王寿彭,黎的别号啸虹,所以王寿彭给他饭馆起名憩虹庐,门匾也是这位状元公的亲笔。据说他家的清炖牛脊髓、太史田鸡都是南海梁鼎芬太史口授亲传,非常有名。可惜笔者去了几次都口福欠佳没吃着。
憩虹庐最著名的是粉果。任何一个广东馆,一盅两件都是小碟小盏,单独憩虹庐的粉果是十二只一盘,连盘上桌。粉果的皮子是番薯粉跟澄粉糅合的,香软松爽,不皱不裂。馅儿红的是虾仁火腿胡萝卜,绿的是香菜泥荷兰豆,黑色是冬菇,黄色是鸡茸干贝。包粉果也有特殊手法,皮儿必须光润透明,颜色还得配得匀称,乍一看只只粉果,都是青绿山水,甭说吃,就是看也觉得醒眼痛快。
做粉果的是广东鼎鼎大名大梁陈三姑。就是广州最著名的马武仲家的特制粉果,也还输陈三姑一筹呢。所以大家都是排班入座,等着吃粉果,绝非谬采虚声,凑热闹起哄来的。[5]
 
[1] 邓广彪.广州饮食业史话.[J].广州文史资料,1980(18):271
[2] 蔡澜在新加坡.[M].香港:八方文化创作室,2013: 44—45
[3] 欧阳应霁香港味道3当叉烧爱上餐包.[M].香港:万里机构・飮食天地出版社,2007:16.
[4] 南海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05.
[5] 唐鲁孙谈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75.

图片


图片

1965年香港电影《好姐卖粉果》童养媳阿好,为追寻离家出走的“丈夫”棠棠,只身去到广州,但发觉从前一手凑大的“爱人”已长得俊朗潇洒,更把她忘记一干二净!阿好万念俱灰,欲悬梁自尽之际,幸得“祃姐”娥姐相救并传授独门秘技——做粉果。阿好几经艰辛,终整得一手好粉果,“好姐卖粉果”远外驰名,更惹来金山大亨威伯及棠棠激烈追求,阿好左右逢缘,是喜还是祸? 她最终情归何处?

散客月下

202157

END
 
作 者 简  介


散客月下, 写手,擅长创作灵异故事和挖掘历史轶闻,闲居北京。最近每日将早餐与读书笔记结合撰文,自己觉得颇有趣味,发一些上网,与同好分享。

本栏目文章著作权属原作者「散客月下所有。
作者已授权本号刊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