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hwzhuwei 2021-05-08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佳士得邀请南博研究院万新华先生

于上海开展傅抱石专题讲座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去年秋拍,傅抱石以两件成交过亿的人物佳作,闪耀近现代书画版块。2021年春拍他将继续驰骋拍场,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业界的关注。这不,国际顶流拍行佳士得将于5月26日-27日举办的2021春季大拍上,两件傅抱石的精品佳作再度重磅登场,为各位近现代书画藏家收藏再添无限期待。同时行方也专门请到了一位傅抱石的资深研究专家——南京博物院的万新华先生,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那么,此次上拍的这两件傅抱石之作,在其创作生涯中又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具备怎样的艺术价值呢? 且让我们一起往下探索。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读懂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往往需要从了解他本人开始。一方面,他的学识修养、人生阅历,是决定其创作、构成其作品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弄清他的创作生涯与艺术风格演变,方知一件作品在其创作体系中的位置与意义。万新华先生关于傅抱石作品的直播讲座,亦是从画家个人讲起的。

三重身份,一代艺术大师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傅抱石

傅抱石有三重身份,篆刻家、美术史家、画家。和他在绘画创作中的盛名相比,另外两重身份并不常被谈论。而然正是他的三重身份融合在一起,才最终造就了一个留名现代画史的艺术家。

年轻时的傅抱石是一个篆刻家,他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不光刻得一手好印,还留下了不少篆刻的文章,如今被收录整理在《傅抱石印论》之中。也得益于早年的篆刻之功,傅抱石所有画作中的印章全部都出于自己之手,没有他人帮忙篆刻的。他曾刻过一方“印痴”章,在1943年之前的画作上,常常作为引首章出现。而“其命维新”“终极大化”“往往醉后”等印章更是各有讲究、有出处,或是表达他绘画革新的态度,或体现其艺术思想,或蕴含着其创作的境界追求。时至今日,这些印章不仅是其绘画创作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鉴别研究其作品创作的着眼点之一。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傅抱石篆刻印章

关于傅抱石的美术史家身份,对熟悉他的人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傅抱石对史论的兴趣从阅读开始,并很快走上了研究写作之路。1925年,尚在学生阶段的傅抱石,便写出了其第一部画论《国画源流概述》。作为一个勤奋之人,傅抱石笔耕不辍,25岁又完成了《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这种对美术史全局式的观察研究,为傅抱石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让他能够从中汲取最精华、最优质的艺术因子。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题材、创作灵感、笔墨线条、皴法技巧等等,都大有讲究。如《二湘图》、《东山携妓》、《罢阮图》等佳作,都和诗文词句、历史典故、古画名作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傅抱石的绘画作品,从转向创作到全面成熟,非常迅速,在当时出乎不少人意料。今天我们借助历史资料,很容易了解到,傅抱石1933年到35年留学日本期间,就办过“书画篆刻个展”,1936年又在南昌举办了国内的首次个展。但1942年之前,他的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他会画画。吕斯百先生为此还写了一篇《一个画家的发现》。

其实,除了个人的艺术天才之外,勤奋练习与理论自觉,在傅抱石的创作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3年前后,美术史的研究工作逐渐停顿,傅抱石将精力集中于绘画创作。他秉承传统中国画的精髓,无论创作什么作品,都强调“意在笔先”,注重意境问题。在长期连续的训练中,他的仕女人物画在笔墨造型、技法、艺境上完全成熟。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创作中的傅抱石

显然,傅抱石的三重身份与相关履历,将是我们理解其所有作品的基础。聚焦至本次在佳士得上拍的两件作品,《对弈图》和《拟石涛诗意山水》,两者分别创作于1943年、约1941年,前者属于成熟阶段之作,而后者绘制于过渡时期。而结合具体的作品内容,它们所共同彰显出的画家内在精神,以及各自面貌特征反映的艺术创作变化,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它们对于傅抱石的重要意义。

取材有来处,挥毫开生面

如前所述,傅抱石有相当深厚的美术史研究背景,所以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十分讲究,题材内容、笔墨线条多有出处。《对弈图》和《拟石涛诗意山水》,亦是如此。

一般来说,像《对弈图》这样的高士人物作品,都能够找到对应的历史典故。但结合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装束来看,很难直接判断其准确的故事来源。不过纵观傅抱石的创作,可以发现它与1944年题名为《高僧观棋图》的一件作品,当属一脉之作。两件作品在基本构图、主题内容、图像元素、组合方式等方面,都颇为相似,只是在人物造型、衣冠服饰上有所变化。可以说,无论在题材,还是风格上,两件作品构成了傅抱石创作画题的演进脉络。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傅抱石 《对弈图》

1943年作 设色纸本 镜框

87.5 x 59.3 cm.

估价:4000万 - 5000万 港元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傅抱石 1944年作《对弈图》

《拟石涛诗意山水》出处相对明确,灵感来自于石涛的作品。作为傅抱石一生最崇拜的画家,石涛的作品、画论和艺术精神对傅抱石影响至深。傅抱石曾致力于石涛研究长达十数年之久,发表过《苦瓜和尚年表》《石涛生卒年考》等多篇研究文章,也画了诸多与石涛相关的作品品。创作于1941年的《拟石涛诗意山水》,与《石涛上人年谱》同年完成,堪称致敬偶像的重要作品之一。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傅抱石《石涛诗意图》,作于1944年

而在笔墨线条上,《对弈图》人物线条直取东晋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下笔如风驰电掣,人物的面部、服饰衣着处理精微,线条挺括爽利,意趣高古,将高人逸士仙风道骨的神韵表达得惟妙惟肖。《拟石涛诗意山水》的则汲取清代画家梅清缥缈法、龚贤积墨法的长处,以拖泥带水皴为主,其他皴法交替使用,画面水墨氤氲、墨彩交融,夕阳雨过的那种清新滋润之感扑面而来。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也都有来自日本绘画的影响,人物画中的造型动态带有浮世绘的痕迹,山水画中的空气感、光感、空间感的表现,与横山大观、竹内栖凤等日本画家的技法密不可分。而这些因素,在这两件作品中,各自也都有所体现。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傅抱石 《拟石涛诗意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

137.5 x40 cm.

估价:300万 - 500万 港元

当然,两件作品作为不同阶段的创作,尽管一件以人物为主,一件侧重山水表现,但笔墨细节里的差异依旧鲜明可感。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对弈图》局部

成熟阶段的《对弈图》,无论是画面的主体人物,还是背景中的枯木寒林,都呈现出更为典型的傅抱石成熟期画法特征。尤其是对比1943年之前作品中人物的开脸、眼睛、鼻子、嘴巴等的变化,对弈图中的人物都绘制得更为准确自然,凸显出高人逸士的气质神韵。背景中的枯木寒林排列组合精心,粗干细枝伸展交错,浓淡干湿相宜,收放自如的笔墨皴法,明显突破了传统。同时树木大笔粗线,与人物的细致缜密,这种精心对比,也相当引人入胜。此件《对弈图》处处流露着精心高妙之感,是为傅抱石历史人物画中的佳构足称早年代表之作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南京博物院专家万新华谈傅抱石:他将美术史跟创作完美结合

《拟石涛诗意山水》局部

而过渡阶段的《拟石涛诗意山水》,傅抱石明显放弃了早期笔墨严格细致、构图点染泾渭分明的做法,而以大笔涂抹近山和坡石,局部进行精心的点染和皴擦,线条和块面交织结合,笔墨样式早已不同于传统山水画中的形态。只觉画面中水墨与皴法融为一体,皴、擦、点、染同时并用,墨渖淋漓,乱头粗服,混沌一片,整体效果很好,可视为“抱石皴”的前奏。所以,《拟石涛诗意山水》无可争辩地成为傅抱石变革时期新旧技法结合的代表性作品,对于研究傅抱石山水画风格演变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