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传世名著百部之庄子 》读后感
2021-05-08 | 阅:  转:  |  分享 
  
神人庄子,圣人无名

——读《传世名著百部之兵法名著庄子》有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

庄子是继老子道家学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个让人猜解不透、与众不同的人。读《传世名著百部之兵法名著庄子》感受很深:

一、看破生死

生死问题是庄子哲学反复加以讨论的重要课题。死亡对生命的威胁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上的恐惧与焦虑使人的精神不得解脱与超越的巨大桎梏。庄子以理性主义的态度看待生死,是情感不受生死祸福问题的困扰,以寻求宁静超越的精神境界。

何谓生死?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生命形态的变化。故此,是人?是蝶?又有什么区别?于是,在庄子发妻去世之日,他击盆而歌,用一颗最澄静的心去顺应这伟大的时刻。

庄子对生死的态度,为常人不解。他不怕死,坦然面对。在他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他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是上天送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他的弟子担心:说怕老鹰、乌鸦吃了老师。庄子却说,以天地为棺材,会被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这样不是偏心了吗??

一个人能坦然面对生死,确实体现出了境界。

二、无为而治

庄子、首先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他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他指导我们要用一种顺应自然规律、顺应时代的手段去治理。从而达到不治而平的目的。“无为”是一种目的,而不是手段!“无为”更应该是一种境界!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三、外在事物不可强求

强求便会产生自身与外界的矛盾,导致伤害和灭亡,同时也不要以贤能自负,否则也难于免祸,只有毫不着意于外物,通顺自然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得鱼忘筌”、“得兔忘蹄”“得意忘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荣耀,坎坷,名利等等,对待它们一个比较好的态度便是时刻告诫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因为“会过去”,从而少了几分固执的眷恋,多了几分拼搏的气魄,不再为以前所得所拖累,从而真实的快乐的活在当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里面的一句名言: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我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宏图大志,但是我们也至少要做到这句名言的前半部分。这一生,要无所畏惧,但也要无所懊恼,要选择不让自己后悔的方式活着,获得从容自在,把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做自己做得到的,等时间长了,经验多了,自然而然你曾经做不到经过几番周折就做到了。但是切忌,不是做不到就放弃了,不是逃避。如果生活就剩下逃避了,那么以后的生活你会发现你能做到的很少。

四、逍遥游

万物如果以有所待作为运行的条件,就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五、共享意味很深的句子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抛弃了个体的思想,身心的束缚,而获得宇宙天地的大智慧,与万物永恒同在。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的标准,远离那些不值一顾的烦恼,一切自然就好。

“凡人之心险与山川。”一句道破,怪不的在中国人都没兴趣去探索自然山川,原来都去探索人心了。

“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丑穷。”随遇而安,知天乐命,逍遥自在,多好。太追求功名利禄,反而一事无成。倒不如早些收手,也落个知足常乐,自然一切都好。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诅。”看看这句话,现在中国人中许多人都被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鲜少有像庄子这样特立独行的人。

古人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深与取象也。”这对与庄子来说,尤其恰当。《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庄子的散文,汪洋四溢,机趣横生,在古典散文中是罕有伦比,更是因为如此,才构造了一个瑰丽的艺术境界。

“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谨守而无失,是谓反其真。”……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庄子,圣人无名。













1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