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皇帝世系表

 秋雨书轩 2021-05-08

清朝历代皇帝世系表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顺序:清朝第一任皇帝
庙号:清太祖
年号:天命
功绩:清朝政权的奠基人
执政时间:1616-1626.09
执政年龄:57-68岁
生卒:1559.02.21-1626.09.30
年龄:享年68岁
陵寝:沈阳东陵
继任: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爱新觉罗·皇太极
顺序:清朝第二任皇帝
庙号:清太宗
年号:天聪、崇德
军事家、政治家
功绩:大清国的建立者
执政时间:1626.09-1643.09
执政年龄:34-51岁
生卒:1592.11.28-1643.09.21
年龄:享年51岁
陵寝:沈阳昭陵
继任:第九子福临继位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姓名:爱新觉罗·福临
顺序:清朝第三任皇帝
庙号:清世祖
年号:顺治
顺序:清朝第三位皇帝
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执政时间:1643.09-1661.02
执政年龄:6-23岁
生卒:1638.03.15-1661.02.05
年龄:享年23岁
出生地:沈阳出生
陵寝:清东陵-孝陵
继任:第三子玄烨继位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顺序:清朝第四任皇帝
庙号:清圣祖
年号:康熙
功绩:开启清朝割地先河
执政时间:1661.02-1722.12
执政年龄:8-69岁
生卒:1654.05.04-1722.12.20
年龄:享年69岁
出生地:北京出生
陵寝:清东陵-景陵
继任:第四子胤禛继位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姓名:爱新觉罗·胤禛
顺序:清朝第五任皇帝
庙号:清世宗
年号:雍正
功绩:清朝最勤奋的君主
执政时间:1722.12-1735.10
执政年龄:45-58岁
生卒:1678.12.13-1735.10.08
年龄:享年58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西陵-泰陵
继任:第四子弘历继位

姓名:爱新觉罗·弘历
顺序:清朝第六任皇帝
庙号:清高宗
年号:乾隆
功绩:十全老人开启清朝没落
也由盛转衰
执政时间:1735.10-1796.01
执政年龄:25-86岁
生卒:1711.09.25-1799.02.07
年龄:享年89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东陵-裕陵
继任:第15子顒琰继位
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yóng yǎn]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mín níng] 

姓名:爱新觉罗·顒琰
顺序:清朝第七任皇帝
庙号:清仁宗
年号:嘉庆
执政时间:1796.01-1820.09
执政年龄:36-60岁
生卒:1760.11.13-1820.09.02
年龄:享年60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西陵-昌陵
继任:第二子旻宁继位

姓名:爱新觉罗·旻宁
顺序:清朝第八任皇帝
庙号:清宣宗
年号:道光
执政时间:1820.09-1850.02
执政年龄:38-69岁
生卒:1782.09.16-1850.02.25
年龄:享年69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西陵-慕陵
继任:第四子奕詝继位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yì zhǔ]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zǎi zhūn] 

姓名:爱新觉罗·奕詝
顺序:清朝第九任皇帝
庙号:清文宗
年号:咸丰
执政时间:1850.02-1861.08
执政年龄:20-31岁
生卒:1831.07.17-1861.08.22
年龄:享年31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东陵-定陵
继任:第长子载淳继位

 

姓名:爱新觉罗·载淳
顺序:清朝第十任皇帝
庙号:清穆宗
年号:同治
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
执政时间:1861.08-1875.01
执政年龄:6-19岁
生卒:1856.03.23-1875.01.12
年龄:享年19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东陵-惠陵
继任: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
1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zǎi tián] 12、爱新觉罗·溥仪 

姓名:爱新觉罗·载湉
顺序:清朝第11任皇帝
庙号:清德宗
年号:光绪
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
执政时间:1875.01-1908.11
执政年龄:4-38岁
生卒:1871.08.14-1908.11.14
年龄:享年38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西陵-崇陵
继任: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位

姓名:爱新觉罗·溥仪
顺序:清朝第12任皇帝
庙号:无
年号:宣统
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
执政时间:1908.11-1911.02
执政年龄:3-6岁
生卒:1906.02.07-1967.10.17
年龄:享年62岁
出生地:北京出生
陵寝:清西陵-崇陵附近
 

来源:清朝皇帝世系表http://114./chinese-emperors/qing/

清朝历代皇帝和亲王世系表

清朝皇帝列表庙号,在位时间

庙号姓名在位时间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年—1643年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1661年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2年—1722年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723年—1735年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年—1820年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1年—1850年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51年—1861年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62年—1874年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5年—1908年

爱新觉罗溥仪1909年—1912年

清朝历代皇帝和亲王世系表

一、清兴祖(清太祖之曾祖父,名福满)诸子,均号“宁古塔贝勒”——德世库(兴祖第一子);刘阐(兴祖第二子);索长阿(兴祖第三子);清景祖-觉昌安(兴祖第四子);包朗阿(兴祖第五子);宝实(兴祖第六子)。

二、清景祖(清太祖之祖父,名觉昌安)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第一子);慧哲郡王-额尔衮(景祖第二子);宣献郡王-斋堪(景祖第三子);清显祖-塔克世(景祖第四子);恪恭贝勒-塔察篇古(景祖第五子)。

三、清显祖(清太祖之父,名塔克世)诸子——清太祖-努尔哈赤(显祖第一子);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显祖第二子);庄亲王-舒尔哈齐(显祖第三子);二贝勒-阿敏(舒尔哈齐第二子);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铁帽子);靖定贝勒-费扬武(舒尔哈齐第八子);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显祖第四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显祖第五子)。

四、清太祖(名努尔哈赤,年号天命)诸子——广略贝勒-褚英(太祖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褚英第一子);敬谨亲王-尼堪(褚英第三子);礼亲王-代善(太祖第二子,铁帽子);克勤郡王-岳讬(代善第一子,铁帽子);颖亲王-萨哈璘(代善第三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萨哈璘第二子,铁帽子);谦襄郡王-瓦克达(代善第四子);镇国勤敏公-阿拜(太祖第三子);镇国将军-汤古代(太祖第四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太祖第五子);辅国公-塔拜(太祖第六子);饶馀郡王-阿巴泰(太祖第七子);温良贝子-博和讬(阿巴泰第二子);端重亲王-博洛(阿巴泰第三子);安亲王-岳乐(阿巴泰第四子);清太宗-皇太极(太祖第八子);镇国公-巴布泰(太祖第九子);和硕贝勒-德格类(太祖第十子);镇国将军-巴布海(太祖第十一子);英亲王-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辅国公-赖慕布(太祖第十三子);睿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铁帽子);豫亲王-多铎(太祖第十五子,铁帽子)。

清太祖高皇帝的妻妾子女们

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8个女儿。

01 长女(1578-1652),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母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嫁董鄂氏(亦称栋鄂、东果)何和礼,时年十一,因此称东果公主或东果格格。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卒,年七十五,葬于今辽宁省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东红宝石山南坡。康熙五十五年(1715年)追谥端庄,即为固伦端庄公主。

何和礼(1561-1624),明万历十六年(1588)投附努尔哈赤,当时已有妻子,努尔哈赤复以长女嫁之。何和礼是后金参决军国大事的开国五大臣之一。子六人,次子多积礼、第四子和顾图、第五子都类,在清朝初年皆有作为。其中第五子都类为公主所出。

02 长子褚英(1580-1615),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故褚英封号为广略贝勒。但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与褚英不和,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褚英将不满溢于言表,后被软禁,之后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状。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褚英在被圈禁两年后,被努尔哈赤下决心处死,葬辽宁辽阳东京陵乡东京陵村。褚英有三子,长子杜度后为贝勒,三子尼堪后为亲王,都受到重用。

03 次子代善(1583-1648),明万历十一年七月初三日(1583年8月19日)生,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出。初称贝勒,三十五年四月,以击败乌拉功,赐号古英巴图鲁,明人或称为贵永介。天命元年四月,封和硕贝勒,参国、务国,人称为大贝勒。十一年八月,奉弟皇太极嗣父位。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硕兄礼亲王。顺治二年春,至京师。五年戊子十月十一日(1648年11月25日)卒,年六十六。葬香山附近门头村礼亲王坟。代善孙子顺承郡王的家族墓地在房山西甘池、二龙岗几村左近。康熙十年六月,追谥曰烈。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见袭爵位之康亲王,复始封王号曰礼,世袭罔替。

长子多罗克勤郡王岳托,母嫡福晋李佳氏。克勤郡王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次子已革固山贝子硕托,母嫡福晋李佳氏。

三子和硕颖毅亲王萨哈磷,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四子多罗谦襄郡王瓦克达,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五子巴喇玛,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六子奉恩辅国公玛占,母侧福晋哈达纳喇氏。

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满达海,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八子追封和硕惠顺亲王祜塞,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04 三子阿拜(1585-1648),镇国勤敏公。母为庶妃兆佳氏。天命十年,偕塔拜、巴布泰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俘千五百户,还,太祖出城迎劳,授牛录章京。天聪八年,授梅勒额真。崇德三年,授吏部承政。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六年,驻防锦州。八年,以老,罢承政。顺治四年,进二等。五年二月,卒。十年,追封谥。

05 四子汤古代(1585-1640),镇国克洁将军。母为庶妃钮祜禄氏。事太宗,授固山额真。取永平四城,汤古代偕图尔格、纳穆泰守滦州。天聪四年,明兵攻滦州急,贝勒阿敏怯不敢援,遣巴都礼率数百人突围进,夜三鼓,入滦州。既,明兵以炮坏城,城楼火,汤古代等弃城奔永平。既还,太宗廷诘之,汤古代引罪请死。太宗曰:“汝不能全师而归,杀汝何益?”下所司论罪,免死,罢固山额真,夺所属人口,籍其家。八年,授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五年,卒。他和他的后人葬在今沈阳市东陵区英达乡长岭子公家村,也叫七家子、公爷坟。

长子镇国将军聂克塞,母嫡妻富察氏。

次子镇国恪恭将军穆尔察,母继妻瓜尔佳氏。

06 五子莽古尔泰(1587-1632),母为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少年时期起,莽古尔泰便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喇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天命四年(1616年),受封为和硕贝勒。皇太极即位后,莽古尔泰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死后却被族人们揭发有谋上之罪,结果被追夺其封爵。子额必伦。

07 次女嫩哲(1587-1646),封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据唐邦治先生考证,此女先嫁巴图鲁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遗弃,努尔哈赤杀死了伊拉喀。在天命年间又将此女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杨书之子,也是努尔哈赤的亲外甥郭尔罗氏达尔汉,因此称沾河公主或沾河格格。顺治三年(1646)七月卒,年六十。

达尔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生,比嫩哲格格小7岁。天聪年间,达尔汉为满洲镶黄旗固山额真,为八大臣之一,积功封至一等子,官都统。崇德六年(1641)十月因争功被撤销固山额真职分并夺其世职。顺治元年(1644)卒,年五十一。

08 六子塔拜(1589-1639),生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二十八日,母为庶妃钮祜禄氏。天命十年(1625年),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授三等甲喇章京。天聪八年(1634年)升为一等甲喇章京,不久,封爵号三等辅国将军。崇德四年(1639年)卒。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辅国公,谥号“悫厚”。塔拜葬在距离福陵3里远的东陵区满堂村北山。塔拜墓俗称塔王坟。

塔拜子八,有爵者三:额克亲、班布尔善、巴都海。

09 七子阿巴泰(1589-1646),母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崇德元年,封饶馀贝勒。顺治元年四月,进郡王。二年,统左右两翼兵镇山东,剿满家洞土寇,寻还。三年,薨。

阿巴泰生子5人,有爵位者4人,即长子尚建封贝子,次子博和讬晋贝子,三子博洛晋亲王,四子岳乐晋亲王后降郡王。岳乐次女和硕柔嘉公主,葬门头沟区龙泉镇,埋葬地被当地人俗称为“公主坟”或“耿王坟”。和硕柔嘉公主育有一女耿氏,嫁纳兰明珠之子。

10 三女莽古济(1590-1635),未正式册封,待遇视固伦公主,后革公主称号,削宗籍。生母为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衮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六子费扬古是她同母兄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嫁给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时年十二。因此称哈达公主或哈达格格。天命末年,吴尔古代卒。天聪元年(1627)复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济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称号而为民,并且禁止其与亲属往来。是年又被属下家权冷僧机告发,揭发她曾与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一起盟誓谋逆夺权,其丈夫琐诺木杜凌并出证,结果被处死。与吴尔古代生两女,一女嫁豪格为嫡福晋,后被豪格杀死;另一女嫁岳托为继福晋,后为岳托殉葬。

11 八子皇太极(1592-1643),清太宗。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12 九子巴布泰(1592-1655),镇国恪僖公。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天命十年,偕阿拜、塔拜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十一年,命理正黄旗事。天聪四年,从阿敏驻永平。明兵攻滦州,巴布泰不能御,坐罢。八年,授梅勒额真。从伐明,克保安州。巴布泰匿所获不以闻,复坐罢。崇德六年,授三等奉国将军。顺治元年,从入关,逐李自成至庆都。二年,进一等。三年,从勒克德浑伐湖广,战安远、南漳、西峰口、关王岭、襄阳,屡破敌。四年,进辅国公。六年,偕务达海讨姜瓖,进镇国公。十二年正月,卒,予谥。

长子奉恩辅国公噶布喇,万历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辰时生,母嫡妻李佳氏;康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午时卒,年六十九岁。

次子明聆,崇德八年五月初四日亥时生,母三继妻费莫氏;顺治五年九月十一日丑时卒,年五岁。

三子已革镇国将军祜锡禄,顺治十一年五月初五日寅时生,母四继妻李佳氏;康熙三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申时卒,年四十四岁。

13 十子德格类(1592-1635),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十三,母为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封贝勒。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初二,德格类病死。三子:德克西克,费雅塔,瓦克扎。

14 四女穆库什(1595-1659),革和硕公主。生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五女、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嫁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时年十四。随着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矛盾的加深,万历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鸣镝,努尔哈赤率兵将其接回。后复嫁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钮祜禄氏额亦都,生额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第十七子索索浑费扬古,殇。一女,钮祜禄氏,额亦都之女(亦说为布占泰之女),嫁褚英的第三子尼堪。额亦都去世后,再嫁额亦都第八子钮祜禄氏图尔格。图尔格,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崇德初,穆库什封和硕公主。崇德二年(1637),其女因嫁尼堪未生育,将女仆之女冒为己生。事情暴露后,穆库什被革除和硕公主称号,图尔格也被免职。是年穆库什与图尔格离异,由其同母兄弟巴布泰、巴布海养赡。图尔格后因军功复职,积功晋三等公,顺治二年(1645)卒。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穆库什卒,年六十五。

15 十一子巴布海(1596-1643),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初授牛录章京。天聪八年,授一等甲喇章京。尝命偕镇国将军阿拜祭陵,巴布海不待阿拜,先往祭。牛未至,取民牛代,以祭牛偿民,民以小不受,讼焉,罚银三十偿民,又不与,再讼。巴布海闻上,上责其愚黯,且谓其受制於妻,妻,扬古利女也。崇德四年,授梅勒额真,封镇国将军。七年,巴布海语固山额真谭泰曰:“原罢我梅勒额真。堪为梅勒额真者,多於草木!”谭泰语折之,誓曰:“若口与心违者,天日鉴之!”图海奉命差择牛录贫富,巴布海曰:“我所领牛录甚富。”语闻,巴布海曰:“我非太祖之子欤?谭泰等顾厚诬我。”廷鞫皆实,罪当死,上宽之,但夺爵。世祖即位,有为飞书讦谭泰者,投一等公塔瞻第。鞫其仆,谓得之巴布海家。内监逮讯,不承,巴布海及其妻并子阿喀喇皆坐死,籍其家予谭泰。顺治九年,谭泰诛,乃以其孥及遗产畀巴布泰。

子阿喀喇,天命十年八月初五日巳时生,母嫡妻瓜尔佳氏,吴尔堪之女;崇德八年八月因父罪处死,年十八岁。嫡妻纳喇氏,莽佳之女,无子女。

16 五女(1597-1613),无封。生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四女穆库什、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嫁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额亦都之次子党奇为妻,时年十二。党奇自幼即受到努尔哈赤的钟爱,估宠而骄,成为额驸后,更是骄横,经常在努尔哈赤诸子面前行止无礼。额亦都虽多次训斥,但始终不改。为正门庭,是年额亦都将党奇杀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皇五女卒,年十七。

17 六女(1600-1646),无封。生母为清太祖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四女穆库什、第五女同母。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嫁海西女真叶赫部纳喇氏苏鼐,时年十四。苏鼐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聪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职。崇德五年(1640)卒。第六女于顺治三年(1646)卒,年四十七。

18 七女(1604-1685),封乡君品级。生母为努尔哈赤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天命四年(1619)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时年十六。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阵亡。第七女乡君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卒,年八十二。

19 十二子阿济格(1605-1651),罢英亲王。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初授台吉,天命十一年(1626年)以军功授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武英郡王,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在九江,又招降明军左梦庚部。他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他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葬京师城东八王坟。五子:和度,傅勒赫;五女为纳兰性德生母。

20 十三子赖慕布(1611-1646),辅国介直公。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天聪八年,授牛录章京。崇德四年,与议政。七年,从阿济格伐明,败宁远兵。上御笃恭殿赉师,阿济格不待赏先归。赖慕布坐不劝阻,夺职,罢议政。顺治二年,封奉恩将军。三年,卒。十年五月,追封谥。

21 十四子多尔衮(1612-1650.12.31),睿忠亲王(追封成宗义皇帝,后罢)。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母为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1626年封贝勒;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葬东直门外新中街附近睿忠亲王墓。

多尔衮的妻妾们:

天命八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1610-1649)成婚。博尔济吉特氏是多尔衮的原配大福晋,是孝端文皇后的从侄女,与孝庄文皇后同一个曾祖父。

天聪年间,娶佟佳氏。这是第一位侧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尚书孟噶图之女。

天聪五年娶妾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贝勒之女。

天聪六年二月,娶第二位侧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扎尔莽,蒙古扎鲁特部根杜尔台吉之女。

天聪七年,娶第三位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天聪八年娶妾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满珠习礼(斋桑第四子)之女。

天聪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前往科尔沁迎娶第四位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巴特玛。巴特玛是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之女,多铎继福晋的姐妹。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后,科尔沁大妃复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崇德二年,皇太极追封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册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

崇德二年(1637)娶妾李氏,称小福晋。李世绪之女,朝鲜宗室女子。是多尔衮征服朝鲜后带回盛京的。引人瞩目的是,这位朝鲜姑娘在第二年给妻妾成群、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的多尔衮生了一个女儿东莪,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这一年多尔衮26岁。东莪,多尔衮独生女儿,也是他唯一的骨血。生于崇德三年(1638)。东莪这个名字,是多尔衮为纪念其长姊东果公主(东果为东果格格夫家的部落名和姓氏“董鄂”,不是其名)所取的名字。在多尔衮死后,东莪被顺治下旨交于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这是清史中关于这个女孩子唯一的记载,此后,史册中再无任何记载,不知所终。

崇德五年三月,娶康惠淑妃抚养的蒙古女。

顺治三年娶妾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巴达礼之女。

顺治七年正月娶豪格的一位福晋,这位福晋是他原配大福晋的亲妹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吉桑阿尔寨之女。

顺治七年五月娶十六岁的朝鲜义顺公主,是多尔衮在原配去世后娶的继室大福晋。义顺公主是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不过,她嫁过来几个月后多尔衮就死了,据说这位义顺公主后来归了安亲王岳乐,或云其寡居后被接回了朝鲜,待考。

妾察哈尔公齐特氏,蒙古察哈尔部布延图台吉之女。

妾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

妾济尔莫特氏,帮图武之女。

22 八女聪古伦(1612-1646),封和硕公主。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生母为侧妃叶赫纳喇氏。天命十年(1625)嫁蒙古喀尔喀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固尔布锡,时年十四。固尔布锡于天命八年(1621)投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子,并赐号青卓礼克固,十年(1625)又将幼女嫁给他。天聪年间为兵部承政。顺治七年(1650)晋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复爵,十八年(1661)卒,年六十五。聪古伦于顺治三年(1646)二月卒,年三十五。

23 十五子多铎(1614-1649),豫通亲王。明万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1614年4月2日)出生,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十三岁时,封贝勒,统正白旗,参与礼部和兵部政事。崇德元年(1636),封和硕豫亲王。后因狂放不羁,风流好色,崇德三年(1638年)因军前私自携带妓女,降为多罗贝勒。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生俘洪承畴,晋多罗郡王。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军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入北京,晋亲王。十月下河南、入陕西,顺治二年一月攻入潼关、西安;二月攻南明,钱谦益出降;四月陷扬州,杀史可法,制造“扬州十日”屠城。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嵩,六月占浙江,后班师回京,加封和硕德豫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以扬威大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顺治四年(1647)七月加封辅政叔德豫亲王。顺治六年三月染天花疾亡,享年仅三十六岁。多铎的墓地建在建国门外大北窑,老地名为苗家地。

多铎子八,有爵者四:多尼、董额、察尼、多尔博、费扬古。

24 十六子费扬果,黜宗室。母不详。一说,母为继妃富察氏。太宗时,坐罪赐死,削宗籍。康熙五十二年,圣祖命莽古尔泰尼雅、德格类子孙复宗籍。费扬果曾孙三等侍尼雅罕呈宗人府请复宗籍,宗人府以闻,圣祖曰:“此事朕知之,但不详耳。费扬果,太祖子,太宗时因获大罪诛死者。”命复宗籍,赐红带。据考证,费扬果生于天命五年(1620年),死的年岁就不可考了,据说是在约崇德五年(1640年)死的。而另一种说法是约在清太宗天命九年(1635年)死的。四子。

 努尔哈齐生育过子女的妻妾

01 元妃佟佳氏,努尔哈赤元配嫡福晋,努尔哈赤入赘,名哈哈纳扎青,塔本巴晏之女。子二: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女一:长女,嫁董鄂氏(东果氏)何和礼,称东果格格,封固伦公主。

02 庶妃兆佳氏,喇克达之女。子一:三子阿拜。

03 庶妃钮祜禄氏,博克瞻之女。子二:四子汤古代;六子塔拜。

04 继妃富察氏,努尔哈赤第二任大福晋,名衮代,莽塞杜诸之女。子二:五子莽古尔泰,十子德格类;女一:三女莽古济。富察氏初嫁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孙威准,生子昂阿拉按昂阿拉;万历十三年复嫁努尔哈赤。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自尽(一说,被其子莽古尔泰所杀);葬福陵之外。

05 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札亲巴晏之女。子一:七子阿巴泰;女一:次女嫩哲。

06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那林孛罗)、金台什(金台失)之妹。明万历三年乙亥生。十六年九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薨,年二十九。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追尊其母为孝慈武皇后。顺治元年九月,升祔太庙。康熙元年四月,将太祖谥由“武”改为“高”,即为孝慈高皇后。子一,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孝慈高皇后生前是否当过大福晋,尚有争议。一说,她一直是侧福晋;二说,继妃被废后,她成为第三任大福晋。

07 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贝勒浑巴晏之女。子二: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巴布海;女三:四女穆库什;五女,嫁达启;六女,嫁苏纳。

08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察弼之女。女一:七女,封乡君品级,嫁鄂托伊。

09 大妃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乌拉贝勒满泰之女。明万历十八年生。二十九年十一月,其叔父贝勒布占泰送她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前一任大福晋去世后,立为大福晋。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太祖崩;次日,大妃以身殉,年三十有七。顺治七年八月,多尔衮追封其母为孝烈武皇后,升祔太庙。八年二月,因多尔衮得罪,罢皇后名份,夺谥号、黜庙享。子三,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10 庶妃西林觉罗氏,奋杜里哈斯祜之女。子一:十三子赖慕布。

11 侧妃叶赫那拉氏,杨吉砮之女,孝慈高皇后之妹。万历三十八年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女一:八女聪古伦,封和硕公主。

努尔哈齐未生育过子女的妻妾

12 寿康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后封炳图郡王孔果尔之女。明万历四十三年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顺治十八年十月,康熙帝尊封为皇曾祖寿康太妃,行册封礼。康熙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薨。以妃礼葬福陵之右。无子女。

13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女。太祖闻其贤,往聘之。万历四十年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顺治元年二月卒。无子女。

14 侧妃哈达那拉氏,哈达部贝勒(都督佥事)扈尔干之女,哈达万汗见前显祖次妃之孙女。明万历十六年四月,扈尔干遣子岱善(即明实录之歹商)送之来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无子女。

15 庶妃,名德因泽,姓氏不详。殉太祖。

16 庶妃,名阿济根,姓氏不详。殉太祖。

五、清太宗(名皇太极,年号崇德)诸子——肃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铁帽子);辅国公-叶布舒(太宗第四子);承泽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后改号庄亲王,铁帽子);镇国公-高塞(太宗第六子);辅国公-常舒(太宗第七子);清世祖-福临(太宗第九子);辅国公-韬塞(太宗第十子);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

六、清世祖(名福临,年号顺治)诸子——裕亲王-福全(世祖第二子);清圣祖-玄烨(世祖第三子);荣亲王(世祖第四子,未命名,二岁薨);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纯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

七、清圣祖(名玄烨,年号康熙)诸子——直郡王-允禔(圣祖第一子);理亲王-允礽(圣祖第二子,废太子);诚亲王-允祉(圣祖第三子);清世宗-胤禛(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恒亲王-允祺(圣祖第五子);淳亲王-允祐(圣祖第七子);廉亲王-允禩(圣祖第八子);贝子-允禟(圣祖第九子);敦郡王-允礻我(圣祖第十子);履亲王-允祹(圣祖第十二子);怡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铁帽子);宁郡王-弘皎(允祥第四子);恂郡王-允礻题(圣祖第十四子);愉郡王-允礻琵(圣祖第十五子);果亲王-允礼(圣祖第十七子);简靖贝勒-允祎(圣祖第二十子);慎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恭勤贝勒-允祜(圣祖第二十二子);诚贝勒-允祁(圣祖第二十三子);諴亲王-允祕(圣祖第二十四子)。

八、清世宗(名胤禛,年号雍正)诸子——端亲王-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薨);清高宗-弘历(世宗第四子,初封宝亲王);和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怀亲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薨)。

九、清高宗(名弘历,年号乾隆)诸子——定亲王-永璜(高宗第一子);端慧太子-永琏(高宗第二子,九岁薨);循郡王-永璋(高宗第三子);荣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哲亲王-永琮(高宗第七子);仪亲王-永璇(高宗第八子,八十八岁薨);成亲王-永瑆(高宗第十一子,七十二岁薨);贝勒-永璂(高宗第十二子);清仁宗-颙琰(高宗第十五子,初封嘉亲王);庆亲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其孙奕劻封为铁帽子王)。

十、清仁宗(名颙琰,年号嘉庆)诸子——穆郡王(仁宗第一子,未命名,二岁薨);清宣宗-旻宁(仁宗第二子,初封智亲王);惇亲王-绵恺(仁宗第三子);瑞亲王-绵忻(仁宗第四子,其孙载漪改号端郡王);惠亲王-绵愉(仁宗第五子)。

十一、清宣宗(名旻宁,年号道光)诸子——隐郡王-奕纬(宣宗第一子);顺和郡王-奕纲(宣宗第二子,二岁薨);慧质郡王-奕继(宣宗第三子,三岁薨);清文宗-奕詝(宣宗第四子);恭亲王-奕 (宣宗第六子,铁帽子);醇亲王-奕環(宣宗第七子,铁帽子)。清德宗-载湉(奕環第二子,过继给咸丰帝为嗣);清末帝-溥仪(奕環子摄政王载沣的长子,过继给同治帝为嗣);钟郡王-奕硉(宣宗第八子);孚郡王-奕譓(宣宗第九子)。

十二、清文宗(名奕詝,年号咸丰)诸子——清穆宗-载淳(文宗第一子);悯郡王(文宗第二子,生未命名,薨)。

十三、清穆宗(名载淳,年号同治)无子。载淳是咸丰皇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皇太后)。

十四、清德宗(名载湉,年号光绪)无子。载湉是道光皇帝之孙,为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子。

十五、清末帝(名溥仪,年号宣统)无子。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为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之孙,光绪皇帝的弟弟摄政王载沣的长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