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丰的奢侈品帝国梦,从Michael Jackson说起

 卢曦采访手记 2021-05-08

1988年7月,迈克尔·杰克逊《Bad》演唱会来到伦敦,这是他第一次全球巡演。

这位流行音乐巨星,1987年底到1989年初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东京到洛杉矶,一路近五十座城市,开了一百多场演唱会,那正是杰克逊如日中天的年月。


在伦敦备演时,杰克逊途经梅菲尔街区,被萨维尔街1号橱窗里的一套英国军装深深吸引——他希望伦敦演唱会上,可以穿一套这样的演出服。

萨维尔街是顶级定制套装圣地,一般情况下,一套衣服要量测3次,试穿3次,最后交付顾客需要近四个月时间。


但是这次,萨维尔街1号的裁缝们不得加班加点赶工,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为杰克逊量身赶制好那套军装。

对了,萨维尔街1号是Gieves & Hawkes品牌的旗舰店铺。


虽然杰克逊已逝7年,今天他的粉丝仍数以亿计,一如当年那般热爱他,他的名字,仍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那段为迈克尔·杰克逊制作演出服的故事,经常出现在Gieves & Hawkes的新闻报道里,成为品牌“皇室御用”之外另一大卖点。



Gieves & Hawkes有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其夫爱丁堡公爵,以及其子威尔士亲王的纹章特许使用权——它logo上的三枚图案便是。


英国皇室御用纹章确实发出去不少:苏格兰的威士忌,萨维尔街的套装,伦敦西区的猎枪……

当然,为皇室提供服务的商家,一定是这个行业的优秀者。

Gieves & Hawkes 品牌历史可以追溯200多年。

Gieves要从十八世纪在朴茨茅斯港为皇家海军制作军服算起;而Hawkes则更早几年在伦敦为陆军制作军帽;萨维尔街的老字号们,不缺动人的历史故事。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二者合并,才有了Gieves & Hawkes品牌。原本属于Hawkes的萨维尔街1号,也就成了合并后品牌的全球旗舰店。


如今,萨维尔街1号品牌的主人,是来自香港的上市公司——利邦控股。

利邦控股隶属冯氏集团,主营业务是高级男装,拥有以及代理Gieves & Hawkes,Kent & Curwen, Cerutti 1881等品牌。


2012年以前,冯氏集团(Fung Group)还叫作利丰集团(Li & Fung Group)——对的,就是那个著名的贸易帝国——这是利丰二字给人的深刻印象。

冯氏集团,顾名思义,冯姓人氏的家业。

现今冯氏掌门人,是冯国经、冯国伦俩兄弟,算起来是冯家第三代,而第四代正在接班的路上。


冯氏家业可以追溯到1906年,冯栢燎与李道明在广州合伙创办贸易行,这也是原来利丰(Li & Fung)名字的由来。


过,根植香港的利丰,家业更愿意从港岛开端作为起始:1937年冯栢燎之子冯汉柱南下香港,正式成立香港利丰有限公司。

1937年这个重要的创始年份,在控股母公司名字里被重点备注出来——冯氏控股(1937)有限公司。

不难理解,香港利丰生意由冯家一手打拼出来;而作为股东的广州李氏,很早便售出股份给冯家,与利丰没有了关系。

利丰(Li & Fung Group)改名为冯氏(Fung Group),甚至有人认为改得太晚,早该了。

但利丰这块金字招牌并没有被真正放弃,由冯氏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主营贸易的利丰有限公司继承保留。


习惯了的利丰就是指代冯家所有生意的人,又总有一点怪诞之感。变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外人的困惑也是代价之一。

同香港很多富豪发家故事相似,冯家也是背靠内陆起家。早年把香港市场上的商品运到物质匮乏的内陆;后来,又把世界工厂的产品贩卖到全世界去。


如今,贸易仍为主业的冯氏集团,已经是一个年营业额超过200亿美元的大帝国。

但是,随同更名一样,冯氏集团的业务架构,似乎不能再用贸易二字来简单描述。


新世纪以来,集团的各项动作都表明,冯氏不想只作一个贸易商而已。

2006年,收购万邦集团,将其更名为利邦控股,并于2009年在港上市。

利邦一路走来,看得出,冯氏集团想拥有一间杰尼亚那样的奢侈品业务。

利邦早期只是代理Gieves & Hawkes,Kent & Curwen, Cerutti 1881等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后来逐渐展开收购活动。


2010年,利邦以5000多万欧元收购Cerruti Holdings,获得Cerruti 1881品牌全部权益。

2012年再次出手,以3000多万英镑的首付款与Gieves & Hawkes达成收购协议,同时签订一份长达18年的对赌协议:Gieves & Hawkes业绩满足约定条件,利邦分期支付后续6000万英镑尾款。


2014年,利邦挖来曾在杰尼亚做了16年高管的Richard Samuel Cohen做行政总裁,许以高额佣金和股票期权。

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足见利邦要打造高级男装事业的雄心。


冯氏集团要扩展贸易之外的品牌业务,不止利邦这一颗棋子。

2014年,利丰有限公司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拆分公司业务!将贸易和物流留在利丰公司,将原利丰公司内品牌销售相关业务,单独拆分上市,成立利标品牌有限公司。

拆分出来的利标,拥有众多美国时尚品牌控股权,如鞋履品牌Frye,时装品牌 Juicy Couture,户外品牌Spyder等;还有Kate Spade等时尚品牌的代理权。


尽管利标近一半营业额来自童装,但很明显,冯氏是要把它作为一家时尚品牌公司来经营,而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体量,业界亦不敢小觑。

做了近百年为他人做嫁衣的贸易生意后,冯家人开始要拥有自己的品牌,要做时尚品牌,做奢侈品牌,向价值链上游进发。

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

8月底发出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利邦营业额继续大幅下滑,亏损额较2015年同期扩大近5成,约1.7亿港币。

而就在两个月前,高薪聘请的行政总裁Richard Samuel Cohen也低调离职,由冯氏集团老臣Jeremy Paul Egerton Hobbins接任。

外界猜测Cohen离开的原因,是利邦业绩持续下滑。


也许这并不是Cohen的错,大环境不好,奢侈品都不好卖。更何况,利邦的市场几乎全在大中华地区——2012年以来,这是奢侈品销售的重灾区。

不过,利邦区区数亿港币亏损,对于冯氏集团殷实的家底来说,不过是毫发之失,冯家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来支撑。

然而,好的战略对策是前提。

虽然Gieves & Hawkes 来自萨维尔街,Kent & Curwen找了贝克汉姆代言,但是我感受不到他们在营销上的诚意,感受不到他们要被塑造成什么样的品牌。


也许,利邦的高级男装对于冯氏集团,就像登喜路之于历峰,不指望他赚钱。但是,至少在中国,利邦旗下品牌还没有登喜路那样的知名度。

颜启真,自由撰稿人,写些钟表和生活的故事。为《时尚时间》、《时装男士》、《界面》、《iWeekly》等媒体撰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