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百年前阿尔卑斯山雪很大,积家的故事开始了

 卢曦采访手记 2021-05-08

我们乘车从日内瓦出发时还是中雨,沿途飘起了雪花,在1月的侏罗山区汝山谷,车行爬坡,海拔一点点升高,雪花越来越密。

山顶积雪得有1米深

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3000米,贯穿法、德、瑞、意诸国,冬季山区风雪严酷。16世纪,法国发生宗教冲突,一些少数派宗教信徒为了逃避迫害,翻越法国与瑞士边境,在侏罗山区悄悄定居下来。

几年前有一部讲述二战故事的电影《灵犬雪莉》,小男孩贝贝和他的大白熊犬雪莉,帮助两个犹太人在冬天翻越阿尔卑斯山逃离纳粹入侵的法国,漫山大雪,险象环生。

幸运的是,我们去的是汝山谷里一座温暖的小镇,这里有许多大名鼎鼎的钟表工坊。积家原本小规模的工作坊,不断扩建,成为山谷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被当地居民冠以“大工坊”称号

积家大工坊

一位金色中发女士在门厅迎接我们,她叫Claire,在积家工作快八年,迎客厅灯光明亮,窗外已是漫天大雪。

///

积家今年迎来185周年,大工坊不是一天建成的。这里最老的一座楼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品牌每过一段时间进入新阶段,就会在旁边再建新楼,整个建筑群围出一个方形的“天井”。

制作“超复杂功能”腕表的楼层,像是一家高级餐厅,拥有360度开放的“厨房”,我们被带进透明“厨房”里,而制表师们在外面的一张张“餐桌”上工作。我们可以看他们制表,却不成为干扰。

传统手工机器雕刻技师已“凤毛麟角”

每年1月日内瓦表展,各家制表品牌大都会拿出令人叹服的机械杰作,称之为“Statement Piece”,是一种宣言性作品,只要看到这块表,就马上明白这家品牌技术水平怎样。

Claire请出一位只说法语的制表师,为我们演示了近些年技惊日内瓦、令人屏息的作品。

“超卓传统复杂功能大师系列腕表”,表的功能比名字还要复杂:

超卓传统复杂功能大师系列腕表

中央蓝色表盘是依据北纬45度观测结果绘制的星空图,大熊星座、仙后星座等等,一一清晰呈现;边缘一枚金质太阳针指示日期、月份和对应的黄道十二宫。

陀飞轮一端固定于星空盘上,围绕表盘中心每天旋转一圈,好像是悬浮在表盘星空中;同时,太阳针与外圈24小时盘,指示昼夜时间。

漂浮”陀飞轮和天文历法

三问功能,不用表壳为共振箱,而是将两圈的“教堂音簧”固定在蓝宝石水晶上,增强声音共振效果,是为积家专利“水晶音簧”。

第二枚,是双翼立体双轴陀飞轮腕表:

陀飞轮框架30秒自转一周,同时围绕一个倾斜20度的偏心轴15秒旋转一周,似乎漂浮在镂空的表盘中,光影迷人。


表盘洁净雅致,却隐藏着当年业界首创的陀飞轮秒针停止归零功能,这得益于积家专利“双翼”设计。

制表师还展示了一体成型框架的球形陀飞轮,整体厚度不到8毫米的飞行陀飞轮超薄大师三问,这些都是积家的独门秘笈。

在珍稀工艺楼层,积家用高清摄像机,将正在工作的工艺师细微的手指动作放大、投影,参观者不用凑上前,也可以看得清楚。


我们来的巧,碰上珐琅师绘制Georges Seurat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在高清显示屏上,珐琅师用极细的画笔,精心修饰每一个细节,将一幅2m X 3m的大幅油画,微缩在一个方寸大的Reverso表壳上。

2月初,积家公布了这一神秘作品:结合手工雕刻扭索纹装饰、大明火珐琅以及微绘珐琅三项珍稀工艺的腕表,选取世界上三幅著名画作为蓝本,另外两幅是徐悲鸿的《春山十骏图》和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每款均限量8枚。

微绘珐琅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

我们熟悉的很多表厂,制表师都穿着白色制服,而积家眼下最新一代制服是深蓝色。Claire故作严肃:“我猜,是因为蓝色Fashion嘛”——细看那颜色,和积家很多表款的深蓝表盘颜色是一致的,静谧迷人,又有现代感。

大工坊内部四通八达,一些木制扶梯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制表师的工作很平静,他们常常早晨七点多就来上班,下午四点陆续开车回家,很多人就住在附近小镇上。

接着,我们走进一个个房间,都是机芯的世界,眼前是各种奇特神秘的设备,大小不一、形态迥异,发出轻微的响动,制表师们偶尔小声交谈。有人进来,他们报以微笑和轻声的问好“Bonjour”。

细微的齿轮等零件都得在高倍显微镜下操作

机芯直径只有二三十毫米,像一个精密的小宇宙,齿轮、杠杆尺寸需要精确到微米,不能容忍误差和杂质。机床将细细长长的“铜棒”横向切成小小的圆片——齿轮,整个过程铜棒和齿轮都浸泡在特殊的油里面,为的是隔绝空气,避免氧化带来杂质,以及高温导致零件变形。

在后续的步骤里,零件要经历许多轮清洗,残留的油和其它液体必须彻底冲洗干净。

齿轮倒角打磨,擒纵叉瓦镶嵌、宝石轴承安装……很多过程都要在高倍显微镜下完成;而机芯主夹板也要经过精心打磨,以日内瓦波纹、太阳放射纹、鱼鳞纹等装饰。

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为叉瓦“点胶”,注意进瓦出瓦的差别

工厂内简洁素雅,墙壁上挂着一些重要表款和历史图片,将近两个世纪完整的历史,积家有丰富的故事可以说。

///

积家历史展览馆被安排在老宅顶楼,收藏了大量历史资料和表款,人们甚至可以从中追溯到创始人当年从法国翻山逃至瑞士的故事。

LeCoultre家族是比较早来到汝山谷的法国人,法国局势平静了几十年后再度出现危机,很多钟表匠和金匠再度逃难来到这里。上帝赋予汝山谷恶劣的气候和交通,似乎正是为了保护这些匠人们不受威胁,在和平安宁的冬天,躲进小屋安安静静研究钟表。

积家历史档案馆

Claire告诉我们,早期,积家主要制作机芯和其他零件,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去更大的城市将作品卖给钟表品牌商,在法国时局平静后的年代,他们也去法国,将产品卖给卡地亚等法国表商。

渐渐的,积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在积家的历史档案管里,玻璃柜中珍藏着一些手绘的图纸,纸面已是焦黄,满是岁月痕迹。

满是岁月痕迹的钟表档案

积家历代机芯带着小小的标签,悬浮在螺旋形的玻璃幕墙内。成百上千,闪闪发光,按照年代一一排列,远远看去,如同星空闪耀。

与之相对的是一面“空气钟墙”,古典的外观设计,原理却完全符合现代人对于节能、自然友好的风尚。温度细微变化引起空气的膨胀收缩,从而为空气钟提供动力,持续运转,似乎看不到尽头。

空气钟

我们在漫天大雪中走出积家大工坊,制表师们陆续开着车,顶着厚厚的积雪,消失在雪坡的尽头。

几百年来,这里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变化,却源源不断吸引着各种肤色的人,带着好奇悄悄来访。

本期礼物来自积家👇哪位读者留言得到了最多的点赞,就是她的主人了。截止2月16日上午10: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