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BOLL布林带用法释疑补充

 广东333 2021-05-09
大凡忽悠小白的嗜血分析师,很少有不爱BOLL布林带的,为何:轨迹用法形象生动,英文中译名高端大气,内在玄妙抬头不见阳春白雪,低头不见下里巴人。实乃迷惑弑杀小白的第一暗器。

关于BOLL的用法,我们已经在《难论》教程中,用极速与常态行情的概念及逻辑,阐述了其用法。显然,有些朋友对于《难论》中行情极速与否的概念,缺乏形象而深刻的理解,这就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对BOLL的应用。这里我们将抛开《难论》的相关概念,在纯BOLL的逻辑上,深化这个极速的理解及其应用。


BOLL是什么?是对价格围绕某均值在某标准差内波动的概率描述。在BOLL的计算公式中,用的是MA,而MA其计算对象又是某时间周期下的收盘价,也就是说,某参数下的BOLL描述的对应时间周期样本的分布情况。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至少有两点,需要明确:
首先,BOLL中,我们重视的是收盘价,而不是高低点或开盘价,也不是中间的任何价格。其描述的是某时间周期下,收盘价对样本或总体的离散程度。如果规定N个时间周期,就会有N个时间周期下的BOLL,这就会用到标准误的概念,即样本对总体的偏离。这就是理解BOLL用法的关键,我们如何判断当下周期的BOLL,就能很好地代表总体呢?实际的操作中,大部分BOLL使用者,都是在假定或默认当下周期的BOLL能很好地代表总体这一前提下进行操作的。
其次,固定参数的BOLL,也就规定了样本规模,可问题是,我们凭什么去判断,这样的样本规模,就能有效地代表总体,使其符合理论计算的要求。实际上,在统计学中,大样本的规模多少合适,在理论上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也跟实际的数据分布情况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实际的操作中,大家一般都是在假定或默认当下周期的所选样本规模的BOLL计算值是合适的,是能有效代表总体的。
正因为以上两点因素的存在,你自然会发现,有时候BOLL对行情的刻画,近乎完美,有时候则凌乱不堪;有时候会发现某用法的BOLL非常精准,有时候又经常失灵……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这个代表性的充分度。在代表性足够的情况下,BOLL就能按照统计理论揭示的概率分布那样表现出来,否则有着严密数理逻辑的统计理论就要改写了。



那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如何把握代表性的问题呢?
按照上面阐述的逻辑,我们真正关注的是收盘价,这是对BOLL计算逻辑及统计理论的统一。而什么周期或参数的BOLL的是合适的,或者能有效代表总体?这个问题就要从反面来解决,就是当下周期或参数设定下的BOLL是否能按照上下轨有效地将走势约束其中。比如我们设定20日线,在某周期上,按照小概率事件5%的定义,是否跑出轨外的收盘价被约束在这个概率范围之内。这个数数K线就知道了,也是指导我们如何去调整周期或参数的最简单办法。

而从反面来阐述,跑出轨外的收盘价破坏了小概率事件的约束,此时我们就可以去验证这个小概率事件的效力是否会延续。如何验证?那就是做一单的事情,止损可以设定为第一根轨外K线收盘价。这是BOLL突破做法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这里的技巧不在于如何做单,而在于你能否在突破之前,利用上述方法判断BOLL的代表性。从代表性向小概率事件的转变过程,就是我们操作的节点。

BOLL见位做单的,尴尬之处,往往就在于价格很多时候并不触及BOLL上下轨或中轨。此时,就需要大家利用上述关于代表性的逻辑,进行周期或参数调整。然难度最小的,是过滤极端,而不是过滤常规。也就是说,BOLL我们不应追求上下轨的精准,而是极速行情或小概率事件的精准,利用BOLL操作突破,而不是上下轨之于压力支撑。如果要操作BOLL的上下轨的支撑压力,则还是结合《难论》中关于极速与常态行情的概念,以及特殊位置特殊形态的概率乘法效应等有操作性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