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欧锷作品丨菉水依依绕古镇

 梅雨墨香 2021-05-09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大山的孩子,望着云卷云舒成人;大江的儿子,嬉游江波起起伏伏长大。我家在吴川市城区梅菉的水滨,朝见雪浪,晚见清流。

粤西的大江鉴江,从信宜经化州而来,与从茂名、电白而来的三叉江、袂花江汇合,在梅菉身旁依依流过,而注入三四十里外的南海。鉴南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大江柔情,爱恋原野,撒下一道道的江汊,一片片的湖塘:大山江、大塘、关屋塘、地旺塘、横塘、野仔塘、九厘塘、莲角塘、瓜杓塘、塘仔……如一串绿玛瑙,缀在粤西重镇梅菉的胸口,闪着光彩。一口口鱼塘是用低矮的泥土塘塍隔开,若抽开闸口,均可以互通,溢进面积近千亩的大塘,水涨可向大江溢洪,旱季可从大江引水,再转流入一口口鱼塘去。江水塘水,是梅菉的天然空调器,酷暑如火,坐在塘边水上的塘寮,清风习习,顿觉暑气全消。

一口口的鱼塘,四季鱼跃,三秋虾鲜。一网拉上岸,可收获千斤鲜鱼,使百户千家的镬头肥美鲜香,就是那些拾网脚的小孩,也可拾到一碗碗的小鱼小虾。

水,活了梅菉,也美化了梅菉,清代梅菉的“八景”,多处景观融入流水清波。如“泗水环流、龙滘通洋、怀兰积埇、水口风帆、观音玉井…… ”“泗水环流”是鉴江、袂花江、三叉江,在窑地的泗水境相拥,波涌浪卷,诗人道:“森森翠竹千竿绕,弥弥银河万顷翻。”“水口风帆”的诗意浓郁,引入探胜:“扁舟几叶泛中流,风送轻帆影远浮……最好惟看天欲曙,一竿直插绿云稠。”

江水鲜洁清莹,可直接汲水而饮。从埠头挑水过街的女孩,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高挑的身材,摆动的腰肢,稳健的脚步,轻轻移动,如在练舞蹈似的。水光折射出她们明媚的面容,红唇弯眉,甜嘴贝齿,素颜如玉,人见人喜,换来了“梅菉姑姐”的美誉。

更有“君知梅菉否?人居枕清流”。这景象不是几家数户,而是一街连一街,接成十里的水上人居。那是临大江的人家,在屋后的水面上,架起木搭的铺尾,就是现在雅称的吊脚楼。临住水塘的商铺,会在铺后的水上架上木屋,俗称栏尾。均是观看水景的阳台,是取风透光的窗口。

随着人口的增加,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家乡的大塘瘦身了,上面提及的水塘,多已填平建成商铺、住宅、市场、道路了,就算那仍存的水面,也是水平而无波……更难见到往日“船在栏尾泊,驶入堂中来”的水乡景色。

多年后,水乡梅菉的水更是失色,工厂建起,企业发展,从外地运回的废品多了,有用的再生,没用的填塘塞江。新华社广东分社的记者,发表了一篇报道——梅菉是处理废品的专业城。看似赞美,实在令人心痛。

这是水乡的形象吗?痛定思痛,保护大江,还民水景,养在深闺的江心岛,招人注目。

江心岛,是鉴江慷慨奉献给梅菉的一颗明珠,占地20多万平方米,一片秀树修竹苍郁的沙积岛,横卧在两道江水环绕的碧波中。当飞桥连上它的身躯时,一朝名动粤西。丽日晨光,晚霞斜晖,成群结队的梅菉街坊,呼朋结友,或是合家男女老幼,过桥上岛漫游,亲近难见的绿林,喜听少闻的鸟唱。

江心岛优雅的临水环境,同样招来房产商的猎艳,意欲建五星级会所,引来民众哗声一片。幸好执政者权衡利弊之后,尊重民意,保护这片乐土。

近来倡导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江心岛这生态公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砌石护岸,建起石栏杆。修筑硬底化环岛公路,塑料板铺的阅江小道。添造水族放生台,新种的大树,招来宿鸟晨唱。在绿林深处,建有吴川民间雕塑园,是观赏久负盛名的梅菉泥塑文化的好去处。

踏桥步出江心岛,沿江散心,向东向西的江堤均是亲水大道,水边设有花岗岩石护栏,有十多里之遥。旁植树花,红绿相映。可见双桥飞虹,车水马龙;可眺金乌从江涛涌起,撒下霞光万道;可视冬泳男女,挥臂击水冲波破浪。玩太极拳的长者,好暮年的慢节奏;跳霹雳舞的青年,喜生活快旋律。刚柔结好,是完美人生。更多的是民众在阅览秀美的江色,享受水乡清新之晨的温馨。

隔江水口渡大桥旁,是一大片湿地公园,是扮靓江景的一幅水墨图。江流回环,过泗水境,对岸连在一起的是上中下隔海三村。海,因水面壮阔而言。现在隔海江变窄,三村分别架起三道古色古香的廊桥,方便通向市中心。流水潺潺,前去十里,是大山江桥,又一处湿地公园在兴建,让水乡景观贴近民众。

梅菉的景色亮丽了,工商业发展了。这座以“飘色、花桥、泥塑”三绝闻名于全国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滨古镇,对于追求绿水青山、白云蓝天的黎民来说,水是品牌,水是生命,水是财富。这不应是梦。

注:《辞海》有载,“菉,绿的异体字”。梅菉是地名,故标题用“菉水依依绕古镇”,专指梅菉的清波。


作者简介:欧锷,广东省吴川市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擅长以散文语言描写历史人物、乡土风情。已出版文学作品集《南粤风情》《鸣春集》《白沙采青》《状元林召棠》《林召棠传》《诗苑拾韵》《古调新声》《陈兰彬》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