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毋忘书 2021-05-09

2020年7月31日下午,休假第三天,为了躲避家乡的炎热酷暑,我带着妻儿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旅行,目的地山西雁门关。从南阳卧龙站上高速,沿着二广高速一直向北,暮色苍茫时分,我们来到了山西晋城。

知道山西煤矿多,本以为山西的城市都是灰头土脸的,没想到晋城的街道还是相当干净整洁的。我们到宾馆附近的夜市吃饭,吃过饭后到不远处的人民广场转了一圈。只见高楼林立,霓虹闪烁,一排祥和繁荣。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晋城街景

第二天,我们吃过早饭,从晋城上高速,继续直向北插。中午在太原北高速服务区吃的泡面,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我们抵达雁门关所在的代县。随手在携程上定了一家宾馆,到了之后发现居然在威名赫赫的代州边靖楼南边不远。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南望五台山

到宾馆房间安顿好,刚准备稍歇片刻出去转转,谁知风雨忽然袭来。很快,风起云涌,大雨倾盆。望着窗外的风雨交加,不知何时才能云开日出,我心情郁闷地吟诗一首:山雨欲来风满楼,北望雁门关外秋;依稀可辨五台云,躲进宾馆独自愁。

谁知道过了一个小时,风停雨住,空气异常清新凉爽。我们急忙走出宾馆,来参观相距不到二百米的宏伟的边靖楼。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边靖楼正面 牌匾:声闻四达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边靖楼北边 牌匾:威震三关

边靖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历经多次战火,后于成化十二年(1477年)重建。抬头仰望巨匾,正面为雍正年间的“声闻四达”,北边为“威震三关”。这两块匾高三米,长十米,号称亚洲第一巨匾。边靖楼又称鼓楼,内设大鼓一面,遇有敌情,鼓声为号,为兵民报警,使得消息能够传到四面八方。边靖楼威严屹立,北望雁门关,南俯滹沱河,守护晋北,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荣辱兴衰。

从边靖楼向东,没多远就来到代县县委政府大院。大院没人把守,我们很容易就进到里边。在办公大楼后边,有一座著名的佛塔—阿育王塔。该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原为木结构,历经战火,多次废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建为砖结构藏式佛塔至今。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阿育王塔的西边,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大门上有一红色牌匾,上书”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几个金色的大字。什么是路居,我查了一下资料,应该是路过居住的意思。1948年4月6日傍晚时分,毛主席从陕北转战西柏坡途中,路过代县,在此居住一晚,接见了当时代县的县委书记苏黎和土改工作团团长郝德青同志。毛主席在了解当地历史和民俗时曾问苏黎:“你知道代县名字的由来吗?”苏黎说:“可能和古代国有关。”毛主席当即说道:“汉高祖封其子刘恒为代王。”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代县毛主席路居纪念馆

从代县县委大院出来,天已经苍黑了,我们在路边找了一家小饭店随便吃点东西后就回宾馆歇息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从代县县城前往城北二十公里的雁门关。没有走高速,导航领着我们沿208国道穿越雁门山。走着走着,山越来越高,坡越来越陡,弯越来越急,盘山公路穿云破雾,逶迤前行。到山巅一处观景平台,我停车眺望,天高云淡,群山叠翠,脚下是万丈悬崖,眼前是景色如画,叉腰临风,顿感豪情满怀。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雁门山十八弯

沿盘山公路下行,快要冲出雁门山时,雁门关的标志赫然出现在右首,雁门关到了。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雁门关座落于代州古城北部雁门山勾注山脊,南控中原,北扼大漠,是古代中国关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雁门关矗立边关,经历了数千年的金戈铁马血洒疆场,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西周以来的风云沧桑,因此人们说“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铁打的雁门关,流水的王朝”。在这里周穆王、李牧、蒙恬、刘邦、卫青、霍去病、李广、隋炀帝、薛仁贵、杨家将…你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足迹。有数据统计,在雁门关这个地方从古至今发生过一千七百多场大大小小的战争。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战争,以至于你行走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会不经意的放轻脚步,生怕惊动地下的英灵。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当你站在雁门关上低吟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才更能感受到那种荡气回肠卫国为民的英雄气概。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进得大门明月楼,沿着边贸街前行,很快就到了西门宁边楼。城楼的大门两边镌刻着一副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彰显着雁门关的绝佳地理位置和边关重镇的霸气。城楼两边是沿山势蜿蜒而上的雁门关长城,全长五千余米,回旋盘绕,圈起了大山之间一块千年必争之关隘。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往事越千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我们徜徉在曾经兵戈相搏战马嘶鸣硝烟弥漫的地方,我们更应感慨今日和平幸福生活的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