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史:雍正在遗诏中力保张廷玉、鄂尔泰,乾隆却为何要打压他们?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1-05-09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 )十月,雍正皇帝驾崩,他在留给继任之君乾隆皇帝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雍正大力夸奖了张廷玉、鄂尔泰这两位老臣,并向乾隆保证,张廷玉、鄂尔泰可以继续重用:“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并作出承诺,将来可以让他们配享太庙。

由此可见,雍正对张廷玉、鄂尔泰的信任及推崇。

可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廷玉、鄂尔泰习惯了雍正式的治国方式,未必就能跟乾隆合拍。

最终,张廷玉、鄂尔泰在乾隆朝前期,虽然都一如既往获得重用,也都得到了善终,但却分别被乾隆皇帝严厉整治过,张廷玉还一度差点被剥夺配享太庙的资格。

而乾隆对张廷玉、鄂尔泰从继位之初的重用,到开始对他们产生不满,原因只有一个,两人有结党的行为,且已经影响到乾隆的施政了。

张廷玉、鄂尔泰两人至乾隆继位时,都是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元老重臣,乾隆要实行自己的施政理念,就绕不开依附于张、鄂两人门下,遍布朝野的党羽。

对于希望一切尽在掌握的乾隆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但张廷玉、鄂尔泰的结党又并非真的威胁到皇权,而是长期身居高位,自然而然形成的结党。

毕竟,张廷玉也好,鄂尔泰也好,要配合皇帝办好差,手下也得有一批听话的人,这是历朝历代,凡是元老重臣,都会出现的问题。

所以,乾隆最开始,也只是发发牢骚,如《乾隆朝上谕挡》中就记载有乾隆于乾隆五年左右,对张廷玉、鄂尔泰结党不满的牢骚话:

满洲则思依附鄂尔泰,汉人则思依附张廷玉,不独微末之员,即侍郎、尚书中亦所不免。

发牢骚归发牢骚,乾隆并没有想着用激烈的手段解决两人,而是想着用温和的手段抑制,比如,乾隆扶持讷亲、傅恒、刘统勋等年轻大臣,等待着正常的新老交替。

张廷玉、鄂尔泰的年纪也都大了,乾隆继位时,鄂尔泰58岁,张廷玉63岁,乾隆等得起。

但张廷玉、鄂尔泰这两党之间的争斗,逐渐超出了乾隆的容忍,《啸亭杂录》中记载:

上(指乾隆)之初年,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皇帝是乐于臣子们之间有不和的,但争斗不能影响到朝堂的正常运转,张、鄂两党显然出圈了。

并且,因为张廷玉、鄂尔泰两人德高望重,朝政大多由他们掌控,由此引来的一些传言,让秉承皇权至上的乾隆很没面子。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的记载,朝鲜使臣就在回国的述职报告中写道:

阁老张廷玉负天下重望……彼人皆以为张阁老在,天下无事云。

除张廷玉的声望超过乾隆外,还有人上奏乾隆,指责鄂尔泰“欺蔽于中”,暗指乾隆是傀儡。

因此,本来还想着正常交接班的乾隆恼火了,开始寻找机会整治张廷玉、鄂尔泰两人。

首先中招的是鄂尔泰。乾隆七年,鄂尔泰一党的成员仲永檀(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弹劾张廷玉一党的成员张照(时任刑部侍郎,后升刑部尚书),被张照反揭发仲永檀将密奏留中之折的内容泄露给鄂尔泰之子鄂容安。

乾隆马上借此案打击鄂尔泰,不但将仲永檀、鄂容安革职审问,还允许有司刑讯两人。

结果,两人都承认了有“往来亲密,于未奏之前,先行商谋,既奏以后,复行照会”的事实。

案件审问清楚后,乾隆给了鄂尔泰一个面子,没有继续追究鄂容安,但鄂尔泰的亲信,引起此案的仲永檀却死于狱中。

根据《乾隆实录》中的记载,乾隆还为此对鄂尔泰大加指责:

夫以仲永檀如此不端之人,而鄂尔泰于朕前屡奏其端正直率,则其党庇之处亦属显然,久在朕洞悉之中……倘仍前不检,鄂尔泰自思之,朕从前能用汝,今日能宽汝,将来独不能重治汝之罪乎?

身为总理大臣兼军机大臣,亲信和儿子被刑讯,其中一个还死于狱中,鄂尔泰哪还不明白乾隆的态度?

至此案后,鄂尔泰老老实实不再参与党争,直至乾隆十年时病死,如愿配享太庙,并入祀京师贤良祠。

但乾隆也没有就此放过鄂尔泰,到乾隆二十年时,乾隆都还借着鄂尔泰的门生胡中藻、侄子鄂昌引发的文字狱案件,把死去十年的鄂尔泰的灵位撤出贤良祠。

鄂尔泰之后,是张廷玉,他支撑得更久一些,乾隆十四年,77岁的张廷玉请求致仕,获得批准后,张廷玉担心乾隆不履行雍正遗诏中让其配享太庙的承诺,要求乾隆再次做出承诺。

张廷玉的这个不依不饶的行为激怒了乾隆,但因此事是雍正遗诏中的内容,乾隆还是为此专门给了张廷玉一份诏书,再次认可雍正遗诏中,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承诺。

但张廷玉接到乾隆赐予的诏书后,先是让儿子入宫谢恩,而不是亲自去。

随后,在乾隆表达不满,并下旨召张廷玉入宫谢恩时,旨意还没有下达,张廷玉就得知了其中的内容,且赶紧入宫,让乾隆找到了整治张廷玉的借口,《清史稿·张廷玉传》中记载:

上以廷玉不亲至,遂发怒,命降旨诘责。军机大臣傅恆、汪由敦承旨,由敦为乞恩,旨未下。又次日,廷玉入谢,上责由敦漏言,降旨切责。廷臣请夺廷玉官爵,罢配享。上命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休致,仍许配享。

张廷玉被削去爵位后的第二年,皇长子定亲王薨,初祭刚过,张廷玉就请求回乡,乾隆再次找到整治他的借口。

乾隆不但亲自指责张廷玉“悖于大义”,还借张廷玉跟吕留良案有关的朱荃联姻为由,剥夺张廷玉所有的赐物,剥夺其配享太庙的资格,《清史稿·张廷玉传》中记载:

十五年二月,皇长子定安亲王薨,方初祭,廷玉即请南还,上愈怒,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廷玉,命自审应否配享。廷玉惶惧,疏请罢配享治罪。上用大学士九卿议,罢廷玉配享,仍免治罪。又以四川学政编修硃荃坐罪,荃为廷玉姻家,尝荐举,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

除上述惩治外,乾隆还对张廷玉表示“终身不令觐见”,不允许他再来北京。

这一连番打击,不但让张廷玉的政治待遇全部被剥夺,政治生命彻底终结,以张廷玉为精神核心的张党也烟消云散。

唯一让张廷玉好受的是,在他于乾隆二十年病死后,乾隆还是遵照雍正遗嘱,让其灵位进了太庙。

随着张廷玉、鄂尔泰的死亡,及张党、鄂党在乾隆的刻意打压下消亡,乾隆才逐渐摆脱了继位初期执政的不适,开始了真正的“乾纲独断”,皇权在乾隆朝中、后期执政时的核心地位得到了巩固。

参考文献:《清史稿》《乾隆实录》《啸亭杂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等

备注:本文所选用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