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子长钟山石窟

 板桥胡同37号 2021-05-10

图片


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始建于东晋,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是中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石窟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始建于宋平治四年(1067年)。中外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主窟万佛岩呈长方形,面积为225㎡,平顶八卦莲花藻井,窟内正中有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3组14尊大型主体石雕,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释迦牟尼像高3.54米,就地而雕,与坛基紧密连为一体,坛前有乘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释迦牟尼结跏跌座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形象十分庄重。释迦牟尼佛像左右分别侍立大弟子迦叶和小弟子阿难,均脚踏莲座,通高2.5米,形象逼真而生动。坛基东西两端各立一尊胁侍菩萨,坛基前后两排共八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1米见方。高5米,系造窟时所留支撑顶板岩石。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浮雕,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为主。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补雕其上,历史上称为三教圣人,是我国历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从而使这一珍贵的艺术宝库更加丰富完整。

坛基三尊主像上面各凿有复斗形藻井,绘唐草图案。窟内雕像,全部妆彩,尤以主像群最精,均以泥金彩绘,金碧辉煌,保留千年而经久不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西夜美术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