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签·总137期〗【迁安人◎刘克俭】

 新书签 2021-05-10

迁安人/刘克俭

◎学生作文/卓阳

诗人诗/杨莉

◎专栏作家/刘克俭

◎迁安人

      刘克,男,1950年生人。河北迁安大崔庄镇西密坞村人。其作品内容多以叙述革命历史故事为主。作家刘克俭先生堪称“历史记忆的一座宝库”。

◎学生作文

约 会

迁安/卓阳(6年级)

放学后到旗杆下集合。

同桌、班长、学习委员,我们几个人都收到了同样一张小纸条。

看字迹,歪歪斜斜的,肯定是体育委员发到我们课桌上的。

小学毕业了,这是最后一次聚会。

和同桌别扭半年了,我想和同桌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不是我不给你打小抄,打小抄实在是太丢人了。

和体育委员干那一仗,实在是体育委员的错。立定跳远本来就达标了,非要说差5厘米。5厘米啊,风一吹就没了,何况我不差那5厘米呢?

来了,都来了。

在心里想好的话似乎一下子全飞走了。

我们默默地把手掌搭在一起。

“我们永远是朋友!”

“十年后再见!”

太阳留下了一抹彩虹,我们的手还是紧紧地握着,握着。

诗人诗

    杨莉,河北迁安人,笔名江南雨,曾用笔名远方,财务工作,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装饰远方的梦想。

江南痴恋

江南雨

江南,

一个似曾相识的相见

听见西子湖畔轻声呼唤的声音

我来了

在悠长的雨巷里

撑着一把对江南的痴恋

梦游江南

没有千山万水的阻隔

一个回眸

一生一世的幽怨

◎专栏作家

刘克俭,男,1950年生人。河北迁安大崔庄镇西密坞村人。首钢退休工人。《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迁安报》《湖南写作》《老兵网站》《中国乡村杂志》《金秋》《唐山老年》《首都文学》等报刊的业余作者。《新书签》“历史记忆”专栏作家。迁安市和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迁安故事〗 八路军伤病员夜宿玉米秸秆垛

刘克俭

摘自《迁安县西密坞村刘泰家族史》

奶奶给伤病员小战士端来了热乎乎的洗脚水,让他泡泡脚。小战士说:“这回舒服多了。”奶奶说:“李区长,让孩子在家里休养两天,连泡脚再用热手巾,好利索再回部队,我们吃啥也饿不着他。”

小战士说:“谢谢刘妈,我在执行任务,吃完饭必须回去。”

李区长说:“刘常找一头小毛驴,护送我们一下。”

区长又说:“二弟(我父亲)找党小组长刘印去,让他再给我找一个人,也给我拿一身'孝衫子’来。(农村死人时,穿的白布衣服)。”

半个时辰后,大伯从刘祥家借来了一条小毛驴。刘印带着共产党员刘印来,拿着孝衫子到了我家。李区长给伤病员化妆成拿拐杖的老爷爷骑着小毛驴。刘印来牵着小毛驴。“大力士”刘印拿着打野狼的“小斧子”在前边探路,区长和刘常大伯跟在后边。除了骑驴的老人没有戴孝帽子外,其余四个人头上都戴着孝帽子,胳膊上挎着孝衫子,给人以“奔丧”回来的假象。他们走山路,穿越树林,过商庄子、石梯子沟,把区长和伤病员送到小关村去了。大家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大伯说:“那天护送伤员还挺顺当,来、回都没有碰见黄金寨炮楼子的伪军巡逻队。”

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三总区李树庭区长和八路军十二团的伤病员夜宿玉米秸秆的事情,后来在村子里传为佳话。父亲深有体会地说:“共产党八路军为人民打江山,爱护老百姓那个劲头,直军、奉军、国民党的军队都比不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 真正的人民军队爱人民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