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改变了我

 曾瑞 2021-05-10



原题:读书的那些事 

文 | 孙斌

中秋回家,偶尔抽得空闲整理藏书,翻出学生时代珍藏的很多书籍,想起读书的一些故事,甚是感慨。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悟农村,当时的大悟还是贫困县之一,家庭环境自然也不是很好,阅读书籍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奢侈的梦。偏偏很巧的是我喜欢读书,于是在我的小学时代,借书成为了我常做的一件事。当时每个班级有自己的一个小型图书室,总共几十本书,但这些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了。

在课余或者放假时间里,我就会借很多图书去看。当然这些书籍是完全没办法满足我强烈的求知欲的,好在当时堂哥家在县城,条件好很多,每次他回来都会带一些书给我。记得小学六年级,他送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白居易的故事》让我如获至宝,一有空余时间,我就会反复阅读。

到了初中时代,因为学校的图书馆不对外开放,无书可借,我只得求助于同学了,我有一同学,家里有大百科全书十余册,在我强烈的要求下,每天他用书包装一本到学校来给我阅读,风雨无阻;而其他人那的中外名著,我自然也不会放过。在阅读的同时,我准备了一个本子,记录那些警世名言,甚至开始给自己起笔名,并尝试写作。

因整体成绩不太理想,初三那年我选择了复读,到了镇上另外一所学校。在那里,学习阅读的氛围很好,在我无意中获得一本《汪国真诗集》学习后,居然尝试写出了类似的汪体诗歌,在校广播社发表,在为班级挣得了流动红旗后,由此带动了全校写诗的热潮,而这也给我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基础。

而后的高中时代,或许是我太偏执于文科类,我并没有上重点高中,只上了普通高中,好在高中就在镇上,离家十几分钟路程,我就成了一名走读生。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也稍宽裕了一些,每天能给我3元~5元的早餐钱,而对于热爱读书的我,无疑是天大的福利。

我不吃早餐,积攒着每天的零花钱,在学校旁的地摊上买书。《文化苦旅》、《三重门》、《梦里花落知多少》、《萌芽》《微型小说选刊》等等,虽然有的书甚至是盗版,却丝毫不影响阅读成为我的最爱。这些书籍对于当时的我,除了学到了不同的知识,也渐渐让我学会了思考人生。因为不断的阅读积累,那时候我的语文成绩非常好,作文也经常性成为全校的范文。同时我也开始给校广播室长期供稿,除了主持人的讲演稿,还有短篇小说、诗歌等等,阅读伴着我一路成长。

等到了大学时代,再也不用为读书发愁了,在两层10万册的图书馆里,我可以一泡就是一天,直到图书管理员下班。那时候的阅读,是惬意的,仿佛就是我的精神粮食。再后来工作了,漂泊不定,这些年反倒渐渐忽略了读书,读书的乐趣也没有以前那样令人神往了,有一年路过武昌,在光谷图书馆门口看到车水马龙的人流,更是感叹不已。

阅读之于我,是精神世界的慰藉,是青春迷茫的导航,让我学会了去思考,去无止境的学习,并努力创作出这个社会呈现给我们真实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进步。

 

文章皆为风尘七侠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