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江行 【唐】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进入今广西以后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当时作者因谗被贬柳州,溯湘江进入岭南,继续乘船经灵渠入岭南水系到达柳州刺史任所。 【注释】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瘴(zhàng)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 云烟:云雾,烟雾。 黄茆(máo):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山腹:山腰。 象迹:大象的踪迹。 潭心:水潭中心。 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 伺:窥伺。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 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 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译文】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和暖潭水里水蛭浮现。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赏析】 此诗写出了岭南的特异风物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惧的复杂心情,发出了“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的感慨,虽因谗言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诗人不想坐待时光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 诗中“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两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提到“华发”,但情感有所不同。从两者相比较可知,此诗意志并不消沉,情感并不低回,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