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墙”之思

 linmu_x 2021-05-10

伟大的华夏先民,历经千万年,由结绳记事到甲骨文到雕版印刷,创造出了上万个汉字。而其中的一个既不生僻也无特殊含义的“墙”字,近来却时不时的跳到眼前,这当然事出有因。

怀仁市乡村文化记忆工作开始后,按乡镇逐村去走访调查,涉及文化方方面面的都须详细记录,拍照。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民居建筑,寺庙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自然而然,“墙”,这种建筑上的主要组成,它的形式、材质、风格、以至质量,年代等等,便渐渐上心,必去关注。以至常常由此及彼,引发联想,竟然重新发现了其中的文化、其中的美,甚至可以寻找出村庄的经济状况的变化轨迹来。

在芦子沟,这个早已搬迁到山外的村庄故地,除了留下极其丰富的人文传说之外,那“墙”也是别具风格,尤以院墙最显著。芦子沟古村民居造房的墙体皆为石,尤以院墙显示其美最充分。院墙都是用山沟里山爪子下起出稍显土黄色,其厚度在十厘米左右,大小不一的片石筑就,都是“干槎墙”,横平竖直,一堵十几米长、三米多高的墙体,由万千块片石砌出,石片与石片间的缝隙,成了不规则,却又有一定规律的线条,万千线条分割、组成一个墙面;而整个山坡上的村貌由高低左右、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数十堵这样的墙面组成,其美不可言,让人会联想到贺友直的《山乡巨变》连环画的风格来。站在这样的院墙下,就像站在一把做工笨拙的尺子旁,想要丈量时间的长度,石片上星星点点的石英折射着太阳、月亮和眼睛的光,心绪自然就层层垒起,面对着石质的简书,品味过往的堆叠。每至晚霞弥散,越发是残阳如血,古墙如铁,或深或浅的线条蜿蜒着伸向院落的深处,那浓稠的赭石红映衬着村口的老树,每一根枝桠都向上,每一片树叶都努力,仿佛摩崖的魏书,芜湖的铁画。

鹅毛口南街,北堡古村落的院墙也是石材筑就。这里是石灰岩材质石块,以致墙体又是一种风格。所用青石块可用“四棱八瓣”来形容,体量大小差别较多,而槎墙师傅总能找出一个大面来,磨棱对缝极巧妙。就连一座半隐身的露天茅厕墙体也是方棱足角,上平下直,有一种大气原始美。院墙遮不住的窑洞,窗棂上老有火红的窗花在跳动,像极了俏丽的眼睛。新刷的石灰水,氤氲着阳光的味道。因为是青石,所以整个村落就呈现出灰白的主色调来,高处的碧空浮云,远处的叠山古塔,与眼前的绿树灰瓦,有一种大山之中的素净和清冽。

赵麻寨古村也多有石头墙,但这里的石材基本上都是大峪河水冲下来的,无论大小、石质,在洪涛中一路翻滚,相互磨合,棱角碰砸的全无,加上河水温柔地打磨,一上岸已成浑园。石匠师傅巧妙安排,大大小小的石头相机组合,砌出的墙体犹如豹斑,连绵起来看,宛若游龙,又是一种风格的美。当地亦有俗语“赵麻寨石头墙”,可见其形制独特。而且,石色多为灰黑,貌若铁浇铜铸,村北一条五十年代的高灌渠笔直而去,两者相交,气概无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三个村落地理位置不同,所用石材各异,这三种石头墙都属于“乱石墙”的范畴,都在呈现自然的美、古朴的美,尽管各美其美,却也似乎破解了怀仁方言中缘何称“槎墙”,而不叫“砌墙”或“垒墙”。词典中有注释,“槎”指用刀或斧砍。这些石头墙在建造时,因其材质不规整和墙体的需要,必然会用瓦刀或手锤去加工,一个精准的“槎”字,又让我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细腻与丰富!当然,除了美学,文学的发现之外,其背后,先民们日常的艰辛劳作与艰苦的生活环境也尽在其中。

在河头乡、亲和乡、金沙滩镇的许多乡村里,很多民居的墙体都是用“蓑基”筑成。“蓑基”是俗称,它是把滩地里的泥皮用铲刀裁成如同土坯形状的泥块,因其表面有一层草衣,耐雨淋,而且草根把泥土紧紧抓住,特别结实。晒干后的泥坯上,草色灰黄,缕缕下垂,如同蓑衣一般,故而形象地叫做“蓑基”。一块块蓑基一层层垒在墙头,朔风掠过,草叶瑟瑟,摇曳着生命的姿态。

庚子年孟秋,在翰林庄调查时,与很有文化情趣的韩乃峰同行。走至村南坡时发现一堵残墙,其断头处犹如一幅剖面图一样,墙的结构一清二楚。墙体中心由土坯一丁两顺交替排列,外部则是用土夯成,二者合一成为墙体,有骨有肉,浑厚有力。我们俩同时按了手机的照相键,记录下祖先的智慧。

季秋之时又到铺上村,在烟墩台南不远,一截不长的极富画面感的墙体,赫然在目,墙体下部二尺多高,是用大峪河冲下的石头筑成坚实的基础,上部是一米有余的土坯,墙脚下有粗粝的石碾,背后是一株沉默的古杨。一种沧桑之感瞬间触动了我的心灵,赶紧用手机拍了下来。

老伴为支持我工作,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不知何时微信里出现了一个“天下怀仁文化艺术交流群”,毫不知情中我也被拉入群。或稍稍能尽一点心力。既然群主高看之,就要对得起人家一片心,而且“怀仁文化”当是自己关心的,于是把这两张图片发至群里。最初拟用“墙之思”的题目,想激发群里年轻人抒发一下今日幸福之感。手指划字时又改变了主意,改成了“老房子的墙”五个字。

好久不见群友回应,也许是我没有表达清楚。独思之,“墙”的文化含义自己原本也不知几何,记忆较深的是年轻时常听样板戏《沙家浜》里“智斗”一场,阿庆嫂把草包胡传魁比作“挡风的墙”。翻翻《说文》,标注:垣蔽也。从嗇爿聲。年轻人住楼房的多,说“框架房”,“现浇顶”都知道;说到这形形色色的墙,似乎是遥远的话题了。思之再三,下决心把自己想到的记下来。

墙,是房屋定型后的主体,可以说无墙不成房。最早的墙今日已无从追寻,想必是原始人为了防御野兽等,利用植物枝干组织的篱笆墙或栅栏墙。新石器时代始,人类为了坚实穴居,把地坑四周用火烧过,实质意义墙的雏形即已出现。接着,墙就进入到版筑时代,现代意义的墙正式登场,考古商代二里头大型宫殿遗址残墙的发现可证,四千多年前,这种建筑物已非常成熟。

墙体建筑材质——砖的生产很早即有,口语中常说“秦砖汉瓦”,怀仁金沙滩汉墓群中即有很多砖制的墓。但怀仁民居建筑中的墙体,却千百年来一直以土坯为主,砖的使用比例极小,盖房建墙里外皆用砖是近四十年之事,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在怀仁当地,民居建筑中墙分的类有“山墙”“后墙”“院墙”,当然,“城墙”也应包含之;如果按材质分类,可分为“土坯墙”“砖墙”“石头墙”“砖土混体墙”;而土墙中还包含“蓑基墙”“网基墙”“白灰墙”;按建筑形式分,则可分为“砖裱墙”“实垛墙”“穿靴戴帽墙”“砖挂面墙”;按尺寸分可以分为“二四墙”“三七墙”“五零墙”。按尺寸而名年代最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青砖生产统一规格24X12X6厘米,“二四墙”即为横着一砖厚;“三七墙”是一顺一丁加一厘米的灰缝;“五零墙”是顺着放两砖,中间加灰缝。“实垛墙”指全用青砖砌出的墙。“砖土混体墙”指外边明着的是一层砖,里边暗着的则是土坯。三十几年前,一块青砖拉到门口三分五厘钱,大多数人家没力量建实垛墙,都是砖土混用。

再往前的岁月里,怀仁最好的院落,如柴市巷马家院、邓们院、庞家大院,南街的进士公王汝濂院,这些一流的好院子除少数的实垛墙之外,多用一种“砖裱墙”的形式,即外部把青砖立着放,线香杆粗的白灰搭缝,内里却是土坯,很美观、但耐久性欠佳。普通的所谓“好人家”,稍宽裕,盖房的山墙后墙是墙脚、墙顶、墙的两框用砖裱出,中间是土坯,这叫“穿靴戴帽”。中间土坯部分用的白灰膏抹出。“白灰墙”也如此,都是基于墙体保护意用,耐雨淋。当年能用白灰膏抹墙的人家也被认作是“好人家”。

“砖挂面墙”多指窑房而言。窑房是怀仁居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它的建筑材质有两种,一种为石质,一种为土质(网基),都很经济,只要有苦力即可,花钱很少,故而村民多为之。一些有实力的人家常常在窑房前面的墙体外,再附筑一层砖,方言中省去一个“墙”字,称为“砖挂面”。怀仁先民虽然生活环境欠佳,但文化素养极高,这些砖挂面或山墙上做足了文化,多用砖雕来装饰。

山墙有两个部位可饰砖艺,一个在山墙顶部,一个是马头处。山墙上可做出“山花”,“悬鱼”,马头处可饰墀头;砖挂面也有两个部位,一个是拔檐处,一个在窑口处。拔檐可雕出仿木斗拱、垂花柱,窑口可雕出窑楣来。所有的山花、悬鱼、墀头砖雕主题只有一个,即通过各种图样,表达一种“平安富贵”,“福禄祯祥”,“天官赐福”,“鱼跳龙门”,“连生贵子”,“连中三元”等美好的寓意,这种砖饰怀仁境内几乎村村都有。砖挂面上的砖艺装饰为数不多,但处处是精品,尤以南米庄刘姓窑房、吴家窑谷姓窑房、南家堡明代古窑房为最佳。

南米庄刘姓窑房共三处,九间,每三间为一个单元,檐头处置19朶斗拱,21个拱眼花,三个单元的每一处中间窑墙面上分别雕有福禄寿三星与八仙人物,鹭鸶鸟与牡丹,摩羯水云花纹,极其华丽。

吴家窑谷姓窑面墙砖艺蜿蜒重叠,花枝穿插繁而不乱,富有神韵;南家堡古窑房前墙出檐饰斗拱,斗拱变异成花成鸟状,一种另类之美。三处窑面墙的工艺可以说是朔同地区最经典的墙。

院墙最美的有三处,分别是老城里马家院、何家堡刘家院、磨道河李家院。三处院落建造年代都为清中晚期,是同一风格。先在院墙顶部饰以砖雕脊花,第二层是勾头瓦当及仿木椽飞,做成拔檐状,第三层稍简约,几道出线砖,以突出下边的瓦花窗。瓦花窗是怀仁院墙特有的风格,它用瓦块、瓦板组合成各种纹样,有水波纹、麦穗纹、铜钱纹各种变形的纹样以及多种几何纹,有20余种图样,富于变化,类同于苏州园林的漏窗墙,寓动于静,静中有动。不同之处在于北方的瓦花窗都在墙头部位,南方的漏窗多在墙中央。瓦花窗在靠近大门或转角的位置,其间饰以各种砖制浮雕图案,有“平地一声雷”,“指日高升”,“高山流水”,“踏雪寻梅”等,明心见性,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墙。每逢春节,这些肃雅的灰墙上贴着红彤彤的新春联,说不出的和谐,道不尽的喜庆。

思之再思之,想起若干条以墙为核心的语句来,这可不是胡诌,如“墙倒众人推”,“不撞南墙不回头”,“墙里开花墙外香”,“隔墙有耳”,“红杏出墙”,“祸起萧墙”,甚至有一句“死狗扶不上墙”。当然,最欣赏最自豪的是一句是“铁壁铜墙”!

不是吗,庚子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4亿中国人民成功战疫情,不就是攻无不克,坚无不催的铜墙铁壁、铁壁铜墙!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