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224期 || 刘泽:从王宝钏的悲欢谈起

 ljian21 2021-05-10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诗经

丽梅赏析:

西安城南有个五典坡,五典坡有一些废旧的窑洞,传说秦腔名剧《五典坡》就发生于此。王宝钏曾在此含辛茹苦一十八年,甚至挖野菜生活,等着自己的丈夫薛平贵归来。本文作者由此剧又联想到了另两个戏剧中的女性姜桂芝、杨玉环,以及那些传说中的黄莺莺,作者对这些悲剧命运的女性抱有深深的同情,再联系到家族中的一些往事,善意的提示当代的人们:珍爱身边的人,办好身边的事,实现自己的梦想。

文:刘    泽

赏析:张丽梅

 

西安市曲江新区的大唐不夜城,经过封闭大整修,2018年年底重新开放,成了步行街,美哉壮哉。唐僧、唐明皇与杨贵妃、王宝钏与薛平贵三组卡通造型,为景区增添光彩,成为网红打卡地。

唐老僧人,是佛界第一人;唐玄宗是千古一帝、梨园鼻祖、天下第一情圣,配上绝代佳人杨玉环,自是最招人待见。再配上白乐天的千古绝唱《长恨歌》,更为世人关注。但是王宝钏用彩球抛给花郎薛仁贵并成眷属的故事,也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用寒窑遗址再配以诸多戏剧的诠释,人们也就相信在唐朝年间确有其事了。隋唐演义不是有薛平贵的故事吗?这三组卡通架起古城的旅游大戏台,真乃幸事,西安热了、红了。

我看过《武家坡》、《红鬃烈马》、《大登殿》等有关王三姐的悲欢离合爱情戏,此次又在长女陪伴下,认真参观了寒窑遗址,再次陷入思考和联想,现将各类思绪整理并记录如后。

一、王宝钏以命相赌

西安市寒窑遗址公园东侧的寒窑遗址,承载了王宝钏的全部美好传说。世间情为何物,敢让三姐以身相许那个前途未仆、极遭王丞相贬斥的花郎汉?三姐以终身命运为赌注,不计任何悲惨结果,与其父“三击掌”,舍弃相府千金之贵,赴寒窑“愿赌服输”。

五典坡(后称武家坡)的美丽传说,与《牡丹亭》、《柳荫记》、《天仙配》、《白蛇传》《墙头马上》、《凤还巢》等,构成中华文明的早期爱情文明。那些无以计数的歌颂和告诫人的关于男女之情的成语,刻列在寒窑地面上,昭示了中华民族忠于爱情、忠于家庭、先国后家的博大情怀。薛平贵驯服红鬃烈马后,忍辱负重,西行抗敌卫国。王三姐志守夫婿两征凯旋归来。

三姐苦挨十八年,身处寒窑,自力更生,靠什么支撑?她坚信薛郎定能归来,不负她的等待。十八年后,美丽的千金女变成了半老徐娘,与归来的薛平贵对面不相识,不也是一种惨烈的相逢吗?回忆当年为爱情的一场豪赌,义无反顾走出相府,最后输掉十八年,几乎人生的青春都输掉了。三姐面对相逢不相识,却刻意验证对自己是否纯情的薛平贵,一定会五味杂陈。

剧作家大都对三姐倾注了无限悲悯,也原谅了薛平贵另娶代战公主的“劈腿”行为,均给出美好的大结局。仔细想来,薛平贵也不易,他为了最终与三姐相伴,依然参加两征。他躲过不少“大杀计”,却落入陷阱,成了俘虏。怎么办?以与代战公主结婚摘掉“阶下囚”的帽子,也算一策。宋朝人杨四郎不也效法薛老前辈,化名再娶,成为“驸马爷”了吗?后人不会真实知道三姐苦衷,只有庆幸这位痴情人终于咸鱼翻身,由剜菜女逆袭为“皇后”,凤冠霞帔,光耀无比,为剧终鼓掌。

二、同时代的另一出悲剧

无独有偶,同在唐代,另有一出比王三姐更真实些的故事。但剧中女主人姜桂芝却不及三姐幸运。经典名剧《对花枪》演释了这段热闹。

书生罗义,赴考中生病落难,被武林中人姜翁相救并将其独女姜桂芝许配罗帅哥成婚。蜜月中,姜氏女将独门绝技“姜家枪法”相授,唯留一致命招数未传。后罗义赴京应试,逢战乱,失散多年。姜氏也携子异地而居。在唐朝初年间,群雄迭出,罗义参与志士行列,成为“王爷”,并娶山东英雄秦琼之姑为妻,生下罗成。偶然机会,姜氏母子并孙子探知罗义下落,但认亲不成,反目相斗。姜氏以枪法战胜“老罗义”,迫使这位王爷认亲,实现“大团圆”。

试想这位已经做了奶奶,且孙子也已到可以“参战”的年龄,该是个白发老人了。王三姐总算以“第一夫人”身份掌握了“宫权”,而姜氏女已年过“半百”,怎么和秦夫人分权呢?剧作者没敢着墨,看客也不便枉加“狗尾续貂”。

京剧《对花枪》剧照

三、那是个产生爱情悲剧的朝代

每忆起那“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哀怨之声,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无名氏,她的夫君也参加了征战,不是去西夏,而是去了“东辽”。那个为国征战者是否还活在人世?不得而知。相逢只能在梦里。而不知趣的黄莺儿却鸣叫不止,使那位苦守之人连做梦的愿望也难以实现,该如何形容其苦?

不管东西南北,均有“望夫石”的传说。没有“高石”,总有个高处;没有高处,总有个方向。每每那些苦守者,总会向夫君离去的方向远眺,幻想远处会有那熟悉的身影朝自己走来。

不用多想,在冷兵器时代,有多少男儿死在战乱之中,他们只能魂归故里,肉身不知弃何处。这些“望夫者”,大都没有王三姐和姜桂芝的幸运,至死会保持“盼夫归来”的身姿。

战乱不仅给贫民带来悲剧,连高贵者也难以幸免。君不见马嵬坡前的惨烈,那个天子娇妻杨贵妃是什么下场?没有安史之乱,何来“长生殿”的阴阳相见?

爱情永远是火热的,没有对错、优劣、高下之分。相互忠诚,信守诺言,都是令人钦佩的。杨玉环、虞姬、西施人等都是值得赞颂者。

四、有感于女人们悲苦的命运

王三姐的故事是极为美好的。但她为爱情进行的一场豪赌是不可取的、不可效仿的。我们国家数千年的繁衍史,一直是男权社会,女人们是不敢以青春甚至生命相赌相搏的。

女人的空守,总是悲苦者多,喜相逢者少。我顿时记起了我家人及亲人的寡居之苦。

我的二叔祖父死于济南大浪淘沙的壮举之中,其孀妻凭一年左右的“婚龄”寡居至死,没儿没女。我三叔祖父,在成亲几天后,赶赴济南上学,也死于学潮,而其孀妻凭几天的婚龄也寡居至死。这两位奶奶,一生心如死灰,从没有笑声和笑容,只能静静地活着。她们那种“心死”的形象至今留在我的记忆中。已知夫君死讯,却没有希望的生存下去,该是一种什么力量的支持?仅是贞洁的封建礼教可以解释的了吗?

我的舅父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返老家结婚。母亲告诉我,舅父在家共计三天,完婚后即赴淞沪战场投入抗战。直到1947年,仍然无舅父的任何消息。全国解放后,舅母仍苦守夫家,幻想夫君或许去了台湾。1957年,舅母改嫁。日后证实,舅父早已战死在淞沪战役中。请看,我舅母多么像一个现代版的王三姐。细想之,应该更像那个吟唱“打起黄莺儿”的无名氏。

五、结束语

我们已身处网络通讯时代,也远离了战乱,再不会有音讯全无、苦等苦挨之事发生。今人不用再站在“望夫石”上凝神眺望。恋人是不可一日无信息的。

现代人也有为爱情忍受的苦闷。我不是年轻人,不具资格狂议。但我可以忠告年轻人,真实人生是两难的,现代人也不能赌气,不能轻言信誓,也不能轻言放弃。生活中不必期盼惊艳之喜剧,但必须拒绝任何悲剧。

作者刘泽在西安曲江

爱情无比美好,生活无比真实。愿天下人都能相爱者终成眷属,每个家庭都和谐美满。每个人都珍惜这个国盛民安的好时代,珍爱身边的人,办好身边的事,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95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