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课堂:《王风·丘中有麻》/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1317期)

 ljian21 2021-05-10


天语说

宋代朱熹《诗集传》:“言其才能不足以知于我也。”“(二章)言其才能不足以长于我也。”清代牛运震《诗志》:“'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讽刺之旨已自点明矣。末二句只就童子容仪咏叹一番,而讽意更自深长。诗情妙甚。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灿烂的源头。它的每一部作品,都潜藏着无数可以挖掘文化内容。而《诗经》中的国风,产生于周代的各诸侯王国,无论是从其产生的地域范围或是诗歌本身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都有较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

毛诗序阐述《丘中有麻》的主旨时说:“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把这首诗解释为思贤之作。

理学家朱熹,他在《诗集传》中力排众议,肯定《丘中有麻》是“女子盼望与所私者相会”的情诗。

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从民俗学角度解释“贻我佩玖”这句时,一语点睛,说:“合欢以后,男赠女以佩玉,反映了这一诗歌的原始性。”

原文:
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注释

1.丘:土坡,山丘。麻:一年生草本植物,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
2.留:古“刘”字。有停留、留住之意
3.子嗟:人名。有说对那个男子的尊称。《集传》:“子嗟,男子之字也。”
4.将(qiāng):请;愿;希望。丘:土坡,山丘。麻:一年生草本植物,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
5.李:李树。施:施舍,帮助,有恩惠、惠予之意。
6.子国:人名。一说“子国”为“子嗟”父。
7.食:吃。来食:来吃。贻:赠。
8.佩玖:佩带。玖:玉名,黑色美石。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译文:
山丘上面生长一大片麻地,
那是子嗟带我们开垦的。 
谁能把子嗟来留下,
希望与他来我家相会。

山丘上面有一片麦田,
谁能把那个子国来留下?
谁能把那个子国来留下,
希望能与他共同吃一顿饭。

山丘上面有一片浓郁的李子树,
那个刘姓的子弟啊?
那个刘姓的子弟啊,
赠我佩戴在身上的黑玉石。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思念有才能的贤士的诗歌。诗人以兴入笔。睹物思人,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重章叠句是《诗经》常用的手法。

首章:诗人以兴入笔。睹物思人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丘:土坡,山丘。麻:一年生草本植物,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彼:那个,诗人看到了一片种着麻的土地,看到这片曾经贫脊土地,他想起了那个曾经带领着百姓开荒的贤士,如果没有位贤士的带领,这里又如何能够如此的丰美呢,而如今那个贤士已被贬,不知流落到何方,想到这,他不尽长叹着说:“多希望他能留下来,更希望能与他再次相聚。

二章诗人继续以兴起笔,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山丘上面有一片麦田,那是刘子国留下的?谁能把那个刘子国留下来,让她与我们一起吃一顿饭啊。也可表达诗人对他的亲近爱戴之意。诗人看到了麦田,想到姓刘氏贤士,用诗歌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也许首章的子嗟和二章的子国也许就是一个人。只不过换了一个称喟而已。

三章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山坡上有一大片的李树,茂盛的生长着,由些可见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于是诗人感叹,那个刘姓家族的子弟回来了,并且前来赠送我一块佩玉。那么为什么要赠送玉佩呢?也许是因为诗人表现突出,也许是为了表彰诗人吧!诗人拿到玉youci佩,心里非常高兴,从最后的一句里我们还感受到了快乐的韵味。

从本诗中我们看到,诗人从诗的首句见物起兴,睹物思人。从“有麻、有麦、有李 ”时间的递进中,思念刘姓贤士。古来当官的比比皆是,然后能够让百姓记挂的又有几人?诗的第二句的“留子嗟”、“留子国”、“留之子”,一直以来颇的争议,有的说是三个人。孔颖达先生说,被逐的贤人是“子嗟”,而“子国”是他的父亲,“留之子”则是他的儿子,也就是说,这是一家的三代人;这三代人不可能是同时被逐,而是三代都是贤德之人。我则认为是一个人,只不过在称谓上的不同而已。

一首好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就在于千百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赏析都会有完全不同的诠释。

天语小诗:
为《王风·丘中有麻》而作

山坡上的土地
郁郁葱葱
那里有你辛勤
的足迹
你种下的
不仅是梦想
还有动力
我的心是
没有水的海洋
你的名字
在心头震荡
此起彼落
丁丁当当
万语千言啊
只能用歌声
来吟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