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轩诚读扇】(六):书印之 · 扇 / 轩诚清读(第1473期)

 ljian21 2021-05-10

父亲平生好静,特别是近些年岁数大了就更是如此。他每日里很少出门,床和沙发是最常的地方,且躺多、坐,除了躺那儿看电视,写字可能算是他不多的其他活动之一了。为了让他多动动,我就买来了许多的折扇,让他没事写着玩儿。同时我心里还存了一个念头,扇者善也,父亲一生与人为善,在他百年之后,这些扇子就是留给家人们最好的念想

父亲儿时接受的是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除了在学校里每天写大仿(印着影格写大字)、小字(临帖写小字)外,回到家里爷爷还会有意的让他帮着柜上抄抄写写(家里开着中药铺),所以他有着很好的书写底子。但就如他自己所言,对于书法,从未认真的用过功,所以写的毛笔字是“见不得人的”,最多也就是在学校组织的离退休人员书画展上凑个数。

“静能生慧”是父亲为我写的第一把折扇,这四个字是他少有的摹写别人的作品。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具有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风格独特、自成一家。“静能生慧”四个字也是启功写的较多、非常能代表他个人书法艺术特点的一幅作品,在世上多有流传,二十多年前父亲曾转送给我一幅,我一直挂在书房里,父亲看的多了,摹写出来也显得气韵十足了。

父亲一生临摹最多的书法家就是与他外公家颇有渊源的同乡先贤、一代草圣于任先生。虽然父亲骨子里是一个地道的儒者,但退休后生活闲散,出于对各种文化的好奇,一度曾研读过多部佛经,有一段时间,甚至迷上了圣经,但我知道,父亲临写的这幅草书心经扇面,更多的是出于他对右任先生的喜爱和仰慕。

父亲这些年书写的扇面中,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写的一些老年体诗词,内容或诙谐幽默,或记述他的一些生活感触。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回来就写下这么一幅:

久别重逢

——三原南郊中学高五六甲班同学聚会有感

今日欢聚在西安,情溢言表润心田。

笑谈当年情趣事,也说奔波在外边。

襟袍之情未相忘,常思常念意绵绵。

英年逝者堪怀悼,唯祝诸君地下安。

祝愿恩师身体好,共庆都晋耄耋年。

互勉处事要豁达,时时事事心放宽。

无论身内身外事,宠辱不惊处泰然。

互通讯息多报喜,健康愉悦福寿延。

这首“自骚词”父亲写过多次,经常会赠送给他的老同学、老朋友,内容与风格最能代表父亲的达观与幽默:

自骚词

有个老汉八十多,每日见人乐呵呵。

有住处,有茶喝,能吃能睡真快乐。

不爱一味追求钱,钱求够花不求多。

君子爱财取有道,银钱终是身外物。

社会游民太庞杂,稍不留神就招祸。

外出尤其要注意,钱装包包少乱摸。

想吃肉片自己炒,味道要香加调和。

锅按稳,快翻搅,小心高兴翻了锅。

预防偶然有意外,银行存点预备着。

当然了,父亲写的最多的还是他自己喜欢的一些名人诗词。有一段时间,方兢叔叔给他寄来一本《牟宜之诗选》,父亲如获至宝。牟宜之当年被错划为右派,在牛棚里创作了大量的鞭挞邪恶、弘扬正气的诗歌,这恰恰契合了在文革中也饱受磨难的父亲的心态,他就一遍一遍的抄写《咏史》、《赞彭总》、《悼陈总》等作品,我看了就建议他还是多写些风花雪月的古典诗词,为这他还曾和我发生争执。父亲当面和我争,回过头还是顺了我的意,更多的书写一些他喜欢的唐诗宋词、古文经典,甚至是《笑林广记》中的笑话。



2019年中秋,我陪从德国回来的妹妹一家去眉县游玩,拜谒了著名的横渠书院,回来和父亲聊了许久横渠先生张载,谈到张载先生也曾在我们生活多年的宜川任职(宋时名云岩县),父亲也颇有感慨,当晚即书写了“横渠四句”折扇。这把折扇父亲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写了很长时间,但最后还是写错了一个字,留下一个涂改的墨点,可见他老人家那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幅作品落款时间为2019年11月4日,这时距他老人家离世仅七十余日了。


最后这个未完成的扇面是父亲入院前一周写的,总题为“家和事兴”:

家和事兴

之一  赠老伴儿

闲来花间伺明月,忙时书中读圣贤。

农夫笑我天地小,三尺阳台养春颜。

人有心胸人长寿,日月长照不老天。

自我感觉长良好,体健心宽乐无边。

之二  赞萍儿

天分自来重修行,身处老大显越平。

谨行孝悌心坦荡,相夫教子皆成功。

那段时间父亲正在阅读石岗先生的《大记》,对其中的内容心有同感,就将其中的几联内容略作改动,抄来赠送给母亲,叮咛母亲既要读书寻圣,更要心广増寿。姐姐是父亲的骄傲,对她自是赞不绝口。我当时看了还开玩笑的愤愤然道:您这是要给我们早下定论呀,姐都好到极致了,到我恐怕就没这么多好词了吧?父亲认真地说:你嫑急,我肯定要给你写准了……

是日后我出差广州,12月16日返回时飞机晚点,到家时已是午夜,家中无人,我心中一紧,打通姐姐的电话,她说父亲这几天不舒服住院了,她和母亲都在医院陪护着,现在太晚了,让我休息休息,明天再去医院。从第二天起,我和家人几乎身不解衣的陪伴父亲整整一个月,谁能料到这竟是他生命最后的一个月。

2020年1月16日晚8点53分,父亲永远的离我们而去,这把折扇再也无法完成了……

(本篇图文均来自作者本人)

梁书印梁书印(1937.1.25~2020.1.16)陕西三原人,祖籍山西猗氏县。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后工作于宜川中学、宜川县知青办,1997年从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系退休。退休后曾受邀担任宜川中学校友会会长、名誉会长。2020年1月16日去世。

作者梁剑:梁剑,字轩诚陕西三原县人,祖籍山西猗氏县。西京学院至诚书院客座教授,陕西石岗书院院长,石岗国学院执行院长,西安曲江第一小学校外辅导员。2015年,创办原创文艺广播平台《美丽八点半》。

《艺术》专栏版主:梁轩诚

美 丽 八 点 半

作中国最好的文艺广播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