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刷屏了!5年前的一个冲动,却造就了一家独角兽!3亿人都在使用的保险科技平台,能否成为下一个“拼多多”...

 明_德 2021-05-10


谁也不会想到,成立仅6年的拼多多,活跃用户竟然超过了老品牌淘宝!

过去几年,它通过砍价、领现金、百亿补贴等活动,在争议声中建立起万亿市值的商业帝国。也让所有投资者,看到了下沉市场的力量和消费潜力!

近日,又有一家依托于下沉市场用户的公司——水滴公司成功赴美IPO。

水滴的用户中有七成以上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通过社交场景获客。成立5年多,旗下的水滴保,已是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保险分销平台。

不论是成长路径、还是商业模式,水滴公司与拼多多都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它能否在资本市场上成为下一个拼多多?不妨,先来好好了解一下这家公司。

01

为什么要创立水滴公司?

2009年,22岁的沈鹏即将中央财经大学毕业,他立志要找个能搞成大事的人加入他的团队,跟着学创业。他觉得,王兴就是这么一个人。

为了加入美团,他应聘过两次,最终以实习生的身份,成为美团的第10号员工。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瘦弱的男生,竟在半年内就斩获业绩冠军,之后迅速成为北京城市经理,并和王慧文内部创业,建立美团外卖。

图片

那个时候的沈鹏认为,只要比同龄人赚得多,就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离成功就更进一步,但冥冥中总觉得赚钱好像也不是主要目的。

2015年年底,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落幕。就在那个时候,美团有一位同事的父亲刚刚去世,母亲又查出重大疾病,急需20万元做手术,当时还差10万,沈鹏便在内部帮他筹钱。

“前四天只筹了4万,后来又在朋友圈等地方众筹,20多天才凑齐其余10万。”

这件事对沈鹏的冲击很大,普通的老百姓一旦得了重大疾病,钱的问题很容易拖垮一个家庭。叠加上父亲多年从事保险行业,沈鹏深刻体会到了家属不能及时筹到钱的无奈与心酸。

“我自己也在反思,如何用自己的能力,为那些家庭困难的同事做点儿什么?”

2016年4月他决定离职创业,当时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冲动的行为,包括他自己。多年后沈鹏回想当初决定的时候说:“当时真的是感性战胜了理性”。

2016年5月“水滴互助”正式上线,当年6月获得由高榕资本、IDG、真格基金、腾讯、美团点评、点亮基金等共同投资的5000万元天使投资,估值近3亿元。

“我想做有情怀的、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但真是没想到——创业这条路原来这么苦逼,各方面都得自己去顶着,一样样的去解决,有时会有一种憋着难受的痛苦。”

值得庆幸的是,沈鹏和他的团队坚持下来了,而且做得还很不错。

2021年4月17日,水滴公司正式向SEC提交上市申请文件,拟于纽交所挂牌上市,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以及美银证券。

图片

4年多时间,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保、水滴筹,都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保险分销平台、最大的个人大病求助平台。

02

水滴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建立的?

业内将水滴公司的商业模式,总结为“三级跳”:即从大病筹款、网络互助到商业保险,每一步都是互联网创业的典型案例教材。

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红利已接近尾声,当时市场上唯一可能还算得上的机会,就是微信平台的社交流量红利。

沈鹏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一个市场的后进入者,水滴公司必须要学会观察市场,了解对手。他选择从边缘市场切入,利用微信社群与朋友圈的社交传播,以获取用户与量。

一时间,“水滴筹”在微信朋友圈爆火。

当时知乎创始人周源看见自己的大学老师,在用水滴筹帮学生家属筹款时,直夸沈鹏做了一件很厉害的事。

用户以几何的速度增长,沈鹏却不敢掉以轻心。每当有一个基于微信生态的爆品,但凡和水滴公司沾点边的,他就会马上想办法约创业者交流,争取能够找到一些启发,得保持足够的敏锐。

“作为一家追求高效迭代的创业公司,如果一些创新被其他公司先做出来了,我们的压力就会很大,自己也会觉得很丢人。”

2017年5月,水滴保上线。

这是水滴公司产生质变的核心关键,它在水滴筹、水滴互助等产品的海量用户和大数据洞察基础上,探索出了可商业化。

图片

“流量现在已经不是壁垒,对数据的应用才是。” 沈鹏当时接受采访时曾说:未来水滴公司要做的,是从用户的角度去补充服务内容,更多元的健康险是水滴现在的一个打法。”

这个打法的真正爆发,是在2020年。

在疫情期间,沈鹏尝试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为“保险带货”,还在公司内部选拔有潜力的员工,通过培训孵化打造保险领域的网红。

在数据上可以看到,水滴公司营业收入来源于: 1、水滴保向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经纪服务; 2、经营互助计划的管理费; 3、水滴保向保险公司和其他保险经纪或代理公司提供技术服务; 4、其他收入。

图片

其中,保险经纪服务2018年贡献收入占比51.3%、2019年贡献收入占比86.6%,2020年贡献收入占比89.1%,是水滴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020年,水滴保完成了超过144亿元的首年保费。截至2020年12月31日,水滴保的累计支付保单数达到3070万张。

03

水滴公司的市场增量空间还有多少?

那么,谁是水滴公司的用户?

水滴成立的第一年,在主赛道由水滴互助转到水滴筹之后,沈鹏发现,水滴筹的主流发起者,主要在中国的三四五线城市,在县城,在农村里;职业一般是偏自由性,不是公务员,不是在一些稳定性公司工作,更多是在做一些小生意,在家里务农;并且一般都是已婚,有小孩。

而从传导效果上看,最终的捐款者基本覆盖了中国的一线到五线所有的人群。从四五线的求助人起步,能打通到一线城市的捐助者。

沈鹏说:“有76%的筹款用户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72%的捐款用户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77%的互动用户也是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并且三四五线城市用户黏性、忠诚度是比一二线城市的忠诚度要高的多的,并且更愿意为我们传播,这也是我们获客成本低的原因。”

所以,水滴公司会在农村里刷墙,在农村和县城的便利店门口,免费部署太阳伞,会贴海报。而在此之前,传统保险公司很难触达到这个市场的人群。

这个数据和商业模式,跟拼多多有太多相似之处了。

同样依靠微信的熟人社交,降低了获客成本;用户同样来自三线和三线以下的下沉市场。拼多多与制造厂商“议价”,获得质优价廉的商品,而水滴保险商城,同样也是和各大保险公司合作,挑选和定制一些高性价比的健康险产品给用户。

诚然,当前医保覆盖疾病范围有限、商业保险渗透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大病筹款、网络互助、互联网保险等新型保障方式,补充增厚了整个社保体系,未来也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1997年到2018年,我国网民数量从62万增长至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从0.03%增长至59.6%。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这种更便捷的方式了解和购买保险,互联网保民的渗透率(互联网保民数量占整体保民数量的比例)正逐渐增加,这一部分的数据力度不可小觑。

04

如何用科技助力保险普惠?

如何将产品端打磨的更好?这是沈鹏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的事.

诚然,当前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健康险保险产品,用户很难真正地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绝大多数都只能盲目地“万里挑一”。

水滴公司基于用户在平台内脱敏后的画像属性、行为轨迹和交易行为、咨询记录等给用户打上不同标签,通过推荐算法进行智能匹配保险产品,通过策略差异化实现保险产品的精准推荐。

截止目前,水滴医疗数据覆盖全国26个省,覆盖诊疗疾病库(ICD10)5万 ,手术库1.7万 ,药品库20万 ,医疗机构库40万 ,医保三目库3000万 等。

大数据的建立也为“带病投保”保险产品的定制提供了可能。 

2021年1月,水滴保推出“水滴糖保保特定疾病保险”,这是一款针对糖尿病患者定制的专属重疾保障,糖前或者Ⅱ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投保,保额最高可达30万元。此外,也有专门为60-80岁老年群体推出了的百万医疗险,还有专门针对甲状腺、高血压等群体的保险产品等。

而在核保和理赔环节,水滴凭借“水滴大脑”实现智能化,从模型开始计算,到最终出具赔付结论在毫秒级别就能完成。水滴智能理赔准确率已经达到99.7%以上,将理赔速度从之前的按天计算,提速至按小时甚至按分钟计。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此前公开对媒体表示:未来10年,大医疗、大健康是大有可为的领域,这个领域很可能会产生和BAT一样的公司。而沈鹏和他的团队正走在这个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