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15. 搭船的鸟》
2021-05-10 | 阅:  转:  |  分享 
  
课题 课型 ?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父、鹦”等4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能正确书写“母亲、外祖父”等17个词语。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

重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

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9个字。能正确书写“母亲、外祖父”等9个词语。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所做的观察。3.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所做的观察。2.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所做的观察。2.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内容及要求 一引入习作单元 1.提示习作单元(1)出示篇章页,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单元学习重点。2.出示单元目录

明确单元学习要求。小结:这个单元,我们体会了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还要学习观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1.学习篇章页

(1)读一读篇章页,交流发现

(2)了解单元重点。



浏览单元目录

交流发现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能了解本单元课文的观察对象和单元习作内容



发现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观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物 导入《搭船的鸟》的学习。(1)板书课题,引导读题:搭船的鸟。(板书课题时在田字格内范写“搭”字,指导识记书写)(2)教师引导:这只会搭船的鸟可能是一只什么鸟?(3)指导书写“翠、羽”。引导观察“翠”和“羽”,重点指导“翠”的书写



4.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归纳。(1)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归纳学生疑问 3.学习《搭船的鸟》



(1)齐读课







(2)交流自己的猜测和猜测的理由。





(3)发现“翠”的上部和“羽”的不同之处

羽字头书写时注意“羽”的第一笔、第四笔

4.根据课题质疑





(1)交流质疑

(2)全班交流



声音整齐、响亮







能说清自己的理由



















大胆质疑,交流时态度大方、自信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结果 1.

2.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初读反馈。(1)出示词语“父亲、嘴巴、沙啦、鹦鹉、静悄悄”

出示生字“嘴、亲、父、沙、啦、响”6个字的书写提示(3)引导交流: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它为什么要搭船了吗?.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聚焦“观察”(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第一题默读思考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①指导学生读好“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②拓展。出示课文中与“船”有关的词语“船头、船篷、船橹”,并出示船的图片③引导学生读读相关句子(3)教师小结,随机板书:看、听。





.出示“母亲、外祖父、雨点、船夫、用力、船头、翠鸟”7个词语。 1.

2.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读完后想一想读课题时提出的两个疑问。

.反馈初读情况

(1)读准多音字“啦”。



“嘴”字的书写:“口”窄小,底部在横中线;“此”宽扁,“角”窄长。



交流:初步了解翠鸟外貌美丽,会捕鱼,很聪明。

.默读课文,交流观察结果。

(1)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交流找到相关的句子、段落。

①预设1:翠鸟。



②预设2:船夫。

观察,指出图片中的船篷、船橹、船头。



③预设3:雨。读相关句子

(3)根据教师板书,了解观察的方法和内容:重点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还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

.按要求书写词语







能根据课文内容自主思考质疑的答案



能读准多音字



能正确书写生字,注意笔画位置





了解翠鸟的外貌和习性











交流自信、有条理





正确找到相关的句子和段落

注意停顿







图片中的船篷、船橹、船头





了解作者还在用“耳朵”观察。







能正确书写词语



三、了解“我”对翠鸟外貌所做的观察 1.出示学习提示:自由轻声度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翠鸟,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2.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关注描写颜色的词“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感受色彩的艳丽。(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交流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哪些部位。(3)引导观察鹦鹉:鹦鹉不同部位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出示鹦鹉图片











(4)教师小结:我们学着作者的样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翠鸟可比鹦鹉还要漂亮!3.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翠鸟的美丽。4.指导书写词语“翠绿、羽毛”。 1.按照提示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2.全班交流

(1)预设1:从描写颜色的词语中看到了一只漂亮的翠鸟。



(2)仔细观察,了解作者观察了翠鸟不同部位(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

(3)预设2: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中感受到翠鸟的漂亮。

学生仔细观察鹦鹉不同部位的颜色。()的羽毛()的翅膀()的长嘴()的()









3.朗读感受翠鸟的色彩艳丽。

4.按要求书写词语























































能结合关键词句体会翠鸟的色彩艳丽。

四、了解“我”对环境所做的观察,进一步感受翠鸟的美丽 1.启发思考:作者是在去乡下的路上见到这只美丽的翠鸟的,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了解作者对环境所做的观察。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突然出现在船头的翠鸟带给自己的感受4.提示学生:第一、二自然段5.教师小结:一次平常的履行,却因为有了翠鸟的出现而变得趣味盎然。 1.全班交流预设:这是一次平常的旅行。





2.抓住“天下着大雨”、雨点“沙啦沙啦地响”、“坐在船舱里”

3.观察插图,交流感受







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能找到关键语句,体会旅途的平常



仔细观察插图,大胆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两个自然段,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惊喜。

感受翠鸟的美和给自己带来的惊喜 五、尝试观察身边的事物 1.出示不同类型、不同姿态的小动物图片

2.引导学生同桌互相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3.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成果。4.组织全班交流,引导评价。教师引导评议的重点:是否对小动物的外貌进行了细致观察。5.课后延伸: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貌,用关键词或短语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一”上,也可以用照片,视频来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貌。

2.同桌互相交流

3.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成果。

4.全班交流,反馈评价

评价:你最喜欢哪个同学笔下的小动物?说说理由。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

乐于和同桌交流



在习作本上认真书写





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对同学进行评价,理由充分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貌所做的观察,感受了翠鸟的美丽,也初步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感受作者对翠鸟动作的细致观察 听教师小结 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动作、外貌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写“悄、吞”等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静悄悄、捕鱼”2个词语。2.通过描写翠鸟动作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动作所做的细致观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好处。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我”观察时的想法。 1.通过描写翠鸟动作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动作所做的细致观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好处。2.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我”观察时的想法。

1.通过描写翠鸟动作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动作所做的细致观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好处。2.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我”观察时的想法。 教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观察记录单一(学生)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内容及要求 一、复习导入 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对环境和翠鸟美丽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一起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做的观察 1.聚焦翠鸟捕鱼时的“动作”。(1)引导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还观察了翠鸟是怎样捕鱼的?(2)引导全班交流随机板书:冲、飞、衔、站、吞。2.引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1)换词比较:作者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翠鸟捕鱼的过程,如果老师把这些动词换一换,你觉得好不好?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跳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叼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吃了下去。组织交流(2)随机指导书写“悄、吞”



(3)引导学生关注表示时间的词:除了动词,还有哪些词也让你感受到翠鸟动作的敏捷?3.引导想象画面,感悟“动作”观察的细致。(1)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和同桌交流: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2)组织全班交流反馈

(3)指导学生验证想象①播放翠鸟捕鱼的短视频。②引导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哪些动作和你想象的是样的?哪些情景是出乎你意料的?(4)指导书写词语“静悄悄、捕鱼” 1.感受作者对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的观察。

(1)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翠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圈一圈带来这样印象的词。



(2)全班交流





2.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讨论交流加点动词带来的感受

























(2)“吞”是上下结构,下面的“口”即嘴巴,代指喉咙,它的造字本意就是敞开喉咙,不嚼而咽。

(3)找到表示时间的词:没一会儿





3.想象画面,感悟“动作”观察的细致。

(1)边读第四自然段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验证想象

①观看短视频



②交流看到的画面和自己想象的异同





(4)根据要求书写词语“静悄悄、捕鱼”

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感受“冲”的迅猛、“衔”的悠闲、“吞”的速度快,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作者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能准确找到表示时间的词









能根据所读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感悟“动作”观察的细致。











能仔细观看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表达清楚、有条理







正确书写词语

“捕”不漏点,“悄”字点和撇的方向相对 4.补充阅读,感受观察的细致。(1)出示菁莽的《翠鸟》一文关于翠鸟捕鱼的段落(见“教学资源”)。(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了解两个片段的异同点



















(4)教师小结:两位作者都经过了细致的观察,所以能把翠鸟捕鱼写得如此生动,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留心观察。 4.进一步感受观察的细致。

(1)学生自主阅读,比较与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异同点。

(2)交流

①相同点是都抓住了翠鸟的动作,写出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

②不同点是《翠鸟》选段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了想象,用箭来比喻翠鸟飞行的速度,写出了翠鸟飞行的速度快;《搭船的鸟》只写了自己的观察所得。

(4)听教师小结









积极参与交流



能比较补充阅读片段和课文描写的异同

















认真听教师小结,学会留心观察 三、了解作者观察时的想法 1.启发思考:浏览课文,这篇文章作者除了写去乡下途中的景色,以及翠鸟的外貌和动作,还写了什么?2.出示第三自然段。(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思考:看到这样的翠鸟,你有什么疑问吗?(3)教师小结:留心这个世界,能引发我们的思考,通过细致观察,还会不断发现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3.出示第五自然段。①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课题

②随机指导书写“哦、捕”。 1.预设:第三自然段写了观察时产生的疑问,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我”明白了翠鸟“搭船”的原因。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交流发现。预设1:疑问一个接着一个。预设2:三个疑问体现了翠鸟的突然出现让“我”好奇、惊喜。(2)观看插图







(3)听教师小结









3.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课题。

②根据教师指导正确书写“哦、捕”











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仔细观看插图,能对翠鸟的外貌进行观察和思考

















了解作者对翠鸟的细致观察

能正确书写字,不漏笔画 四、学习观察,尝试表达 1.教师引导:我们也来观察一个小动物的活动片段,简单写一写。播放小猫玩球的短视频,组织同桌互相交流2.组织学生将观察所得写下来3.组织全班交流,评议。教师引导评议的重点:是否抓住小猫玩球时的动作写清楚了它的活动情况。4.小结并布置作业: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翠鸟的外貌、动作做了细致的观察,向我们展现了一只美丽、灵敏的翠鸟。课后,希望同学们选择一种小动物,观察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动作,再次填写“观察记录单一”,或者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1.看视频,观察小猫玩球时的动作。

(1)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单上试写。



3.全班交流,评议









4.听教师小结,按要求完成作业







乐于和同桌交流分享





能对小猫的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并能正确记录

评价时理由充分,态度诚恳。







板书

内容 15搭船的鸟

观察所得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





11









献花(0)
+1
(本文系精选小学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