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廉顽立懦证菩提/王国庆

 读在现场 2021-05-11

辛丑四月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在厦门市弘一法师研究会原会长陈飞鹏先生的引领下,摄制组一行分别从福州、厦门前往南安石井;采访我国当代曾与弘一法师当面交流、唯一健在的前辈大德,今年102岁的陈珍珍老菩萨(简称珍老),内观真如修梵行,舍己利他参妙法。

弘一法师是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卓越艺术家、现代弥陀。弘公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佛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兴微继绝的律宗大师地位,备受世人景仰。从研究的角度看,珍老实为弘公精神、道德的嫡传后裔。因此,闻思修证悟真谛菩提路上积福德。珍老的话即使是只言片语,对编剧的创作也有指导意义。考虑到珍老年事已高,剧组备好采访提纲,计划随缘采访。

转山转水奔梵宇,累生累世曾相识。大慈林寺门前有座水库,周边群山环抱,植被的原生态味道十足。水库由山泉溪流汇聚而成,清澈碧蓝,编织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清一色的大块石条路面,沿途的栾树、岳桦、黄金串钱柳,自有一股超尘脱俗的禅韵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清静清凉之感。

旖旎风光,溪声秀色杨子山;林涛声远,琼枝曼舞大慈林。南安百姓多以临水而筑,依水而居。石井是海防重镇,北宋起在此筑水寨,南望云水间,金门厦门两岛历历在目。杨子山原名崎髻山,濒临围头湾,海拔427米。相传唐景福年间,唐昭宗李晔母亲突发奇病,御医无奈昭告天下求医,石井乡医杨肃应召赴京为太后治病,果然医术不凡,药到病除。唐昭宗龙颜大悦之际,赐杨肃为进士、诰封“太乙真人”,封崎髻山为杨子山。大慈林寺就坐落于杨子山麓,古榕、相思树掩映,清静幽雅,这是1956年由闽南高僧性愿法师创办的传道礼佛圣地。

智慧观世界,慈悲安僧众。改革开放以来,在珍老以及性愿法师的弟子陈妙莲、旅菲法嗣妙扶法师等的努力下,发动海内外信众踊跃捐款,续建大慈林寺的五座经楼、大殿组成梅花型的建筑群,实现性愿法师生前在杨山麓兴建佛寺,供出家女众安僧修道的宏愿。“杨子佛光辉北斗,慈林法味洒南闽”。大慈林寺大门为三开间,门柱上的石刻“住大慈悲恒自在,涤除炎烈使清凉”为弘公以无态而备万态的字体,门前有石狮一对,呈瑞兽守护之势,满足了人们驱除邪祟、祈求平安的心理。走进寺院是一个宽阔的院子,右边是六角形的“弘愿亭”,气势不凡的台基上嵌有“万里山川披锦绣”、“高山流水日夜长”等栩栩如生的影雕;一个椭圆形放生池内建的精致假山,凸显了寺前广场的空旷辽阔,寺院门楣上的“大慈林”三字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手书。

无尽虚空慈悲怀,无量大千智慧观。大慈林寺藏经阁设有弘一大师、性公纪念堂,寺后建有性公舍利塔。据说性愿法师与弘一法师法缘最契,曾经三请弘公到闽南传法,并至诚相待,克尽地主之谊,是大师晚年驻锡闽南的主要助缘。性愿法师诚心之举为福建闽南留下了宝贵的人文财富。行持妙法光无量,娑婆世界皆受益。性愿法师通宗演教,道高德隆,1936年应菲律宾侨领邀请赴菲弘法,开创大乘性愿寺,创办华文学校,积极推广中华文化接引十方,被尊为菲律宾的佛教开山祖师。

晨钟暮鼓,钹音绕梁,静听梵乐,涤俗出麈。与陈飞鹏会长同往珍老居住的报恩堂时,只见门前的红底黄字告示写着:“先生年事已高,需要安静休养,谢绝所有来访,敬请理解遵守。阿弥陀佛。”在得到大慈林寺陪护人员的同意步入报恩堂时,心里却充满着忐忑不安的愧疚感:真不该这时候来采访。

善心善念慧根显,无为无漏梵行度。晚晴山房客厅正中供奉着性愿法师、弘公的影雕。据陈会长介绍,性愿法师是珍老皈依三宝的师父,法名古志,号栖莲,字性愿,晚年自署乘愿,一生爱国爱教,热心桑梓,心系佛教僧伽教育,是闽南佛学院和泉州佛学苑的创办者之一。回眸珍老百年事,唯有书香留岁痕。看到沙发两边整齐摆放的书籍,学问极为精深的佛学大家珍老,就在这样简朴环境中治学,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据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珍老的秀英姑介绍,因昨天有单位采访,把珍老累坏了,一夜没睡好,现在还在休息中。等候之际,就在二楼阳台与珍老的妹妹,专程从上海过来陪伴姐姐的陈团团老菩萨(简称团老)攀谈起来。

般若转万物,句句莲花生。团老今年92岁,非常健谈,言谈间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青葱少年。据团老介绍,珍老14岁那年,在泉州培英女子学校求学时,到泉州承天寺聆听弘公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并获赠了一本,甚为欣喜。一粒智慧的菩提种,就此埋入了珍老的心灵,这一天被珍老称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从此与般若智慧结缘。1939年珍老在永春普济寺与弘公重逢,看到弘公持律谨严,一生清风亮节,严顽立懦,为民族精神文化树立丰碑,珍老备极尊崇景仰。弘公严净毗尼,行头陀行,不仅给珍老精神的天空增添一个明亮的星辰,如渡迷津而登觉岸,而且珍老的信仰由此发生了彻底变化,开始弃耶皈佛,一生追随和研究弘一法师,起智观照真如正理,独身奉佛。

终然不负凌云志,愿心璀璨乾坤朗。陈会长还与团老聊起名人辈出的泉州平水庙陈氏家族,陈氏家族是泉州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十多年来陈会长多次到平水庙23号向珍老请教、编写“弘一法师书信全集”。参到彻悟自在观,证得菩提智慧中。珍老生活非常节俭,为出版弘公文集,多次往返于国内和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筹措巨款,年届七十的古稀之年仍积极推进、主持编撰《弘一大师全集》的文献著作,开启了海内外研究弘一法师的序幕,掀起了一场“弘学”研究的热潮,不仅成全了珍老自己的发愿,也为后人研究弘一法师提供了宝贵经典。2010年珍老又重新编纂修订的《弘一大师全集(十部卷)》面世。这次修订成为中国佛教界一项重大的编纂工程,凸显珍老艰辛修行,历境炼心,以出世心做入世事的情怀。

万众万法源人心,万事万物皆因缘。二楼上的砖石栏杆,以闽南的地域特色,彰显着梵宇独具的诗意盎然,似乎也在默默和我一起聆听团老的述说,一同从珍老编书的愿力中,回眸大慈林寺的前世今生。晨钟暮鼓涤人心,正法久住传梵音。大慈林寺招提璀璨、梵宇朴雅,掩映于青山绿水间,与历代摩崖石刻交相辉映。

人生寰宇知恩泽,万缘往来应有时。午餐时间珍老还在沉睡,我们与团老一起共进午餐。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坐在珍老常年用餐的桌前,吃着黄花菜、煎豆腐、黑木耳炒面和胡萝卜、玉米、莲子煲的汤,分外亲切、香甜可口。餐后回到客厅,陈会长与秀英姑聊起珍老采访事宜,话语中体会到珍老恪守严格的做人原则,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遇事安然接纳对待,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一定会接受采访。

流年长短皆逝,浮生往来皆客。剧组的制片人肖锋先生、梁导一行抵达后,出于对珍老的敬仰,为避免过多耗损珍老精力,剧组等待两个多小时后转场。在客厅正与陈会长聊着电视剧的主演、导演、编剧筹备情况时,秀英姑从宗霞室走出来,招呼我们晋见珍老。步入宗霞室,只见珍老床边整齐摆放着书籍杂志,床上的小桌板上摆着电话机、眼镜、放大镜等物品,一幅时时工作的场景,不由得令人感动起来;陈会长跟珍老嘘寒问暖,珍老让秀英姑给我俩每人一本《性愿法师年谱纪念集》,话未说完又累的睡了过去。肃然起敬中静静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珍老安康。

禅法智慧点心灯,观照大千利众生。离开晚晴山房,仁慈崇高的珍老以超越时代、心怀大千的人生价值,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内涵,话语不多却一直温暖启迪、强烈震撼着我。

深入禅定除妄想,光照三千悦娑婆。摄制《弘一法师》电视剧,不仅是纪念、研究弘一法师在艺术和佛教上的成就,还能从更宏观的视角来认识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正如珍老所说:弘一法师的成就,实际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一面光辉旗帜。大慈林寺的香樟、玉兰树随风摇曳,节奏平静得似乎像一首现代诗,在轻轻地吟唱着古朴的故事,而风声恰好是韵脚,让诗可闻可嗅充满着辛丑新春的芬芳。

缘因命运呈珍礼,体证禅修叩心扉。返程车到水库坝顶时,不经意间的回眸,风中的语笑嫣然,似乎彻悟了菩提:心是苦乐的源泉,心净则处处净然;心迷则事事枉然;心悟则一切超然。

作 者 简 介

王国庆,笔名情感痕迹,山东招远人。喜好书写,以文字记录流年清苦、岁月芬芳,许你我人生无恙。主要作品:理论文集《碟外沉思》;长篇小说《失衡·湿痕》、《谁动了婚姻》、《爱情密码》;纪录片《中国特区》、《过台湾》、《严复》、《印象鸿山》、《海江禅韵》;情景剧《善待生命不杀生》;晚会总撰稿《“鸿山之夜”2020跨年慈善祈福晚会》、《南普陀寺第11届义工联欢晚会》、《流水三十年》;歌词《千年南普陀》、《华光法雨颂鸿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