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到梦想开花的声音

 文学福娃 2021-05-11

  


                   张雪飞

那年,我去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报道工作。一天傍晚,在一片弥漫着淡淡芬芳的花椒林里,我见到一位长得很可爱的小女孩,在和一只山羊拉呱着话儿。

这一幅人羊图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席地而坐,和小女孩围着那只山羊,聊了两个多小时。那只羊因为喜欢吃各种花儿,小女孩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花花公子”。就是这个名字,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写下了五千余字的短篇小说《一只叫“花花公子”的羊》。

后来,这篇小说获得了第一届“婺州杯”全国儿童文学大奖赛三等奖,先后被《云南日报》“花潮”副刊、《昭通日报》“群山”副刊刊发,并被中国作家网转载。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叫做小鸭子树的树木。每到夏天,那树就会结出一种形似小灯笼的果实,玲珑剔透,看得见里面卧有一黑头红身的物儿;小心掰开来,往水面上一扬,便会小鸭子般悠悠荡荡地朝前游,因而被称为小鸭子果。

童年时,我经常在家乡的池塘边和小伙伴们放小鸭子。大伙比谁放的小鸭子在水面上游得快、游得稳、游得远。偶尔也会遇到身有残疾的小鸭子,刚放到水面上便会沉下去。一次,我便遇到了这样一只小鸭子,它的脑袋被虫子啃了半个去,但让人吃惊的是,放到水中后,它竟顽强地斜着身子一悠一荡地向前游去!

这深深地震撼了我。恰好当时在我的伙伴中,有一个孩子的父亲是惯偷,村里人都很鄙视他们一家人,但这孩子内心真强大,说话、做事都一板一眼,看不出丝毫的自卑,而且学习成绩也不错。把那个身有残疾的小鸭子和这个孩子联系起来后,念大学时我写下了五千余字的短篇小说《小鸭子果》。小说在《中国校园文学》发表后,《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著名编辑家崔道怡先生对它写下了近一千字的评论文章。先生称赞这篇小说“安排颇具匠心,先写物,后写人,先写童趣,后写'考验’,从而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之中,凸现了主人公那让人又爱又怜的身与心。”

后来,我把这两篇小说收入了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爱或不爱都刻骨铭心》。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集。

由于从小读了很多课外书,培养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我读中学时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并在《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小溪流》等一些国家级、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小说,还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过奖。

我对文学创作是狂热的,那些年写作主要是用笔在稿件上写,我的右手中指由于长时间握笔,磨起了一个黄豆粒大的老茧(现在只要握笔时间长了,这个指头还会隐隐作痛)。日积月累,多年来我写下了半米多高的稿件。为激励自己,我把它们摆在我书桌最醒目的位置,在上面写下这幅闻名遐迩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出书,是每个写作者的梦想。前年,我从自己数百万字的作品中,挑出较为满意的24篇,准备结集出版。这些作品大都在《民间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西南军事文学》《云南日报》《飞天》等报刊发表过。有的作品曾在全国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遭遇地震之痛与羊情同手足的小女孩、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新闻人、渴望辉煌却又有些郁闷的大学生……书中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动物温情,都源于我对生活的感受和提炼、升华,紧贴着时代发展的脉搏,描摹了社会的众生相。

当我在自己大量的作品中编选收入本书的作品时,对以前的作品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盘点”,其中一些作品依然让我感动莫名,潸然泪下。书中这些经过艺术再现的人物,反映了时代的温暖和悲伤,闪烁着他们独有的光彩。

小说集出版后,有影视机构向我表达了想把书中的同题中篇小说《爱或不爱都刻骨铭心》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意向。让自己的小说影视化,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现在我似乎听到了梦想开花的声音,为多年来的努力有了回报而欣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