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三大名刃之首,大马士革刀,从战火中传承至今

 匠人工坊小铁匠 2021-05-11

本文作者:李修贤,由匠人工坊创作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起世界三大名刃——大马士革刀、马来克力士剑、日本武士刀,即使是不玩冷兵器的人也有耳闻。这种说法是近代一个亚洲古兵器学家,周纬正式提出来的。但其实我们往古代追溯一下,会发现它们的名声早就有端倪,而且比单纯的名号要有趣得多。元代的时候,诗人张宪作了一首《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他写道:“爪哇绣镔柔可曲,东倭纯钢不受触。贤侯示我西番刀,名压古今刀剑录。”这其中就很精准地囊括了三大名刀,他还很难得地对西番刀(也就是古代大马士革刀)、日本刀、爪哇剑做了一番比较,觉得日本刀太硬,爪哇剑软了,中亚、西亚的大马士革刀最好,名压古今刀剑录。


大马士革刀作为三大名刃之首,确实在历史文化、知名度、包括性能外观方面都更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磅礴感。印度钢铁协会的研发实验室客厅里有一幅画,它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远在公元前 330 年,古印度国王普鲁向亚历山大大帝问候,普鲁为表敬意,向亚历山大赠与了他的佩剑,而在他的身后,仆人还携有一个金色的盒子作为额外的礼物,盒子里装着当时用来做大马士革刀的古印度产的、比黄金还贵重的乌兹钢(大马士革钢)。



古代大马士革刀的名声,其实是一个文化碰撞的结果。它最初的诞生,是古代顶尖的波斯大马士革工匠,把来自印度北部、用坩埚铸造的乌兹钢,也是当时十分罕见的高碳钢再次加工,才得以出现。它在当地的社会生活、军事武备里默默且锐利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直到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欧洲人在大马士革第一次遇见了阿拉伯人所使用的弯刀,这刀表面花纹极其美丽,脉络犹如丝绸织纹般,光泽夺目,最关键的是,它还无比锋利。苏格兰著名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在他的小说《护身符》里描绘过一个桥段,瘦弱苍白的萨拉丁对阵狮心王理查时,竟然用他的弯刀凌空斩断了丝绸。而现实中,欧洲上流军官贵族的追捧收藏,甚至掀起了一阵大马士革刀潮流,可见欧洲人到底有多么为大马士革刀惊叹。正是自此以后,大马士革刀彻底名扬天下。

但是大马士革刀的辉煌并没有一直延续下来,它十分神秘地“失传”了,而且关于它失传的原因众说纷纭,到现在也没个定论。因为这期间有一次蒙古大规模西征,给大马士革城带来了很大的不幸,有人说就是这次战争给大马士革工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当然事实究竟如何已经不得而知,但唯一确定的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为了基础建设,确实掳掠了一批大马士革工匠到中原来,还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各色工匠。元代有个“镔铁局”,设在直隶地区,就是专门为贵族打造镔铁刀剑的。而“镔铁”一词,最开始是北魏出现的,就是指作为重要物资传进来的乌兹钢。可见镔铁局和大马士革刀的确有着某种不可磨灭的联系。

匠人工坊的手艺,就是张勇师傅师承祖父的家族手艺,可以上溯至元代镔铁局。而且,镔铁刀剑、所谓大马士革刀工艺到中原以后,实际上还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变成了一门整体优良的花纹刃工艺,也就是如今匠人工坊传承的折叠锻打花纹钢工艺。这个演变的过程也十分有趣,刀友们感兴趣的话下回再谈。

从烈火中诞生的大马士革刀,亦于烈火中永垂不朽。世人轻吻它刃上寒光,将毕生热血抛洒给一片土地,刀锋舔舐过敌人喷涌的血液,以维护它不朽的荣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