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成功明治维新,清廷的洋务运动为何失败?三点原因

 战旗视界 2021-05-11

日本侵华五十年的前因后果2日本近代崛起的开始

作者:桅杆

【前言】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绝大多数时候日本尊中国为师长,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用汉字、兴儒学、着唐装。但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脱亚入欧。随其国力上升,开始奉行大陆政策,昔日的师长,成为侵略的目标。日本自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三次赌国运,五十年侵华,直至1945年战败投降,终被打回原形。而中国历经坚忍,从此浴火重生。这段历史,教训惨痛,记忆犹新。本文试图探讨这段历史及事件的前因后果。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讨论交流。

倒幕运动:江户幕府自开府以来,有一个铁律:不准天皇及各地大名染指权力。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还专门制定了一部《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直接用来限制天皇。任何事务都有惯性,民众思维也有很强的惯性。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美国炮舰威胁之下,幕府不得不打破“祖宗之法”,实施开国。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开国消息一出,日本国内民情汹涌。由于事体太大,为了平息各藩的反对之声,也不知道是谁给幕府出了一个馊主意:在与列强签订条约之前,先去天皇那儿请一个认可签约的圣旨,再邀请各大名、藩士、学者等阶层(当然不包括最底层民众)人士提提意见。这个主意的本意,一是让天皇为幕府的开国政策背书,二是疏导疏导下面的反对意见。

却不料,幕府此举接连打破了两大祖训:锁国体制、天皇及大名不得参政。天皇、大名及公卿家臣被压制了200多年的参政热情,由于幕府的神操作,顿时迸发出来:首先是天皇以“逆反”的心态,不下圣旨,不为幕府的开国政策背书;其次是各地大名反对开国的意见纷纷而来。

这一下,把幕府逼到了墙角:一边是天皇不准,一边列强炮舰。最终,幕府抱定“宁可得罪天皇、也不能得罪列强”的宗旨,没有圣旨也要与列强签约。本意是想平息反对声浪的两项举措,不料却掀起了更大的波澜。当时的日本,矛盾激化,排外情绪强烈,外国人频遭袭击,主张开国的幕府老中被刺杀。各地反幕府的大名充分利用被调动起来的民众情绪,以幕府“抗旨开国”为由,高举救国大旗,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趁势发起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1865年,倒幕派人士在长州藩和萨摩藩掌权,本来积怨颇深的两大强藩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幕府),迅速结成倒幕联盟,并成为全日本倒幕运动的中心和主力。1868年1月3日,以萨摩、长州两藩为首的倒幕派人士(也称改革派)经过精心策划,以即位不久的明治天皇的名义,发动武装倒幕,拥戴年少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大权归于天皇;决定建立由天皇直接领导的机构;委派倒幕派核心人物主持各项事务。这实际上是反对幕府的强藩大名借助天皇的名义,发动了一场推翻幕府的事变。

武装倒幕成功后,倒幕联盟立即组织以萨摩、长州两藩军队为核心的天皇军,发动针对幕府军队的战争:先是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大败3倍于己的幕府军队,再经过1年多的东征西讨,彻底消灭了江户幕府的残余势力,倒幕运动获得全面胜利。在日本延续了683年的幕府时代从此终结。

当时日本人的学习能力强,一直在向强国学习。举个例子:中国魏源写了一本介绍世界各国情况概要的书,叫《海国图志》。这本书在中国完全没市场,但在一海之隔的日本,却多次卖到脱销,再版10多次,读者甚众。不得不说,日本倒幕运动的核心人物,如高杉晋作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确是有远见之士。在推翻幕府之后,立即着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推行天皇亲政和议会,建立三权分立,并废藩置县,建立集权;在思想上,大力倡导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在经济上,推动了全日本的财政统一,稳定和恢复国家财政,振兴实业,推广新式技术,推动国家工业化;在教育上,实行西式教育,“脱亚入欧”,为日本长期进步埋下种子;在外交上,积极与西方列强打交道,成功废除了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军事上,参考德国陆军和英国海军体制,改革军队编制和训练,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等等。

迅速崛起:明治维新期间推行的这一系列改革,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全面进步,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保持独立、未受列强奴役的国家。

对比中日两国近代历史,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清廷的洋务运动都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几乎同时,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明治维新是日本之幸,使日本成功走上近代化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及世界强国。而清廷的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实与两国的历史、文化和体制密切相关,非常复杂,三言两语无法说得清楚。但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可为参考:

一是倒幕运动推翻了统治日本200多年的江户幕府,实质是一次改朝换代,是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而清廷的洋务运动只在“器”上做文章,没有涉及国家体制层面。二是日本一直以学生心态向西方列强学习,没有历史负担,容易接受新事务,吸收西方先进的政、经、军事、教育等制度及技术;而清廷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历史负担沉重,固步自封。三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涌现出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以及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一大批“睁眼看世界”的杰出人物,其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也符合日本国情,又务实接地气;而清廷的洋务运动及戊戌维新的很多举措,或是表面文章,或是操之过急,严重脱离当时的国情。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崛起之后,开始“睁眼看世界”,步西方列强的后尘,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其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曾尊为师长、一衣带水的中国,进行了长达50年的侵略。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之幸,却是中国之不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