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顾秋水 2021-05-11

         在知乎一搜这个问题,就能出来很多答案,各种回答都有。

         我是在翻备忘录的时候,才看到去年的某一天,我思考过这个问题。有关体验这类的问题并不少见,每个人都有独自的生活滋味,烹煮着一锅浮世绘,你说辣也好,你说苦也好,你说酸也好,都是你的。德国哲学家席勒说过,“命运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命运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小时候,家里很“穷”,那样的“穷”,不过就是吃不起小伙伴嘴中的零食,买不起五毛钱一包的辣条。过年玩不了烟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嘴里还会咒怨点不燃。读书呢,家里很“穷”,那样的“穷”,无非是穿不起同学口中的名牌,“安踏,李宁、特步……”,在一个小镇,在十年之前,穿这样的衣服鞋子,也会觉得很气派。也无非是玩不起同学手中的游戏机,遥控赛车,即算给我玩,我也不知道操作。

        这些“穷”都无关紧要,因为日子总是一天一天好起来。 

      上初中,家里开始创业做点小生意,父亲本是手艺人没什么胆量,小本经营已是维艰。2005年那个夏天,炙热而又烦闷,我没有吃过一块冰糕。西瓜才几毛钱一斤,却也极少吃。我跟着父亲去送货,进门的时候会被人家叫我们父子俩先把灰尘拍拍,端茶还嫌我们手脏。索性我就坐在外面的地上,父亲在里面组装。黄昏的蝉鸣终于歇下,秸秆焚烧的烟岚织成蓝色的带子,挂在天边和云彩交际。我低头闻了闻自己,有些馊味,脸也很黑。在那些人吃着菜肴的时候,我和父亲才回去。出门连饭都没有叫一声,留下来吃吧。

       家里“穷”,在学校寄宿,一个星期给两块五,分摊下来每天早上可以多加五毛钱的米粉。每天的课业负担那么重,上到第三节课肚子就咕咕叫。身体那时候肯定没长,都用心去发展智商了。期末考试得到学校的奖学金,放假那天正式08年初冰灾最严的时候。晚上陪父亲去市里进货,那是我第一次去大的商城,我和弟弟两个人在玩具城看了很久,看到一把枪,很想买。就把那十六块钱花了,那是我第一笔巨款,买了枪我藏在衣服里面,不能让父亲看到。回去的路上,我们被困在冰雪里,弟弟的腿在推三轮的时候被轧到。我心里一直在祈祷平安归家,我以后我一定要有钱,不能让家人受那么多苦。

      其实我从来不明白“穷”的体验吧,当我穿上安踏、李宁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很穷。当我终于可以买大把的零食了,我还是觉得自己很穷。那些所谓的品牌的衣服,虽然可以保暖,但不像母亲编织的毛衣那样温馨。那些零食小吃,虽然可以饱腹,却不像和弟弟一起去挖草根那样甜美。

      有时想,为什么在最虚荣的年纪里却一无所有?

      我逛过奢侈品名店,我连一粒纽扣都摸不起。我甚至都没有听过那些奢侈品的名字,走进去店员很有礼貌,鞠躬行礼,走出去店员还是替你开门,是以微笑。那时我才知道,冠冕堂皇的富裕,也不过白骨一生。

      那天晚上我回学校,一个流浪汉在翻垃圾堆,卢塞纳的风刮得真特么冷,我手里提着一盒给猫猫留的面。可是我一看到他,我就把打包回来的面放在他的前面。菲律宾的生活水平真的挺低,但消费水平高。兜里揣个万儿八千的,逛个商场竟然连一块表都买不起,我也觉得我真“穷”。可仔细想想,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所有的消费都是为了满足欲望。购买欲。如果买不起就是穷吗?炫富就一定是很有钱吗?可能是真的很有钱呢。

      我所说的“穷”,是内心的贫瘠,不是衣不蔽体,饥寒交迫。

      我所说的“穷”,是外表的光鲜,是穿着华美,却陋习不断。

      我所说的“穷”,是空有力气,是梦想在嘴边发芽,在心底枯萎。

      我所说的“穷”,是大多数我们,在这个时代里,苟且贪生。

      我们再也爱不起一个人。

      我们要生活在被平均的世界里。

      我们的“穷”,是无能为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