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做人怪圈:一边压抑,一边想开

 泠风思语 2021-05-11

/高英    〔原创作品〕

随着整体社会条件的好转,如今的中国人不但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而且文化水平也在提高。

在这样一个吃穿不愁的网络时代,人们的心理日趋细化,关于如何做人的网文应运而生并日渐多了起来。

近年我也会抽空读些关于做人的心灵鸡汤,除了伪鸡汤和毒鸡汤之外,真正的心灵鸡汤的确富有营养,或给人慰藉,或指引方向。这也促使我乐于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与有缘人分享。

不过,这两天我发现自己在做人方面险些陷入一个严重的误区。尽管自信富有定力,可在不知不觉中,作为一个惯于自我反思的人,我也被各种做人指导方案引向了要做完美之人的方向。

追求做完美之人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之人。那些传说中的完美之人,不过是人们被神秘光环遮蔽认知的结果。

目前最受欢迎的关乎做人心态的网文有两大类:一是劝人想开、放下、宽容的佛系心灵鸡汤,一是教人找回自我不要为讨好他人而压抑自己的心理咨询类文章。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在用心教人如何活得更为快乐,如何能够变得更加坚强。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让人想开的时候难免要对个体的真实感受有所压抑;后者教人找回自我的时候难免让人只顾自己的感受。

只看其中一类文章的人也就罢了,而对两者都关注的我就进入了一个误区:一边压抑,一边想开;一边想开,一边压抑。

比如当遭遇了堵心的事儿,为了彰显大度必然要压抑自己,为了真实感受必然与人冲突,而我虽然自有脾气,但是个和平主义者,可同时又不想吃哑巴亏任人宰割,只能在压抑与想开之间挣扎不已。

事实证明,在这种时候,真正能帮到我的不是上面两类文章中的指导意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用哲学智慧。

因此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那就是何必一边压抑一边想开,一边想开一边压抑?

不容忽视的现实真相是,只要一个人活着且没有遁入空门或隐居山林,就会有所烦恼,有所堵心。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安而事不断。

有时候即使你不找事,事儿也会找你——别人未必就容你安静顺遂地生活下去。谁没有一点因被人看不惯而受难为的经历?谁没有因与人为善而被人当软柿子捏的时候?

顺便说一下,一个人活着必须树立“不惹事、不怕事、能担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正当自卫”的做人原则。与此同时,这意味着人生在世,你再看得开、放得下,也会有与不良事物作斗争的时刻。

这样说半天比较抽象,还是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为好。

我家窗户外是小区的必经之路,只要我家里的人说话声音一高别人就容易听见,更别说遇到有所争执的事要吵吵一阵子了。

因此我希望我和家人都能始终保持平和状态,不要发生任何冲突以免让路人看笑话。这种爱面子的想法显然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就像一个人骑自行车时越怕撞向路边的石头越会撞上一样,自从我立了这个规矩后我家反而难以太平。

从心灵鸡汤所宣扬的观点看,我力争家庭氛围平和的做法是在走想开的路线,凡事想开了自然会心平气和;从心理咨询文的角度看,我总是想维系一个非常平和的家庭形象是在压抑自己,因为一直平和不是正常人的心理真相。

这就是典型的一边想开,一边压抑。说白了,就是在为了树立什么都想开的高大上形象而压抑了自己和家人的真实情绪。

何必?何必?何必?

既然是凡夫俗子,我就要活出凡夫俗子的真实模样——在不害人伤己的前提下,生气就是生气,正如欢喜就是欢喜。

何况谁家过日子都有勺子碰锅沿的情况,我家里吵吵一阵子被别人听见又怎样?在外显得低调随和的我暴露出自己有脾气又怎样?完全正常。

谁都有喜怒哀乐,谁都有开心与糟心事,谁都有不对付的人,谁都有超然与抓狂的情况。我为什么要例外?我的家人为什么要例外?

从此释然,立刻走出了一边想开一边压抑的做人怪圈。只要不违法乱纪,只要不害人伤己,我就有权利流露自己的真实情绪,就有自由表达自己的苦乐悲喜。

高英写于2021511日,三月三十,周二巳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