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辄数百TB级数据的分析平台 海量并发无压力

 诸葛io数据教练 2021-05-11

继续整理诸葛io创始人&CEO孔淼在AWS技术峰会2017上的演讲《 数据驱动企业商业价值增长》下篇,上篇传送门

今天重点解读诸葛io技术架构的优势以及数据分析模型。

1、“多租户”式平台同时支持很多百亿级大型应用,直面高并发面临的挑战且保证高速响应,实时准确

2、找到用户与设备的关系,透过设备来追踪背后真正的用户

3、真实的用户会话采集,绝非通过规则“人为切割”会话(session)

海量数据并发「无压力」用户会话真实「不切割」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数据收集端

诸葛io的数据采集采用的是LVS+Nginx+Lua,而不是简单的Nginx,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

-我们的“多租户”平台要同时支持很多大型应用,例如“墨迹天气”,“Flipboard红板报”等大数据量的数据上传;

-我们是率先采用https协议的数据采集分析平台,所以比http高并发面临的挑战会更大;

-我们要保证高响应的速度;

此外,诸葛io的私有部署也同时支持该架构,保障用户数据上传的实时性,准确性。

数据分析模型

 诸葛io的数据分析模型更高级,我们的模型是“用户-触点(设备)-会话-事件”:

a.  会话是行业分析的标准,我们的模型基于实时还原用户会话场景,而不是通过“规则”来人为切割;

b. 诸葛io对“用户”的判断一直以来都是行业比较领先的规则,传统的“用户”其实是“设备”,而我们能找到用户与设备的关系,透过设备来追踪背后真正的用户,包括不限于:

-用户注册前的匿名行为与注册后行为的关联

-单用户的多设备(跨平台)行为关联

-单设备多用户的行为还原

为了支持这样的数据模型,我们需要更复杂的服务端逻辑处理,Codis是领先的Redis分布式组件,让我们的实时匹配更可扩展,而SSDB是兼容Redis协议的硬盘存储,支持海量的关系存储。

基础存储、索引、OLAP

诸葛io同时支持SaaS和私有化部署,所以有统一的ETL以及差异化的数据存储查询引擎,基础存储基于S3HDFSRedshift是很多硅谷最顶尖的公司都使用的技术,包括Airbnb, Yelp, Pinterest等等,我们致力于给国内客户提高更高品质的云端分析能力,所以也采用了更好的基础设施。

站在AWS的肩膀上

诸葛io依托AWS可灵活拓展的云计算平台,可降低持续成本无需购买服务器等前期设备,快速实现数据应用,缩减基础设施成本及时间成本;企业搭建大数据平台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运维,所以诸葛io通过AWS平台降低企业运维成本;此外为了便于诸葛io在其他方面的探索,比如在AI方面进行探索,通过AWS平台提供的AMI可极大地降低研发成本

总之,基于AWS平台弹性化的丰富功能,更人性化的设计方案,更高质量的全球服务,为诸葛io提供了优质的基础设施服务:

1、功能丰富

AWS的功能非常丰富,除了EC2作为基础机器之外,PaaS方面,我们使用了EMR/ S3/Redshift等组件,小的功能方面,还包括AMI镜像备份恢复,用户的IAM权限分配,Instance机器种类和外置磁盘EBS的选型,分布式S3的文件存储功能以及工作中产生的业务需求等。

2、弹性化

诸葛io在搭建基础设施之初,就以满足海量数据规模计算为目标,随着诸葛io每年企业客户呈指数级的增长,再次证明最初的坚持是正确的。

海量数据并发,当系统负载、QPS偏高时,常出现CPU利用率达到100%的情况,此时诸葛io即可通过调用AWS API接口来实现弹性扩容,包括主机的分配、流量的分配、IP的绑定、域名解析的配置以及存储服务等。

3、全球服务

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非常方便的进行扩容和Hadoop/Spark数据计算,在全球部署自己的数据中心,帮助诸葛io为全球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Amazon EMR

Amazon EMR 是一种 Web 服务,它能让企业、研究人员、数据分析师和开发人员能够轻松、经济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

大数据平台基于Hadoop,技术复杂度非常高,对诸葛io而言,底层的运维压力和成本压力非常大。因为动辄一个客户可能就是数百TB级的数据,我们必须选择非常灵活、低成本的方式来支撑业务,所以我们选择EMR。

此外,Hadoop有很多发行版,在选择不同的Hadoop版本时,EMR帮助诸葛io更快捷地筛选适合我们的发行版套餐,Hadoop在组件的更新和支持上非常迅速,帮助诸葛io及时跟进最新技术来调整方案。

基于Amazon EMR易操作,易于设置集群/Hadoop/节点、在重试失败任务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允许任何规模处理数据来灵活控制成本支出、通过自动配置Amazon EC2防火墙设置保证数据安全,灵活自定义群集,使用成本的优势,为诸葛io搭建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持。

➤EMR & S3 有效结合

采用AWS的S3数据采集平台)存储数据,可对分散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集中管理,满足对不同框架的输入需求,甚至支持Redshift的直接查询,而且有高持久性。在诸葛io的实际运用中,通过将EMR与S3的有效结合,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增加数据存储能力扩展性,增强计算能力的扩展性,提高伸缩响应速度,摊薄存储与计算成本。

➤Redshift

Redshift:提供基于云的全托管的PB级高速数据仓库,用现有BI工具分析海量数据。

随着诸葛io的客户越来越多,Greenplum的方案已不再适合SaaS服务,因为它虽然查询性能很好,可一旦海量并发时便遇到性能瓶颈。

在研究国外架构时,Redshift是airbnb等很多知名公司的选择,所以,在尝试后我们发现Redshift的确是基于数据仓库优化,包括基于S3之后在海量数据加载和计算时有非常不错的表现,另外,考虑到业务方案和基础架构,诸葛io也选择了兼容性和适配性更好的Redshift。

此外,Redshift可以利用现在使用的 SQL 语法和 BI 工具,对 Amazon S3 中的 EB 级数据进行查询,二者范围内可进行无缝查询,具有极高的扩展性通过 AWS 管理控制台或 Amazon Redshift API 使用任何系统快照或用户快照来恢复群集,系统元数据恢复后,群集就可供使用,并且可在用户数据在后台输出时开始运行查询,具有快速恢复能力;在未使用Redshift之前主要使用Greenplum作为数据仓库,二者都是基于postgresql,数据迁移到新数据仓库后对应用中查询改动量较小,平滑迁移,更易于迁移。

大数据的技术发展势不可挡,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必须跟上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数据与价值输出。随着更为复杂的用户需求涌现,精细化数据分析将成为驱动企业业务增长的关键功能。

诸葛io围绕这些趋势所产生的问题,结合用户-触点(设备)-会话-事件模型,提供了一站式的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从数据接入到自助式的场景分析,最后再将底层进行清洗和整合过的数据,完整开放给企业,以便实现企业数据相关价值的挖掘。

诸葛io以用户跟踪技术和简易集成开发的方法,帮助移动应用的运营者挖掘用户的真实行为与属性,帮助互联网产品更快、更简单的通过数据驱动产品分析从而实现业务增长,商业价值的提升。

Ps.昨天的回应,有小伙伴称我们“太软弱太面了”;

也有小伙伴误会了另一家,让另一家友商躺枪的;

还有小伙伴表示“路转粉”,夸我们大气,或者夸我们“打赢了口水仗”,

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双输。

所以无论是第一时间直言相告,或是仗义转发,还是为我们出谋划策鼓励我们走诉讼程序的小伙伴,诸葛君感谢大家的支持,但是此事希望就此翻篇,谈到诸葛君时我们希望是业务场景深刻理解方面的认同,或对专业服务方面的嘉奖,而不仅仅是“企业格局”。

再Ps.这些委屈不算什么,真正让市场君心疼的,是我们的运营小哥,也是一位聪明好学且认真负责的年轻人,帮助中心的文档就是他主导整理的。虽然大家都让他别往心里去,但他还是熬夜对比了所有友商的文档,今天早上一脸沮丧的跟我说,“xx姐我看过了,只有这一段话有雷同,这段话是我们之前的材料里一直在用的,我没注意,就直接整理进了帮助中心文档,对不起给公司惹了麻烦。”2000多页的文档整理起来并不容易,他一定下了不少苦功夫,而喜悦成果上线还不到24小时,就因为采用了一个一样的“通用的技术名词解释”就否定了其他2000多页的工作。这样以偏概全的恶意诋毁,伤害了这样一个无辜的年轻人,我认为友商欠他一个道歉

再再Ps.故意抄一段技术词描述?怎比得上友商对产品功能方面的抄袭,昨天的推文文末列举了两年来一些创新功能的上线时间,有心人不妨对比两家类似功能的上线时间,谁是“追随者”不言自明。

再再再Ps.今年3月份wuli孔淼大大转给我一份邮件,就是昨天的邮件贴图,让我们各自检查下。当时我就跟老板说,你太太太单纯了,看着吧,肯定这个邮件早晚会截图贴出来。老板一脸呆萌“我回了邮件说自查一下,是不是上套了?”我说你不回复他们也会贴出来,表示“多次与你沟通未取得回应”,有心为之防不胜防。如今,市场君该夸自己料事如诸葛?

再再再再Ps.友商老板和wuli孔淼大大的最近一条微信还是在去年6月,称“还是要正常的竞争就可以了,还是要避免撕逼”,那就当做友商最近接二连三挑起的事端并不是桑老板授意的。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不知该怎么告诉一个年轻人“人性本恶”,但我真心觉得我们新的文档很棒,无论是逻辑架构、还是呈现方式,以及详实度,都是在赞赞哒!另外,帮助中心的基础分析功能都有指导视频,声音和操作都来自于这位诸葛君哟!支持他就去听一听然后在线留言给他吧!(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问他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