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哥历史:一个曾被家族统治毁掉的非洲国家,如今怎么样了?

 世界历史网 2021-05-11

多哥,位于非洲西部,北部与布基纳法索接壤,东部跟贝宁毗邻,南部濒临大西洋几内亚湾,西部和加纳交界,全境狭长,国土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90万,首都为洛美。多哥是个以黑种人为主体、多民族混居的国家,主体民族是阿克波索族、埃维族和卡布列族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全国超过70%的民众信奉拜物教,官方语言为法语。

多哥行政区划图

多哥文明开化的历史很晚,直到15世纪前后,境内才陆续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邦国。从15世纪开始,多哥陆续遭到葡、荷、英、法、德等殖民国家的入侵,1884年完全沦为德国的殖民地。一战结束后,德国丧失全部海外殖民地,多哥被英、法分别占领。1957年,英属多哥并入新独立的加纳,而法属多哥则在1957年成立自治共和国,并在1960年4月27日正式宣布独立。

平心而论,多哥境内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完全具备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截至2014年,多哥已探明磷酸盐储量高达12.6亿吨,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磷酸盐生产国,铁矿石储量约5亿吨。除此之外,石灰石、重晶石、白云石、蓝晶石、石榴石、石英砂、铀、锰、铝矾土等矿物的储量也相当可观。

多哥风光图

客观上来说,如果多哥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如果国内局势保持稳定,那么该国的经济将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完全有可能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然而,政局的长期动荡、统治集团的独裁贪腐和西方国家的制裁,却使得多哥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纵使它具备各种优势条件,却始终未能走出混乱、贫困的泥沼。

原来,由于德、法两国殖民当局长期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导致多哥各部族或派系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敌视,经常会围绕权力、财富或土地大打出手。在独立后的7年时间里,多哥至少发生过4次政变,更换过4位国家元首,直到军事强人纳辛贝·埃亚德马在1967年上台后,局势才趋于稳定。此后38年间,埃亚德马始终担任总统,是非洲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之一。

多哥首都洛美

埃亚德马执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奉行民族和解政策,致力于全国的安定团结,并取得显著成效。在经济方面,埃亚德马推行务实、温和的经济自由化政策,在大力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的同时,努力发展转口贸易、旅游业,积极谋求外援,使得多哥的经济大有起色,年增长率保持在3%-5%左右。由于多哥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加之景色怡人,因此被誉为“非洲的瑞士”

然而,埃亚德马本质上是个独裁者,相比于发展经济,他对巩固权力、打击反对派更加“上心”。在近40年的时间里,埃亚德马通过操纵选举、压制媒体、大肆迫害竞争对手等方式,牢牢地占据着总统大位。与此同时,埃亚德马还刻意栽培儿子福雷,为了能传位给他曾数度更改宪法,视民意于无物。除此之外,埃亚德马还大肆侵吞国有财产、截留国际援助,并对国民进行敲骨吸髓式的搜刮,由此积累起惊人的财富。

埃亚德马担任多哥总统长达38年

埃亚德马的独裁统治引起民众不满,在上世纪90年初,多哥国内曾爆发过多起反埃亚德马的示威游行和政变,导致政局动荡,经济一度陷入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1994年后,随着政局趋稳,多哥的经济开始走出谷底。但好景不长,由于西方国家对埃亚德马的独裁统治越发不满,从1998年开始对多哥实施经济制裁,导致该国发展资金短缺、国家财政拮据,经济发展再度陷入低谷当中

埃亚德马在2005年初病死后,其子福雷接任总统职务,此后连选连任4届,至今执政已有15年时间。福雷接班后,加快推进私有化进程,振兴港口运输,加大农业投入,使得经济形势略有好转。与此同时,由于福雷上台后推行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由此得到西方的谅解,使得多哥自2007年开始被解除制裁,对于经济发展来讲,同样是重大“利好”。

多哥现任总统福雷

然而,由于多哥反政府势力依然强大,影响到国家团结,加之埃亚德马执政后期经济表现过于糟糕和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导致多哥至今未能走出经济基础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能力低下的窘境,民众依旧生活在赤贫当中。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多哥2018年的人均GDP仅有672美元(约合4704元人民币),人均日收入不足13元,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的一贫如洗导致多哥民生维艰,给社会保障带来难题,从而严重影响到民众的健康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多哥的失业率为6.8%,贫困率高达55.1%,新生儿死亡率高达78‰,国民平均寿命仅有55岁,数据令人惊心怵目。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文发展指数,多哥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67位,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

多哥街头抗议民众

在无力独自解决生存难题的情况下,向外国或国际组织寻求援助,便成为多哥政府的“不二之选”。仅以2008年为例,多哥共获得外援约9亿欧元,排名前三的援助方国别是法国、德国、英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欧盟等国际组织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于帮助多哥度过难关,但并没有在实质上消除它贫穷落后的根源,要想实现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多哥的历史概况

多哥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Togolaise) 通称多哥,西非国家之一,东面与贝南、北面与布基纳法索、西面与加纳相邻。南面有一小段海岸线面向几内亚湾。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洛美。

从15世纪起,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殖民者侵入沿岸贩卖奴隶,称为“奴隶海岸”。1856年德国势力侵入,1884年成为德国保护国(殖民地),称为“多哥兰”,直到1918年。一战后,东、西两部分成为英国、法国的委任统治地;二战后成为托管地,法国根据联合国授权对包括加纳等地区的法属多哥兰进行托管,1957年西部并入加纳,1960年4月27日东部托管到期,独立并成立多哥共和国。

多哥的现状如何

我对于西非国家多哥的印象,就一个字:小。小,不只是它自身的面积本来就小,还有就是我的亲身感受。

我们从加纳进入多哥走的是陆路口岸,在多哥海关口岸经过繁忙的入境手续办理后,便驱车前往首都洛美。本以为从边境口岸到首都怎么着也得需要一些时间,因为正常来说,首都都会距离边境线一段距离,这样安全。但洛美不是,从边境到洛美市区,开车不到十分钟,也就是说多哥首都洛美其实就在边境。

这个对我来说还真新奇,我在想,万一有什么国与国的战乱,他国不是一下就直捣多哥首都了吗?不过再仔细看看这个国家,首都在边境也不为怪。

多哥是一个西非小国,且国家形状呈长方形。长的是往内陆延伸的,而作为“宽”的一边是沿大西洋的海岸线,这条海岸线才55公里,洛美又是沿海建造,所以,哪怕首都放在这个国家的中间位置,距离边境也才不过20多公里,开车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这样的狭小,进入多哥,我真没感觉是到了一个国家,给人的感觉只是到了一个城市而已,哪怕去往远处,也只是在城市周边走。

这样小的国家和首都,也并没有一种拥挤的感觉。这里的人口并不多,乘车行驶的洛美的市区,依然能感觉到一种宁静,像是在国内的某个海滨县城。所以,是的,洛美就是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而且这座城市也比较干净。

洛美市中心是独立广场,也有一座独立的纪念碑。广场周边种满了棕榈树,洛美一些重要的建筑和机构基本也都在这座广场周边。比如,洛美最高档的酒店“二月二”酒店就在广场旁,它也是西非最高的建筑,是外国政要前来时下榻的酒店,从酒店高层能看到整个洛美市区及大西洋。俯瞰下去,绿色的棕榈树掩盖着一座座的房屋,一直连接着大西洋,就给人一种惬意和舒心。

酒店的周边还有多哥国家博物馆,总统府,以及外国使馆区,这些重要场所距离独立广场的车程基本都在十分钟以内,从独立广场也可见,洛美并不大。

多哥虽然不大,但这里有着浓重的非洲文化气息,尤其是本土宗教伏毒教的气息。在多哥,有70%以上的人是信奉伏毒教的,而这个宗教的影子,也能从一个小岛看到。

该小岛位于多哥湖中央,多哥湖则是多哥的母亲湖,多哥这个国家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多哥湖与大西洋相距不过1千米左右,因此这里也是一个入海口。这个小岛也是有一个名字的,叫多哥维尔。它也是多哥一个重要的地方。

多哥维尔曾是一个叫Milapa酋长国的所在地,1884年德国在这里与酋长签订协议把多哥纳入殖民地,并按此地名启用了多哥的国名。在多哥维尔的村庄,遍地都是红土的屋舍,而且这里依然保留和使用着,德国殖民时期开凿的水井和排水系统。另外,这里也有一座1910年建造的圣母大教堂,这个教堂从湖中便能看到它的存在。湖中望去,高大的教堂伫立在岛上,不登上小岛,还以为这里是一座小型的城市。

登上多哥维尔必须要渡过多哥湖,多哥湖的湖面很宽,上面一直来来往往穿梭着木船,乘船的是住在岛上的居民,他们每天往返于陆地。湖面上也织造了很多的渔网,这是岛上居民的一种营生,到傍晚时分,一个个的渔网映照在夕阳下,也别有一番风光。

进入多哥维尔,便能看到百年前的排水系统、红泥房子、耶稣十字架,还有圣母大教堂。而最为浓重的还是这里信奉伏毒教的踪迹。

伏毒教在多哥已历史悠久,在多哥维尔仍有体现。在多哥维尔的中心,有一座伏毒教的神庙,里面保持的非常干净,并且时常有人来拜祭。神庙内以及周边都有伏毒教的神像,最为有名和重要的是一男一女的神像,他们自然也是代表着男性和女性各自祭拜的神,在神像面前还摆放着祭品,这里是当地人每年都举行隆重献祭仪式的地方。而在神庙不远处,也有两棵参天古树,它们也被纳入了伏毒教的神灵体系,并且这两棵古树是分雌雄的,每年的献祭仪式,也要祭拜这两个神树。

在多哥维尔这个岛上,我们看到的是伏毒教的神庙,据说在洛美还有专门的伏毒教市场,里面出售各种伏毒教的“神物”,而且现在依然有人生病时去找伏毒教的巫师帮忙看病。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并未去该市场。

在岛上的多哥维尔,我们能看到浓重的宗教气息,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伏毒教,这里的生活也是闲适的。或许我们去的时候是白天,很多人都出岛工作了,这里有的大多是孩子、妇女和老人,还有就是一些小商店的经营者。他们的存在于这个村子形成了一种世外之地的感觉,从他们的状态,能看出的就是一种时间的缓慢和非洲另外的一种感觉——幽静。

从岛上出来,已接近傍晚时分,这时湖面也起了风,风吹着湖水,甚至会有此起彼伏的风浪,船也能跟着摇晃起来。这个时候,岛上的居民也从陆地结束工作返回岛上的家中,载满乘客的小船在起伏的风浪中往岛上开去。船上的居民也都目光望向岛上,或许他们看的都是自己家的方向。这里虽然落后和不便,但有他们身体和心灵的归属。

这就是多哥,一个狭小但能令人舒适的地方;一个单调却又充满着浓重文化的地方;一个看似发展缓慢却是当地人心灵所属的地方。

▲多哥位于非洲西部,面积5.68万平方公里,人口730万,南临几内亚湾,国土狭长,南北长600公里,东西最宽处150公里,最窄处仅50公里。

▲首都洛美是西非重要港口,也是南北合作重要文件《洛美协定》的签署地,有“西非日内瓦”之称。

▲洛美(lome),面积达90平方公里,人口157万。在国境西南端,濒几内亚湾,近加纳边界。但尽管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美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在这里你可以直观地感受非洲部分地区的贫穷。

▲全国较大型的超市,就像十几年前中国的村镇风貌。

▲多哥议会大楼,中国援建。

▲多哥第二大的足球场是多哥最大的网球俱乐部所在地,教练多为多哥国家队成员,成绩在全国数一数二。

▲在多哥北部与贝宁的边界地带有一处神秘的多哥坦波曼族的原始部落村寨。村寨里实际上只住着一户人家,有30口人。他们的城堡用红色粘土、木料和茅草建造。

▲房顶上有小的平台,可以在那里晾晒衣服和粮食,生火做饭,还可以在那里纳凉和观察房屋四周的情况。

▲他们的城堡用红色粘土、木料和茅草建造。城堡一般为两层结构,造型独特,功能齐全。有粮仓、卧室,还有用于防备外人入侵的躲藏室。只是这些“仓”、“室”都没有门,出入只有一个小洞,人需要爬出爬进。

▲壮阔的海滩。在这里不发穷人富人,阶级等级,都有权利享受美景。

▲在海滩边载歌载舞,非洲特色,他们的音乐很有节奏感,周围的人都有随着音乐舞动。

▲与海浪搏击的多哥小伙们。

▲黑人与生俱来的身体素质我们羡慕不来。

▲女人头顶重物在非洲随处可见,在多哥也一样,在我们看来却像是杂技一般。

多哥就像是西非的一个海上门户,为西非内陆国家提供连接世界的通道,也欢迎着各国人们的到来。

多哥凭借海上运输优势,可以辐射到加纳、科特迪瓦、贝宁、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等周边市场。

过去几年,多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超过1万亿非郎,20%的财政收入用于公共投资,在卫生、教育、施政、财政透明度、重振农业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哥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71%,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木薯、参薯、玉米、稻米、豆角、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可可、棉花及油棕。

多哥的工业基础薄弱,全国只有约12%的人口从事工业生产,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农产品加工、纺织、皮革、化工、建材等。

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多哥的旅游业逐渐有了起色。多哥目前旅游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游客人数能超过每年50万的关口,旅游收入得到相应增长。


 多哥的国家概况介绍

 多哥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多哥历史发展的简介

 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的乍得到底有着怎样的一段心酸历史历程?又是什么样的现状?

 非洲古代三大黑人帝国,个个黄金如山,却都悲剧结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