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典范的“引议联结”式时评:举办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彰显大学善举(附行文思路点评)

 崔无容 2021-05-11

图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6月23日,学校举行毕业典礼时,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工1604班的耿龙妹因扁桃体炎住院输液,未能参加。学校得知情况后,在6月28日专门为耿龙妹举行了这场最特殊的毕业典礼。
图片
校长李召虎为耿龙妹颁发学位证书 (刘涛 摄)

图片

举办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彰显大学善举

文/尹凯

又是一年毕业季,当各大高校的花式毕业典礼频繁刷屏时,华中农业大学专门为因病住院的学生耿龙妹举办毕业典礼,无疑是最暖心的善举。校长冒着蒙蒙细雨给学生行拨穗礼的画面,一时暖哭了无数网友。
【湘语文简评:开篇概述新闻事实,提出中心观点】
 
其实,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有迹可寻。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王功娜之前因车祸致残,无法参加毕业典礼,校长等人驱车四个多小时,专门前往柞水为她授予学位。校长说:“让每一位同学感受大爱的力量,这是我们挚爱的这所大学的道德价值观。”
【湘语文简评:回溯多年前的“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诚然,大学见证了学生四年的成长和蜕变,在学生的求学生涯里,她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在无形中对学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校以身作则,真心地关怀并善待每一位学生的善举,正如春风化雨般教导学生何为大爱。一场独特的毕业典礼不仅会被参加的学生一生铭记,也会形成一届学生的集体记忆,并将学校的宽容与博爱延续。
【湘语文简评:阐述、评议学校“善举”的育人价值】
 
学者周濂曾写过一篇文章《大学校园中的无名氏》,这篇文章则反映了学生在大学里缺失存在感的弊端,他们在这里找不到任何归属感,像小马驹一样东游西逛,这也直接导致校园缺少了人情味,想来这个问题在大学早已成为了普遍现象。或许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学生太多根本就顾不过来,不能为一个人搞特殊化……听多了,也麻木了,自然对这种无名氏的状态习以为常。而华中农业大学此举无疑为各大高校做出了表率,每一位学生都是学校独一无二的作品,他们理应被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善待。
【湘语文简评:从学者文章联系到当前实际,指出“校园缺少了人情味”的现状,与前文提到的高校“善举”形成反差】
 
除了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最近还有许多高校纷纷为学生做出了暖心举动。比如说,中国地质大学为全体毕业生量身定制毕业纪念戒指,电子科技大学为学生制作嵌入芯片的钥匙,西安交大辅导员为800名毕业生手绘毕业纪念短袖作为毕业礼物……这些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推出专属纪念品的善举同样体现了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文关怀,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宝贵的记忆,更能将这种关怀传递下去。
【湘语文简评:围绕“善举”,关联延伸,列举高校更多的“暖心举动”】
 
当下一个毕业季再度刷屏时,真心希望各大高校的学生们不要再秒变柠檬精,只能空空感叹一句:“别人家学校。”争取像《中国青年报》主题报道下面的第一条留言一样,骄傲地喊出:“这是我学校!”
【湘语文简评:对比式地提出呼吁,有所展望】

总评:这是一篇典型的“引议联结”式时评:引出新闻事实,分析评议事件,联系社会实际,收束总结全文。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值得高中生朋友学习借鉴。

有关作者

图片

尹凯,

97巨蟹女,

爱写作,

爱幻想,

渴望写出感动世间的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