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治疗癌症及肿瘤有特效

 wbxzq 2021-05-11
黄芪是大名鼎鼎的中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它又名绵芪、黄参、血参、人衔,属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种植生长较多。

图片

黄芪的药理功效
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作用,被人们广泛服用。市场的需求造成大量采挖,近年来野生黄芪数量急剧减少,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黄芪药用、食用有2000多年历史。常见的使用方法就是泡水、熬粥以及煮汤。黄芪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黄芪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阴亏的消渴等症。黄芪泡水可以起到温补作用,可用于体虚(虚胖、肉松者)、中气不足、老年人、大病初愈、手术后、放化疗后情况,但值得提醒的是,作为中药,黄芪还是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才安全有效。
现代医学对黄芪的研究发现,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文献报道黄芪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辐射、抗衰老、改善心功能、抗病毒、利尿、抗血小板聚集、保肝护肝、降压、调节血糖、促进机体代谢等作用。近年来有研究报道称黄芪有抗癌功效。

图片

黄芪补气生血,防癌抗癌少不了
癌症不是单纯的实证
从临床上来看,癌症病人都伴有免疫功能下降及气虚、血虚等表现。有的癌症病人表面上看似乎体质好,但从实际上却有大量虚证的表现,可以说这是典型的虚实夹杂症。
根据这些特点,专家发现黄芪是目前公认地既具有抗肿瘤活性,又具有补气生血功效的良药。黄芪对各器官的癌肿均可应用,手术前后用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手术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放疗、化疗期间用黄芪,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增强病人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中药黄芪的使用方法
黄芪既能补气,又能生血,气血足,鼓舞正气,以抗癌瘤。黄芪可单独使用,常用量为10-15克,大剂量可用到50-100克。另外,中药黄芪还可与其他中药同用。黄芪可配合野山参、白人参、生晒参、西洋参、红参、党参、白术、茯苓、大枣、当归、熟地等中药同用。
黄芪---癌症治疗中的特殊功能
据资料记载,黄芪有补气健脾,升阳固表,利尿消肿的作用,是一种常用的扶正药物。在对癌症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它在癌症的治疗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效能。
晚期癌症,不少病人虽无腹水,但也面浮肢肿,其实,只要能用药控制住肿瘤,同时在汤剂中加用30-50克黄芪,亦能在3-5天内改观。
晚期癌症胸腹水,在汤剂中大剂量加用黄芪,同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许就是黄芪的利尿消肿作用。
黄芪为补气圣药,气行血就行,血行水也行,气血津液都运行正常了,以上症状自然就会好转,病就好了三分。
在现代研究中发现,黄芪没有直接的抗癌作用,也就是说,黄芪煎液在实验容器中杀不死癌细胞,但是,研究又发现,黄芪在体内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临床发现,一些在实验容器中具有强烈杀癌效力的药物,进入体内反而没有抗癌作用了,人们没有忘记,一些国家借助经济优势,对几乎所有的天然药物在实验室进行了抗癌试验,筛选出了一大堆抗癌草药,还排列了抗癌效果顺序表,但到头来,也只能成为一种参考。传统中医用药,主要为口服给药,药物必须经过煎煮,再进入肠胃的消化吸收,这一过程,往往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药物的原有成份产生了某种变化。同时,药物还要按归经进入某一特定部位。
所以,我们不能仅凭体外实验结果来评价一种抗癌药物,否则就会走入歧途(现代高科技的提炼和新的给药途径暂不讨论。黄芪在体内的特殊抗癌效能,据认为是黄芪能显著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结果。是否还有其它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松友饮”颗粒是汤钊猷院士带领科研团队,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试验和临床验证,筛选出最佳组方和剂量,成为不可复制的中药小复方,“松友饮”最新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No。2004CB518708).

  相关研究在美国著名癌症权威杂志《BMC Cancer》《J Cancer Res Clin Oncol》与国内权威杂志《肿瘤》,《中国中药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等杂志上发表文献10余篇! 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

坚信汤钊猷院士抗癌理论, 提倡中国式抗癌,改造人体内环境,防止癌症的转移和复发,带瘤生存, 消灭和改造并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