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芽所教给我的

 麦芽公益悦读馆 2021-05-11

 说起与麦芽初识的日子,距今也有一个多月了。说长吧,却仿佛一切都还是初见之时的样子,说短吧,却很多东西都已被时光掩埋,有时还得看看照片,才能拾起点滴记忆。好吧,与麦芽的相识,就是这么地不经意,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又真切。

 依然记得与洪哥第一次见面的那天,与他寥寥数语间,发现他是一个学识极为渊博的人,最起码,书应该看得不少,这个或许跟他是图书馆馆长的身份有不少关联吧。当时也没有对他有特别深的印象,但是一直到后来慢慢与麦芽有了更深的接触、与他有了更多次数的交谈和相处之后,才发觉他其实也甚不容易。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买单”,选择了所谓的梦想与自己想做的事之后,所背负的不理解与指责就从未缺席。但是当我们转念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沿袭着旧路在前行,不曾有人站出来“断”路的话,我们又凭什么走出新的路呢?正是有了不少像洪哥这样坚持着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的存在,才有了麦芽这类公益组织的存在,也才使得我们这些追随者,有了信仰的对象。

 而如果在认识麦芽过程中,洪哥起到的作用是给了我一个欲望去了解麦芽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个夏令营,就是给了我一个充分了解麦芽、认识麦芽的机会。在两个夏令营开营之前,自己对于麦芽有的定义,也就仅仅局限于图书馆这个狭隘的范围以内。但是在两个夏令营开营,自己也有幸亲自参与部分工作之后,我才发觉,麦芽应该有个更加宽泛的定义——以教育为主的公益。

 两个夏令营,主题都是海洋,他们给我的感觉却也是尽不相同的。小学的夏令营,五个志愿者来自完全不同的学校,或许之前有些是认识的,但在这个夏令营之前,她们并算不上一个团队;初中的夏令营,一个在学校申报了项目的,早就通过学校各种选拔机制选出来的尖子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三下乡”实践团队。说实话,从我一开始时候的想法上来说,我其实是挺不赞成以“支教”之类的方式来进行三下乡的。因为这些年来,我陆陆续续间,看过不少短期支教而给孩子带来的长期的负面后果的报道,譬如志愿者离开后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譬如志愿者过于功利性,任务性地支教等。所以两者相比之下,我更加偏袒于前者——目的单纯,而实在的志愿教育活动。

 我也曾经跟洪哥表达过自己的这个疑问,他给我的回复很明确,后来也确实做到了——目的可以不单纯,教育却可以控制。虽然他当时的原话不是这样的,但是我最终的理解就是这样。的确,在两个夏令营的过程中,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我都看到了孩子们的天真笑容,看到了孩子们参加夏令营前后发生的喜人改变,看到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志愿者的无私与勤奋,以及更多更多的我没有看到的一切。我一直笃定地认为,这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麦芽公益掌舵掌得好。当然,这其中我并不是否认志愿者们的付出与初心,我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可以理解为:当两个夏令营依然如之前那般进行,但是没了麦芽在这其中的引导作用的话,它们会走向哪里?我不清楚,相信谁也不能很确切地给出一个答案,但是,这确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或许,思考之后,你便能明白麦芽与教育的联系。

 好吧,我也不知道麦芽创始人——洪哥眼中的麦芽是什么样的,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麦芽在这个暑假,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而受到教育的,也不应该仅仅是那些学生,而应该是每一个参与了这件事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