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愿意来麦芽搭建这样的平台吗?

 麦芽公益悦读馆 2021-05-11

我做过不少的兴趣社,从文学类(诗歌社、写作社)到运动类(骑行社、围棋社)到生物类(昆虫社、花卉社)到兴趣类(手工社、书信社)等,并不是我对这些都有研究,足以做它们的导师,而是因为有学生的需求。既然有需求,当然就有市场;既然有市场,当然就有社团。

最鼎盛的时候,八个社团同时开放,每每看到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话题而发生讨论、争辩时,我总有几分窃喜。我个人是不可能同时打理一个图书馆外加各种活动课程再加上八个社团的。甚至加多一两个社团,都觉得时间分分秒秒在抢道。所以,一开始以来,社团的管理都是放手给学生自理。学生自理社团,对于大学生是司空见惯,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我离开当地之后,还有几个社团“生存”了下来,在原社长(有的已经换届)的带领下,持续绽放着。

在来到东海岛的日子里,办社团的心思一直都挂着。每个地区的孩子都带有其地域的特殊性,从一年的观察以来,办社团的条件也渐趋成熟,我这颗躁动的心又开始浮躁起来了。

那么,麦芽这次想办什么样的社团呢?文学?音乐?手工?还是……?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许久。

找对的人,做正确的事。一直都希望是因人而成事,有了什么样的人才根据他的特长做他舒心的事情,那么他不仅能把所长发挥,且可能会身心愉悦轻松自如热情饱满激情四射口沫横飞神采飞扬。那么,无论是这个人还是他的社团,都将因他而焕发。

而这个人是学生吗?是我吗?我!肯定不是!学生!有可能是!但其实我的第一选择是大学生!由一个或数个大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和中学生建立对接的兴趣社团,双方平时各自在各自的学校里学习,定期聚在一起交流、活动。

大学生充当的是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他不仅是一个志愿者,他同时也是一个成长者。他在和学生交流的同时,就是一种自我的成长。更何况,为了自我的成长他所付出的努力呢!

我一直没有把社团的主题定下来,也是因为我无法确定能找到什么样的人(或团队)。我不希望社团的存在只是心血来潮的一个产物,它应该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和延伸性。即使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去预期过多,但这是它的方向!

就像冬夏令营一样,志愿者和学生之间,并不是高低关系,而是平等对等的关系。它们是一个相互递补成长的共同体。

我总会因为自己喜欢讲课而想起一句话:好为人师。那么如何才能“好为人师”呢?追根究底,何尝不是自己要不时地鞭策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不断地成长,才能“为人师”。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进步呢!

我希望能找到这样的志愿者:有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心;愿意分享的情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挑战自己的勇气!

我不知道会不会找到这样的志愿者,我也不知道他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社团,但我愿意憧憬这个社团——它不是大学里的任何一种社团,而是一个完全不一样体会的社团——有一群当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起为一个梦想而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