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银行4.0时代的生态圈

 殷国辉 2021-05-11

偶数科技

偶数科技

已认证的官方账号

关注他

25 人赞同了该文章

在上期的文章《银行,如何赢在Bank 4.0时代?》中,我们就Bank4.0中的一些概念进行了讨论。可以发现,银行代际间隔正变得越来越短。银行3.0的提出是在2012年,6年后 4.0概念被提出。

在感叹银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我们结合金融行业和大数据行业进行了一些观察,希望能给朋友们一些启发。走向未来需要了解过去,我们先回顾一下银行过去与现状:

1、银行是如何被落下的

从银行3.0开始银行就一直在提升离柜率,换成用户视角就是不用去银行排队,在家就可以用电脑与手机使用银行的服务。由于银行在3.0时代没有及时从账户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中心,刚好从2012开始又赶上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银行渐渐地失去了客户对银行的粘性与控制力。

等银行开始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这条路上时,互联网公司已经牢牢掌控了从社交到购物的各大入口。我们先来看看用户在什么时候还会用到银行服务

1) 银行的网点:除了必须的开户补卡外,客户能不去就不去。

2) 无人网点/ATM:现金使用越来越少,取钱频次大幅降低。

3) 网银/手机银行:登录过程繁琐,转账还要对方账号,不如支付宝微信方便。

可以看到目前用户对银行的概念慢慢变得模糊起来,正在渐行渐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先了解一下用户在日常中用到的金融服务有哪些,如下图:

从图中看到个人金融融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看一下用户日常金融会用到什么金融工具,如下图

可以发现个人生活金融服务基本被互联网公司垄断,用户基本不会用到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虽然互联网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背后都是银行提供支撑,但互联网公司已经把银行与用户已隔离开了。银行的业务正在被互联网公司慢慢的蚕食……

可以看到银行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

2、银行发展背后的一些问题

银行1.0到银行2.0过程中,银行一直是行业的顶尖的存在,为什么银行3.0时银行失去自身的优势呢?当然这个问题有分析起来一篇文章可能不够,我们简要总结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决策慢: 因为有数据支撑,很难做出判断

开发慢:审批流程长,原系统复杂,牵涉面广

失去用户渠道:早期为了获客把银行的渠道开放给互联网金融公司

创新不足:线上线下渠道封闭,信息无法共享

没有自身生态:银行一直是被动连接,没有主动通过金融连接外在生态

3、为什么Bank4.0是银行的重要机遇

随着互联网金融公司“爆雷潮”的产生,整个金融行业开始回归理性,人们已经发现互联网金融的一些不足。例如高风险、监管弱等等,而这恰恰是银行的优势。如通过对已有资源的调整和重组对银行来说是在Bank 4.0时代超越的基础。

l 更强的风控能力

互联网公司等非传统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业务,风控一直是个难题。而银行具备完善的风控团队和网点,具备相对完善的风控能力。

l 银行IP深入人心

虽然一些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产品拥有互联网消费入口优势,但提到消费金融,消费者最信得过的还是信用卡。尤其是在线下消费、中等偏上金额消费信贷的时候,消费者更多想到的还是信用卡,因为消费习惯和用“信用卡”借钱的思维根深蒂固。

l 更丰富的政府资源

大部银行的大股东是政府,政府发展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服务于本地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较为密切,在各项业务的发展上较容易获得当地政府的政策与资源的支持。

l 与大企业良好的合作基础

当地的大企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融资,银行是早期融资最重要的入口,因此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是有深厚的合作基础的

l 资金雄厚

银行本行就是管理的机构,换句话说银行不差钱

l 银行是合法经营钱的机构

对钱的管理与运作银行的持证上岗的,不像互联网金融大部份业务是没有资格做的。

l 网点众多,具有地缘优势

城商银行在其经营地区和范围之内有较为密集和完善的网点及营销渠道,相较于大型银行更了解潜在客户的需求,并且与客户长期的关系积累使客户的黏性更高。

4、银行如何在Bank 4.0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以金融服务为核心构建银行生态圈

首先银行应该将金融业务加入到实际金融场景中才能将业务拓展、渗透,包括帐户管理、存贷汇、清算核算、风控控制、贸易金融、交易支付、跨境支付等产品,和普惠金融、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衍生品设计与交易等服务。

银行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金融服务在医院、学校、交通、政府、社区等线下场景中建立生态圈,反哺线上。银行通过生态圈可以打破互联网金融的渠道封锁,把金融服务触达到更深入的场景中,使金融服务无感的融入到生态场景中。

为什么要构建银行生态圈

银行通过与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机构进行跨界合作,双方不仅基于产品与服务功能实现互补,而且在用户体验上也注重协调与一致,使客户通过货币交换可以简单方便地获取商品服务的同时,还享受到了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

从客户体验角度来看,与具体场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金融服务相对于与独立的金融服务更为简单与顺畅,客户会很自然地认为在这样的场景下是需要这项金融服务的,也更加容易接受这样的金融服务。

以银行为核心的生态应该是什么样子:

以银行为主

· 主动切入到各行业

· 以银行APP为主要入口

多场景融合

· 多场景提供衣食住行各类服务

· 各场景可以互相打通,协同工作

全渠道

· 以银行网点为轴心形成服务圈

·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多渠道服务客户

数据和AI

· 通过数据了解客户

· 通过数据连接生态

· 数据和AI参与到交易的方方面面

以银行与医院为生态为例

目前很多银行与医院都有合作,特别是城商行。银行与医院的合作有天然的优势,但目前大部银行在与医院合作过程中,只是帮助医院提升IT水平,建设挂号缴费终端、开通网上挂号等,也就是说银行与医院的合作只有中间业务,最终是为了拉到医院的存款、代发工资和开通支付通道。银行没有把与医院的合作当作一种生态环境进行经营。

在生态经营中银行需要把自身的金融业务无感的融入医院的流程,这样才能使银行、医院、个人等三方交互在这个生态中有良好的体验,实现共赢。

从上图可以看到,银行在医疗生态中,可以获得客户的粘度与资金收益,医院获得社会效益与工作效率的提升,患者获得了友好的体验与节约成本。银行与医院的生态交互过程中,银行可以获得大量的客户数据:

银行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整合与治理,可以更完整的还原出客户画像。

银行通过数据整合与AI预测,可以更精准的发现客户的金融需求。

这样客户就可以在合适的时候自然的使用恰当的金融产品。

在银医生态中,金融服务是无感的融入到就医过程中。从下图可以看到,银行的小额贷款产品出现在了用户最需要的场景中。

以上银医的例子也可以推广延伸至其它行业,如交通、教育、政府等。

银行在向Bank 4.0的过程中,生态建设离不开业务的场景化、数据的整合与AI的支撑。

总结

  • 从各种渠道(移动设备/社交网络/传统服务)去追踪和了解你的客户

  • 让银行更简化和更透明

  • 进行数字化转型,用数据驱动银行的业务

  • 建设银行自身生态圈

发布于 2019-06-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