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战国战争不断,可为何被称为“村长战争”

 安喜的空间 2021-05-12
春秋战国风云变幻,动辄数十万大军厮杀;日本战国混战多年,却以小规模冲突居多。
中日的古代战场怎么差距如此之大?这日本战国的“村长战争”,其实也是被诸多客观因素所影响,导致大型战争极少,即使是大规模战争也难以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战相比。
图片
01、割据一方的战国大名过多
日本中世纪时期,由于多年的混乱,日本战国大名蜂拥而起,各自割据一方当土皇帝,粗略估计有100位左右,还有诸多地方豪族拥有自身的武装力量和地盘。
这样一来,原本有限的人口就被分割得太细,一般的战国大名所统治的人口为10-20万之间,再除去老弱妇孺以及农民等人口,各自的战争有效人口就不多了。
毕竟人口不多就很难有大量的兵力,而经济力量本也有限,一些比较穷的大名没有那么多钱粮,更是养不起那么多兵。
当时南北关东合起来也就200万人口左右,而被各大名割据后,其实各自的也就最多不过20多万,且大名们主要驻守在天守阁,周边的町也就相当于村落,又没什么大型城墙,给人们感觉大名就类似村长。
图片
著名大战如川中岛合战第四次对阵,这是五回合的川中岛合战中最激烈和悲壮的战争,“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亲率16000人的大军,“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则率领18000人的大军。
作为战国中期的最高实力担当,除去战场的后勤和其他酱油势力,这场神仙打架的兵力总和也不过就4万人左右。
因而其他势力手头能固定参加战争的武士也就不是特别多,一到打仗时,还有通过临时招募野武士、拉拢友军、豪族参战的形式。
这也决定了一位战国大名手头有数万的兵力就算不错了,一场战争能打几千或1万人就是很强力的战争了。
图片
02、政治因素也影响了战争形势
在混乱的日本战国,就算给你5万兵力,也不敢全部丢出去打仗,因为背后的政治因素过于复杂:
一是边境压力重。因为战国大名多,那相邻的对手自然不少,就使得大多数战国大名都面临着边防压力,要想集中兵力攻打一方势力是不靠谱的,必须预备人马防备多方势力。就如武田信玄,周边都是什么狠角色?
几乎没有好果子:上杉谦信、村上义清、真田昌幸、长野业正、北条氏康、今川义元,都是很可怕的人物,当然,其他人也同样。
图片
二是提防友军。在没有道义的时代,就算是盟友,也随时会翻脸,能跟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一样的联盟可没几个,就如松永久秀,没两天就要来个造反、背叛的。这给三好家、织田信长都造成过大麻烦。
三是拉拢土豪。这里指中小豪族,这也是战场的重要力量,就如村上义清,这类人是很强大的。但在夹缝中生存的他们随时会背叛。
这些政治因素也就决定了战场不会派太多的军力,总要留点家当吧。
图片
03、独特的地形限制了大规模战争
日本自北至南的四大岛屿是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4个主要的岛屿,这即是日本国土的主要构成,国土的割裂下,除了本州岛,其他3个岛都难以支持大规模战争。
而日本的重点位置也是在本州,所以关原合战等日本战国仅有的大规模战争都在本州爆发,关原合战中东西二军总兵力约20万,算是日本战国少有的大规模战争了,但这是战国后期的情况。
回到战国中期,日本国土约75%属山地丘陵地带,小规模的山间盆地及平原散布全国,而平原面积大多都是小规模的冲积平原、海岸平原和洪积台地,面积也不大。
除了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等势力的范围比较适合发动大型战争外,其他的势力大多处于山地、海边的较多。
这些地形也实在不利于大规模冲突,更利于奇袭,这样一来,就算出动大军进攻也不一定就有利。
图片
结语
日本战国其实有很多场战争,但是小规模战役较多,相比之下,大型战争倒不是很多了,即使有,一场战争能调动10万左右的兵力参战也是罕有的。
总而言之,日本战国大名较多,分散了人口,导致各势力人口数体量不大;政治因素复杂,导致各势力不敢随意派出大军出征;日本的特定地理环境,使发动大型战争的客观条件不足,这些都就造成了人们有日本战国其实就是“村长战争”的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