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九之舆论杀人:不论多么同情,不要偏信一方

 heii2 2021-05-12

Image

成都这种事情,其实是最典型的民事纠纷。说白了,就是家长失去孩子后,与学校发生了民事纠纷,这种纠纷其实是最难处理的。

过去,我在基层遇到过很多民事纠纷,双方都是情绪激动,非常不理性,情绪波动很大,但是,单方面的说辞大多数非常不靠谱。

在这个事件中其实也是如此,一位母亲失去了唯一的孩子,肯定是痛苦得难以接受,她无法接受孩子死亡的现实,就很容易迁怒于照顾孩子的学校:

你能保证一个刚刚丧失唯一孩子的母亲能够做到理性阐述事实吗?

你能够保证她的言辞不被难以遏制的愤怒和哀伤影响准确性吗?

这其实是一个基层处置民事纠纷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很多法院的干部对此体会恐怕更深。

当然,谁都会同情这个家长,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丧失独自母亲的哀痛,我们无论如何理解都不可能真正感同身受。

然而,现在网上都在听母亲单方面说辞,谁都希望为丧子的母亲出头伸张所谓的正义,可是这位母亲丧子心痛、天塌地陷的,还哪有多少理智可言?我想,就像所有失去至亲的人一样,她大概率沉浸在无法接受现实的情绪中,谁会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自杀了?哪怕她真的看到了视频如此?

在这个过程中,你绝不能指望她的话是客观的,更不能完全偏信于她,我们如果处置过这种民间纠纷,就会对此深有体会,更痛苦的一方在阐述问题时,往往更难不受情绪影响,更痛苦并不代表就更可信。

说起来,网上的谣言不值一驳。诺大的学校杀害一个小孩,有必要在上课期间去大费周章吗?

所谓的出国留学名额更是扯淡,这东西有多少利润价值?值得动员全校配合去杀人?太笨拙了吧……

这些谣言谁信谁脑残,这种大概率是几个学校孩子道听途说,或者外人炒作猜测所致。

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学校处置这种问题的方法,学校说是事业单位,恐怕也没多少主动性和责任心去给解决舆情事件,无非是想甩脱责任,少赔钱而已,但这种颛顼心态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进而牵涉到信任。

说起来,以后遇到舆情事件,基层一定要尽早公开资料,取信于人,否则社会舆论被谣言带翻了方向,纠偏就会非常困难。

希望国家以后能够给应对舆情危机的信息公布设定一套专门的流程,从而确保信息公布的可信性、及时性,不再这样被动。各个社会舆论要给政府机构更多时间,我相信他们会慢慢整理信息,公布更多更详实的资料,在这种事情上要耐心,不要轻易下结论。

官方媒体的发声目前为止是挺好的,国家不能背离道义典范,当然要展现对母亲的基本态度,同时也督促民间舆论给当地机构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信息的不断公布,我相信,随着信息的不断公布,社会舆论会慢慢平复下来。

我个人可能是基层相关工作做得比较多,一向极为厌恶各种不负责任的民粹激进,但并不是没有同情心。说起来,有时候真是服了现在的自媒体,为了流量,遇到任何事情,各种仇恨言论,各种谣言,真是有人敢说,就有人敢信,逼得别人去做恶人。

谣言泛滥说明什么呢?表面上说明很多人本能倾向于相信更坏却不靠谱的说法。这并不是说明这些人蠢,这些人事实上不蠢,他们只是装作相信这些荒诞的言辞,并借题发挥而已,这几天出现很多借题发挥,不能当孤例看待。

这真正表明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那就是K型复苏下,贫富差距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才是需要值得重视的地方。

欢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Image
点击二维码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