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娃系列]想教孩子数学?别那么死板

 12345csdms 2021-05-12

原创 大陆博士 大陆的星辰大海 2019-04-26

昨天群里有低幼宝宝的家长抱怨:大陆老师怎么都不写低幼的文章?

想想也是,既然现在思维培养已经从低幼开始抓起了,我也不能厚此薄彼,赶紧趁着现在奋起的劲儿计划计划。

不过教小娃,不,其实是教小娃的家长,最让我觉得头疼的是:各种状况,接二连三,这个那个的,一会儿难了,一会儿简单了,一会儿娃不感兴趣了怎么办,一会儿是会不会禁锢孩子思维了,你说可以灵活吧,家长又说我不知道怎么灵活,恨不得每个人都定制一套个性化课程。

这个问题我考虑几年了,以前无论是研发课程,还是培训教师,最费劲的部分其实就是既要标准化,又要有弹性,面对完全不同的孩子,要用同一套课程,还得上出不一样的“烟火”,那可真是为难教师,为难我~

现在好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交到家长手里了,现在你们教自己孩子了,就来见识一下小娃们有多能折腾你。

到底什么是“灵活”?

稍微花了一点时间,找了一个例子,来作为这个系列的开头。下面这个活动,选自台湾光佑出版的一本书《玩艺术学数学——幼儿数学教材教法》,许多年前我用来研发课程,教线下机构老师用的。

图片

图片

可能有家长立马要去淘宝京东搜了,但我其实并不推荐家长使用,这本书里的活动基本上只适合于幼儿园老师用,或者有经验的数学老师用来参考,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活动的。

为什么说不适合家长用呢?因为家长普遍过于死板,对不起,我说话比较直接——大多数家长只会照着书本123的教,甚至问我问题的家长,也恨不得所有问题我都告诉她123,然后她照做就可以了,只要需要自己稍微动动脑,想一想,或者拐一个弯的,都会觉得吃力,麻烦。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是这种类型的,那就别买书了,尤其这本书。

我挑选了这个活动来讲,因为这个活动中,有足够多的看起来跟数学相关的内容,现在数学都到了2岁孩子要学的时代了图片图片为了“迎合”一下家长们这种功利的思想,我不得不挑选这样一个活动来举例。

首先请看活动页右上角提示,3+,这个活动比较适合3岁以上儿童进行。

再来看,其中有哪些数学相关内容:

第一、计数。数钮扣123是计数。

第二、分类。钮扣分成大和小。

第三、排序。第一排,第二排,或者第一张第二张。

第四、模式。无论是123递增1,还是彩色纸片的排列都是模式规律。

这四个方面,其实就足够我们做文章了。

家长请不要一上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照书教孩子,一步都不拉,这样很死板,我们不要这样无趣好吗,下面要讲的就是怎样灵活地调整难度系数~

分类活动的调整

有的家长看到书上写钮扣,于是一上来就开始焦虑:

“我家里没有那么多纽扣怎么办?

“我要拆多少件衣服才能集齐20颗钮扣呢?

“我没有大小不同的钮扣怎么办?

“我家纽扣是花的,条纹的。

“上次我女儿把钮扣抠下来,差点吃进去,吓死我了。

“对啊对啊,这个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

“我每次都把孩子衣服上的钮扣重新缝一遍的。

*&%¥......接下去谈的就不是数学了

我知道家长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跑题能力也是惊人的

但STOP

不就是一个分类吗,请不要这样纠结好吗~

如果你家的钮扣是花纹的,那么就按颜色花纹分;

如果你家的钮扣是不同形状的,那么就按形状分;

如果你家没有钮扣,那么就用瓶盖;

如果你喝不了那么多水或果汁,那么就用毛线;

如果你说“没有毛线怎么办”,那么就请你把家里翻一遍,找几样可以分类的东西出来,OK?

难度的调整又是怎么回事呢?

无非是:分成两类简单,分成三类难;

明显特征分类简单,按照功能分较难;

分成两类,然后再分子类,更难;

你想多难都可以~

排序活动的调整

按照上面活动的提示,将8张彩色纸放在大纸上排成两行,每行各四张,活动的时候,从第一堆纽扣中拿出一颗纽扣贴在第一行的第一张彩色纸上。

看到这里问题来了,有妈妈问:

“我的孩子不是从第一堆钮扣拿出一颗钮扣的,她是从第二堆钮扣拿出了一颗钮扣的,可以吗?

“我的孩子不是从第一堆钮扣拿出一颗钮扣的,她拿出了两颗钮扣,可以吗?

“我的孩子不是从第一堆钮扣拿出一颗钮扣贴到第一张纸上的,而是从第一堆钮扣拿出了一颗钮扣贴到了第二张纸上,可以吗?

“我的孩子。

我不说了,你可以想象一下,还有家长会继续问各种问题。

这里,孩子怎么拿,从哪里拿,贴到哪里去,都不是重点好吗,你只要用任何方法,让孩子能够理解你说的第一,第二是什么,都OK,比如:

你可以在孩子贴完后问孩子:这里第二张纸上钮扣是不是多了一颗,你数数?(你语言问,但不要指,你通过孩子去数哪一张纸上的钮扣可以判断孩子有没有听懂你的序数词)

你也可以增加难度变成,这里第二排的第三张纸上的钮扣好像缺了一个,或者第一排的第二张纸上的钮扣没有贴好,请加固一下。

重点在,你与孩子的对话是围绕着活动本身展开的,并没有一丝考孩子的意思,但你已经掌握了孩子有没有听懂序数词;如果孩子没有理解,你也可以接着活动很自然地引导孩子去认识,第一第二在这里,这是第一排,那才是第二排等等。

如果你要简单,弄一排就可以了,如果你要难,弄两排,你愿意弄三排也可以,只要孩子胜任。

模式活动的调整

123是递增,活动里介绍,每一张纸上贴的钮扣数量不同,这个时候肯定有家长开始吐槽:哎呀,这么简单啊,我家孩子早就会数100了,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不是太简单了?

那我也要吐槽一下,拜托,不要那么死板好吗,书上说123,你也123啊?自己不会调整一下吗?246也可以啊,就算你要10,20,30,也随你咯~

理解核心是什么,OK?

贴钮扣,按照一定的规律贴,如果孩子一开始不懂得递增,很简单,先贴一摸一样的呗,然后你可以贴一个 和孩子不一样的,让孩子来找找你贴的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你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在你贴的画上面添加,还可以融入角色,比如熊宝宝要吃一罐蜂蜜,熊妈妈要吃两罐蜂蜜,熊爸爸要吃三罐蜂蜜,所以我们要挨个儿增加一点哦~

计数活动的调整

1颗钮扣,2颗钮扣,3颗钮扣。

1张纸,2张纸,3张纸,4张纸。

如果觉得太简单。。。(我其实无力吐糟家长如此看重数字大小这件事。)自己把数字变大吧~

但要注意,对于还是低幼时期的宝宝而言,数字大小的确差别挺大的,在活动时,家长请依照孩子当前能够计数的范围提供相应的物质,不要因为数字加太大,而让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

现在,“教孩子数学,别那么死板”,你是不是理解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