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门书香“克勒门”

 克勒门文化沙龙 2021-05-12

2018年8月18日,初八,狂风暴雨过后的上海却在一个地方汇聚了一股热——上海书展读书热。


这一天,“克勒门”掌门人、著名作曲家陈钢带领“克勒门”的新老朋友,来到上海书展友谊会堂三楼,5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同我们往常的沙龙一样,台上台下名家云集、嘉宾熠熠。

今年是第15届上海书展,是我们“克勒门”第5次参加,带来第15本“克勒门文丛”——《艺·述》。

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今年已80岁、从艺60年的梁波罗老师。谁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你看,它还是会温柔待人的。

1960年梁老师以《51号兵站》里机敏、睿智、果敢的“小老大”梁洪为观众熟知,文革十年占据了他表演生涯的黄金时代,他又属于青春小生类型的演员。年龄的增长给他带来了难度,但他没有止步,《蓝色档案》中的李华、《小城春秋》中的吴坚、《子夜》中的雷鸣……每一个角色都看到了他的努力。

我们截取了梁老师不同年龄段饰演的片段,一睹他的风采吧。

▼▼51号兵站、子夜、澳门风云▼▼


梁波罗人缘特别好,书展现场,他的好友演员赵静,化身梁老师的粉丝,献花又献唱了一曲难度颇高的《雁南飞》。

赵静与梁波罗还曾在电影《闪光的彩球》中饰演过夫妻。

之后梁波罗还参演了众多电视剧,90年代起风靡上海滩的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里饰演老娘舅的大女儿慧芳的丈夫刘益民。

书展现场,慧芳的扮演者,上海沪剧著名女演员马莉莉献唱《风雨同龄人》。

梁波罗多才多艺。五十年代中叶,加入了京剧名票杨畹农先生创办的“梅剧进修会”,结交众多戏剧名家,也深得真传。此外他还找到越剧、黄梅戏沪剧评弹的名家学习,加之个人天赋与苦练,竟能经常登台献艺,一字一句颇得戏曲界好评。

梁波罗还是新中国电影演员出版歌曲专辑第一人。1980年梁波罗开始涉足歌坛。他在拍摄电影《子夜》之余,参加了上海歌剧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芭蕾舞团举办的音乐会,由于他的演唱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情绪真切,18场演出场场爆满。半年后,他在上海电视台中秋文艺晚会上演唱了歌曲《卖汤圆》,从此他作为歌手的形象广为人知。

▼▼一起来感受梁波罗的多才多艺▼▼


其实这本《艺·述》已是梁波罗的第3本书了,一切都源于梁老师不变的文学梦。

在去上海戏剧学院前,梁老师还收到了华师大中文系递来的橄榄枝,这一念之差就是我们女当家阎华的师兄了啊。

现场,声音表演艺术家曹雷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梁波罗的散文《我的戏曲情结》节选。

通过曹老师的朗读,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个老艺术家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对向往舞台的人的一些贴心话。这本《艺·述》传递的就是这样的真善美。

此次被观众大呼“超值”的见面会,除了有梁波罗的新书发布,还有我们“克勒门文丛”的作者悉数来到现场。


知名作家,张爱玲研究专家,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主持人淳子用她美好的声音、精彩的文笔为我们带来独属于上海的故事。

SMG主持人、我们“克勒门”的女当家阎华,策划并主持了整场活动。

小克勒听我们的读者说:“随着依依不舍退场的人群,听到不绝的赞叹。读者们毫不吝啬地用了许多“最”来形容,'这是书展以来我看到最高雅、最别致、最有腔调、参加人数最多、最热烈、最精彩的活动!’”

上海话中有一个字“jiá”来形容阎华,那是再贴切不过了。她把“克勒门”文化沙龙里的10场关于上海的美编织成《克勒麗梦》。(而关于她的故事戳这里→24年前她为上海点燃圣火,今天她要让上海之美薪火相传!

上海的译制片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是许多人第一次通往新世界文明的桥梁,也是这座城市一道响亮的声音。

我们“克勒门”特别为此做过一场沙龙,那个年代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却制作出如此多的经典,背后包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上译厂的辉煌与悲怆,尽在刘广宁、潘争母子的书中。

刚从地中海回来,晒黑了一大圈的著名声音表演艺术家、译制片导演曹雷,受父亲著名学者曹聚仁的影响,酷爱旅游,近20年的行程让她几乎去遍了能去的地方。她的《随音而行》《随影而行》,包含了许多旅途中的点滴,让我们跟着她的声音和足迹踏遍世界。(她的故事戳这里→一对“别人家的”姐弟,曹雷与曹景行

全国唯一一位美育特级教师王圣民,活动结束后激动地拉着小克勒的手说:“这次来参加活动的读者真的非常棒,现场那么多人却井然有序,我在埋头签书时,再累都要抬头感谢他们。”

年近80的王老师也是我们女当家阎华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老师,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播美好。(王老师的故事戳这里→这个上海的市重点中学老师有点特别,专教学生如何变美!

关注我们“克勒门”的读者对林秉亮这个名字不陌生吧,他义务地用手中的相机当起了“克勒门”的见证人,而这一做就是近5年。《冬天的童话》是他用镜头诉说的7位上海的“90后”艺术家的故事。

当你静静看着这些艺术家的照片,你会发现他们的每一道皱纹、每一个表情、每一根白发似乎都在诉说着故事,而透出的其实是上海永远不老,“克勒”永远不老的精神。

“克勒门”的主创之一、艺评家、画家、媒体人林明杰原来在30年前作为实习生,跟着电视台的一个老记者采访的第一位嘉宾就是梁波罗。

(林明杰的故事戳这里→听说IPHONE这妖蓝配妖红的壁纸他08年就开始画了

台上嘉宾娓娓道来,台下观众热情又安静,不断举起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一刻的美好。

“克勒门”的老朋友们都来了。经典947主持人虞莉娅,昆曲梅花奖得主沈昳丽,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总经理陈姝娜。

照片最右边一位,颜正安,一位美丽与智慧兼具的女子,一个集画家、演员、电视制作人、外交官夫人、慈善家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女人。曾经我们女当家阎华还特地写过她,文章戳→上海女人除了“嗲”和“作”,还有“jiá”


在最后的签名售书环节开始前,排在数百等待签名的读者队伍最前列的,竟然是沪上著名作家马尚龙老师,想拉他先上台,马老师却推辞说“排队才有意义”。

最后,欢迎大家来上海书展-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的摊位选购梁波罗的这本《艺·述》,稍后小克勒会及时公布网络购买渠道,请大家耐心地稍作等待哦!

摄影:王宗钢 林秉亮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静安区文化局

对“克勒门”的大力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