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撤侨包机应不应该收费?

 乌巢法师 2021-05-12

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海外公民的保护。印象中,每当世界上发生重大灾难时,我国都会立即安排“包机撤侨”。只不过,有没有收费,收了多少钱,一直没有人研究过。

实际上,有一些关于“撤侨”的新闻应该是误解。拉总认为可能是因为作者没有出过国,不了解机票规则才导致的。在我国,无论去国外工作留学还是旅游,几乎都需要购买“往返机票”才能成行。若地震或火山导致暂时停飞,复航之后航空公司还是会来接的。耽误的航班会安排“补班”,大多数乘客会“免费改签”到最近的航班上。所以这种情况多由航空公司解决,无须劳烦国家“包机撤侨”。

图:没回程机票,哪也去不了! 摄影:拉上窗帘

只有战争等特殊情况,航班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恢复,才会涉及到“撤侨包机”。撤侨包机有两种,一种是动用军用运输机,一种是民航包机。

军用运输机的成本很高,一般只在民航无法保障安全飞行的情况下使用。例如2011年我国从利比亚撤侨,最后就动用了四架军用伊尔76运输机,接回了200多人。

图:伊尔76大型运输机(国内没敢拍过) 摄影:拉上窗帘

动用军机撤侨是国家行为,当然不需要收费。但包租民机撤侨是可以收费的。在国际上,一般的做法是“只收成本费”,也就是不盈利。这样不影响正常的商业秩序,也不花纳税人的钱,不会有人提意见。像印度和日本,都是这样做的——毕竟如果暴利的话,容易产生“这个钱该由谁来赚”的争执。

美国有很多“非盈利机构”(Non-Profit Organization),涉及到慈善、教育、宗教、科技方方面面。因此在政府行为上,多多少少也受到一些“熏陶”。以今年二月份的美国撤侨为例,虽然大部分是大使馆人员和家属,属于“公仆”,但美国政府还是包租了一架民机,并且收取了成本费用。

图:波音747-400货机(抱歉没拍过Kalitta) 摄影:拉上窗帘

美国在第一次撤侨时包租的是一架Kalitta Air747-400货机,摆上了座椅,将约250人撤回了美国。可能是因为Kalitta的报价较低,据报道说美国政府收取了1100美元的机票钱。1100美元在那个时候相当于7700人民币。考虑到双向航程以及航空公司的检疫成本,这大致还算是“良心价”。

当时美国撤侨,我国有些不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嫌弃武汉,不够哥们儿”。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国至今并没有启动大规模的海外撤侨行动,绝大部分留学生和驻外机构都还在外国,与所在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

图:武汉机场,空灵的美 摄影:拉上窗帘

疫情反转之后,因为担心输入病例,我国民航局在三月底开始限制国际航班数量。这个措施保护了国内人民,但把留学生和海外华人挡在了门外,民航局微博因此被骂声淹没。

由于人多航班少,海外回国的机票价格暴涨,北美航线单程超过30000元。有了这个价格的支撑,我国被称为“撤侨包机”的航班也没有遵守“不盈利”的国际惯例,而是收取了巨额费用!

图:特别包机价格太高! 图片来自朋友圈

64日的华盛顿-深圳的CA818航班为例,这个被称为“特别包机”的航班,经济舱价格39194元,大大高过了美国1100美元的“非盈利价格”。有一种分析认为,是因为中国对自己人“下手太狠”,才导致美国全面拒绝了中国的包机申请,变成了现在的“两国每周各飞两班”的倒霉局面。

留学生也是中国人,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储备。倘若染病死在了美国,于国于民都很不好。美国既然当初“不够哥们”,现在咱们撤侨也能“以牙还牙”。只是,如果是普通商业航班,建议不要加上“撤侨”的名头;而如果是撤侨航班,拉总觉得价格应该低一点,最好定在1099美元。

图:“爱中国”写在飞机上 摄影:拉上窗帘

定要1099美元的意义会非常重大!因为,这样不仅能提醒美国,咱们当初同意过它来撤侨;而且少一美元,也能显示出:对自己人,还是我比你厚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