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健康课堂的主页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1-05-12
@公益健康课堂:老中医总结八则慢性胃炎方,值得收藏

1、益气温胃汤

【主治】中医辨证属脾失健运,胃阳不足,脾胃虚寒者;

【症见】胃脘不舒,隐隐作痛,脘部如坠,空腹为甚,食入稍减,喜热喜按,遇寒加重,便溏不实,神疲乏力,少食纳呆,舌淡胖大,苔薄白或白滑,或边有齿印,脉沉细弱或浮大无力等。

【方药】党参12g,黄芪30g,白术12g,山药15g,扁豆10g,白芍15g,陈皮10g,茯苓12g,砂仁5g,干姜10g,炙甘草10g。

2、益阴养胃汤

【主治】中医辨证属肝脾阴伤,胃阴亏虚者;

【症见】症见胃脘疼痛,嘈杂烧灼,知饥少纳,口干引饮,舌光剥或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细;或胃酸缺乏,胃镜检查见胃黏膜轻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见腺体萎缩。

【方药】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5g,生地12g,白芍15g,甘草10g,石斛12g,川楝子10g,半夏3g.

3、清热和胃汤

【主治】中医辨证属中焦郁热,邪热犯胃者。

【症见】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口苦且干,嘈杂易饥或泛吐酸水苦水,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胃镜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

【方药】黄芩10g,连翘12g,败酱草20g,黄连6g,白花蛇舌草15g,白芍15g,蒲公英30g。

4、疏肝安胃汤

【主治】中医辨证属肝失疏泄,木郁犯胃者;

【症见】胃脘痞满,或隐痛,痛引两胁,或攻撑作痛,舌红苔薄白,脉弦。

【方药】柴胡12g,白芍15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乌药12g,苏梗10g,炙甘草10g.

5、化瘀理胃汤

【主治】中医辨证属肝脾气滞血瘀者;

【症见】胃脘疼痛,或刺痛、锐痛,痛处固定,舌质暗红或暗紫瘀斑,舌底络脉多粗乱而长色青,脉涩滞不畅。胃镜多见腺体萎缩或伴肠腺化生、异型增生。

【方药】丹参30g,檀香10g,砂仁6g,五灵脂10g,蒲黄10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台乌10g.

6、苦辛调胃汤

【主治】中医辨证属虚实寒热并见者;

【症见】胃脘痞满,食后为甚,或隐痛绵绵,便溏,兼见烧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烧心而不喜凉饮食为突出表现,舌质淡红苔腻,或黄腻或淡黄腻,脉细弱。

【方药】半夏10g,黄连6g,黄芩10g,吴茱萸6g,干姜10g,党参12g,甘草10g。

7、化湿醒胃汤

【主治】中医辨证属湿阻中焦,困遏脾胃者;

【症见】胸脘痞闷,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漉漉,大便稀溏,身倦困重,苔腻(黄腻多湿热,白腻多寒湿),脉濡细或缓等症。

【方药】藿香12g,佩兰12g,薏苡仁30g,白蔻仁10g,苍术12g,厚朴10g,茯苓12g,菖蒲12g。

8、消食开胃汤

【主治】中医辨证属饮食积滞者;

【症见】胃脘饱胀痞痛,嗳腐吞酸,恶闻食臭,粪便异臭,舌苔厚腻,脉滑。

【方药】苍术12g,厚朴10g,山楂12g,神曲10g,麦芽15g,半夏10g,茯苓12g,陈皮10g,生姜10g。

注:上述方子仅供参考,如需用要务必先咨询专业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