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养老创业者的忠告

 AgeclubDOC 2021-05-12

我是一名86年的海归养老创业者,现已创办两家满入住率的失智失能养老机构。

自2009年,我就开始研究和尝试许多养老相关的工作;我为别人打工过,也经历过了无数次的创业失败。当年刚回国,是个简体字都不会看的小屁孩,花了整半年时间,一万多块钱,用自己的双眼双手,背包考察中国;最北到俄罗斯边界,最南到天涯海角,为寻找一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可以“all in”的去付出、为我们中国人做点贡献。带着天真的理想,我进入了养老行业,并且坚持到了现在。

一、打滚摸索

为了学习“国情”,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北京,是一个带有官方色彩的养老相关的单位。在这里我拿着2000一个月的工资生活在北京,为了自给自足,记得有个只有中午卖的四块钱盒饭,我会买两份,这样还能留一份晚上吃。最终这个单位拖欠了我三个月的工资,干了半年等于每月才领1000块钱。

这是一次多方面的磨练经历:我看见了“养老地产”的真实面貌,看见了人性的丑陋,看见自己严重的无能,但也学会了容忍。最重要的是,我更加相信养老行业的落后,是这个时代给我最大的机遇。

在那之后,我干过许多杂工挣钱养活自己的同时,找过投资人干养老院,当时还没有历练的自己,迅速败在选择错误的合伙人。

11年我创办过一个以北京为主的养老院门户网站(养老地儿,已关闭),当时最高流量每日的独立ip访问达到300-600之间,内容来源部分都是亲自线下考察北京的养老院并发布一手搜集的照片、数据与点评,让需要的家庭可以对比选择。但在B端市场不成熟、需要推广的机构却又没钱的情况下,我们没得2。关键是,虚拟的平台只能提供有限信息,寻找养老服务时的实际决策是不会通过你。找不到有力的存在价值,也就没有继续经营的必要。

通过C端信息的采集,我尝试做过线下中介服务,涉及提供从机构推荐、法律咨询到实地服务考察和搬家,可向双方收取服务费。但主要还是自己的能力、经验与精力的不足,耗不起这种低收益、周期长的商业模式。

后来发现想干养老的人越来越多了,网站的浏览者都是阅读政策和关于投资、经营管理上的内容。因此在12年我与一位当时挺牛的咨询大咖合伙,想说我对近百家民办养老机构的调研数据和经历应该也能用得上场。

这位专家的业务能力让我大开眼界,从大型保险公司到全国各地的国企或地产公司都在寻找我们的协助。致命的问题是都是一次性合作(都成了“首付”达人)。我们只有高大上的团队组建,却没有项目落地的经验。

无奈之下,我退出了那个团队,开始面向真正在做运营的机构。13年与行业内的朋友开始每月组织线下闭门邀请制、高质量的圆桌/沙龙会议,从不对外宣传,并且是针对真实在运营服务老人的机构领导者才可参加。

最大一次规模在首都体育馆内举行,原先只有30名受邀的朋友,却还是抵挡不住信息泄漏与潜水者对养老的热情关注,来了两倍的可容纳人数。通过几年累积下来的人脉,我们尝试复制类似美国那些自发性的行业协会,为行业整合资源,提供支持,促进交流。

二、务实落地

当时还没意识到,但我的创(功)业(课)之旅,慢慢引导着我走向实体经营。对于养老行业的发展机会,当下中国是个人都能说出个所以然。尤其是这两年,是个人都想干养老。

但到底从哪个切入点开始,才能找到养老市场的真实需求?养老到底是在为谁服务?ta们的痛点又在哪?最关键的,你是否有这个决心,毅力,心智和理想去为你找到的需求付出一切代价?还是像我原来一样,找捷径,依赖他人?

今天我很庆幸,在坚持了四年的摸索后,有了一些心智与性情的磨练,让我能在融资成立养老机构时,一切为零时,甚至背负着债与情,克服一切苦难将它挺过最难熬的0到1。

真正的煎熬是运营起来后才需要开始面对的,因为从0到第一位老人正式签合同的过程中,我的两位合伙人闹翻了并且果断无情退出,不仅需借款维持,还牺牲了谈了将近四年的女朋友。

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没有亲人的国家,我,就是自己最后的那道防线,是团队最后的依靠。只有在背水一战时,才能突破自己的极限。后来,一路陪我创业的小智(狗儿子)也离奇失踪。一切的痛苦,只能一人闷声咽下,擦完眼泪,还是得站起来出门继续面对一切。

这个时候发现,我才真正的开始创业。我才开始真正地在解决实际养老问题,坚持深入到三甲医院门诊学习,家家户户的探访,持续三天两夜不眠地护理最严重的的失智老人,春节过年连续7天三餐亲自下厨给团队加餐做饭,不计其数带老人看病,也为一个又一个的老人送终。

7年前的梦想终于开始在眼前呈现,带领着一个比我都优秀的队伍,创造着不可思议的奇迹。创业,成为我成长路上最重要的经历。


(作者本人)

三、创业忠告

我闭关修炼了两年,远离浮躁的养老圈子,老朋友们也各有千秋,但我还是想把我这几年闯荡的经验分享给你们,以下是针对创业者only的五点忠告:

第一,养老行业的机遇就不用多说,但想在养老行业创业,有所作为,首先是远离杂声,远离峰会与论坛。初入行,可以看个一次两次,但市场依据,靠你自己去挖掘,别人告诉你的永远是二手。专家要是那么厉害,早就自己享受养老市场红利了,还在那里卖秀干嘛?除非,你就是专家的红利。

第二,Yes you can, 你行的!当前养老行业门槛还很低(除取照外),没有那么悬乎。欧美、日本、台湾等等国外专家说的头头是道,但其实只有技术是可以参考的(国内培养出来的护理真的也相当牛逼,绝对一流,我的护理主任比许多大夫还厉害),其他没有太多实质参考价值。

人家能做大做好,靠的是整个大环境的推动:政策、保险、社会体制、人文、家庭结构和理念等。从台湾街上随便拉个人干养老服务,ta也会干的很好,因为道德底线与素质放在那,而且你只要能开,政府和社会资源全部现成使用。

作为创业者,你是去与大环境较劲儿,还是顺势而为?所以不要浪费资源和精力在看外面,你所有需要的资源和解决方案都在眼前。不要好高骛远,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靠自己的努力付出,解决眼前一个老人一个老人的养老问题。

第三,要学会吃亏,磨练自己的心智,有无限大的包容心。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创业会需要像养老一样这么操心。什么互联网创业,餐饮创业都弱爆了。我们得24小时全年无休的对脆弱的生命负责,而且还要凝聚着最多元层次不齐的团队,干一个还不怎么挣钱的行业。

团队有毕业生到高知(如医生),有农村的文盲妇女到海归,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文化与家庭教育背景,大家还得住在一起,必须要能海纳百川,包容和听取所有不同的意见。

天天都要想怎么提高员工积极性,培养出一个接班人,还得处理一堆莫名其妙的人事矛盾,所以一定要培养出自己卓越的心智。因此我也常说,我们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花着干投行的时间,挣着卖白菜的钱。在现阶段的养老行业,如果没有这种觉悟,你还是等行业成熟了再来为它服务。

第四,Focus! 用心去做好服务,不能忘本。这么说很容易,但真的很难坚持。在无数的困难与无法喘息的压力之中,创业者很容易迷失方向,妥协于利益,轻松或方便。

永远记得,你的饭碗是谁给的。很遗憾,现在大多数的养老企业是靠政府补贴生存的(多少由于落后的补贴政策所造成的糟糕风气),他们的市场(客户)就成为了政府。靠投资人或投资企业生存的,客户就成为了投资人。他们已经偏离了为“养老市场”付出,久了也会被养老市场给淘汰。当然,这又是给创业者的一个机会。

最后一点,学会释放压力。这点与在任何领域创业是一样的。只不过养老的风险很高,经常半夜一通电话你的未来多少日子又完蛋了。纠纷、恐吓、骂大街、耍流氓等事在高端的客户群体中也会遇上,有时可能更连本加厉。面对死亡也需成为家常便饭,但还不能让自己麻木。

所以,上述的磨练心智外,还要释放压力。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不同,有的靠运动,有的靠旅游,我就靠喝茶打坐听miles davis抱小狗。我也还是比较庆幸,身边有很多关心我,爱我的人,能容忍我脾气的女朋友;虽然创业者的压力只有自己能体会,但偶尔一点精神上的支持或许就能帮助你度过难关。

养老创业是很辛苦的。

连那些光鲜亮丽的外表都没有。当我那些高富帅的同学兄弟在全世界吃香喝辣玩儿时,我在一线陪着团队陪着老人。已经忘记什么是周末,从来没有放过假。上下班?压根没那概念。

创业成为生活的绝大部分,你必须热爱,不然无法脱离。虽然辛苦,但养老创业能带给你的成就感,不是用钱能买到的,也是谁也无法给你的。你改变着每一个生命的质量与归宿,改善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这是除了你谁也做不到的事,是你每天早上起来的动力,all in的意义。

在我的创业历程中,来过很多人,也走了很多伙伴。有的好合好散,也有许多不欢而散,甚至恨之入骨。作为创始人,经常没有机会去更多解释,也没有办法满足到所有人而成为被唾骂的对象。

很遗憾我们失去过很多人才,但能留下的只会更加珍惜彼此,也只能总结经验,努力继续向前。如今,我们在两年时间内完全靠市场与团队自己的运营能力开分院,达到满入住,没有拿过一分补贴,也不用再往里投钱。我不敢说我们多厉害,但我肯定敢说我们是行业内最努力的团队之一。

不留名,我希望继续闭关修炼,是朋友肯定知道是我。但也想帮助一些养老创业者少走弯路,有什么问题,欢迎与养老智库的朋友们交流。

 
文章作者:看照片就行 
这篇文章,智库等了很久,感同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