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与宠物

 AgeclubDOC 2021-05-12

关于宠物这件小事,一直有两种观点的对撞,老年人是否适合养宠物?这里只阐述我的个人观点:首先站在心理角度说,非常支持老年人家里或者养老机构养宠物的,而我一直认为心理健康和心情愉快才是品质生活的前提和核心。其他物质条件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推进的。

下面按照大家习以为常的宠物分分类:绒毛宠物(如猫咪、狗狗、龙猫、兔子等)、飞禽(如鹦鹉、八哥、话梅、孔雀、相思雀等)、冷血动物(如乌龟、观赏鱼、观赏水母等)。

绒毛类宠物会和人比较亲近,让在社会角色中淡出的老人找回对其它成员的支配权和被需要的感觉。甚至可以在与动物的交流中恢复母性、父性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正是老人定义自身生命价值的基础。

在这一类动物中比如狗狗,因其天然社会性,它会对主人非常依赖、亲近和崇拜,让老人感受到极大关爱,被需要和心理满足。并且通过遛狗促进老人规律的生活节奏和增加行走运动,有益身心健康。

而猫,在海外机构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它们真得是“治愈系”高手!抚摸猫咪不但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从而舒缓血压升高问题,猫有强大的「镇静」效果,可以舒缓人的血压、心律,产生正面帮助,而且猫的呼噜声对人有愉快的心里暗示和催眠作用,甚至有统计数据表明,养猫可以将罹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40%!

飞禽类宠物不论是否会“学舌”,考验的都是主人的耐心,它们需要精细的呵护才能健康成长,尤其是鹦鹉、八哥这样感情丰富的鸟类,它们不但可以饲养、观赏、更可以和主人产生信任、依赖和情感共鸣。

由于饲养鸟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促使老年人不断学习,共同兴趣爱好的伙伴相互交流。对于性格孤僻的老人来说,鸟类与主人的距离感让他们不会产生跟多的压力和社交焦虑,这种交流方式对他们而言“刚刚好”。

冷血动物比如观赏鱼,本身较少和主人交流,但是自身具有相当的美感和活跃度,一个很小的水族箱也会让房间具有生机活力,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身体局限了他们和其他人的交流,看着游鱼会联想到自由和畅快的感觉,缓解对生活前景的焦虑。

“自由的鱼儿”对于很多失能老人的一过性自杀想法,有着简单有效的缓解。当然,饲养宠物也有一定风险,比如有毛动物狂犬病、破伤风、弓形虫等风险。就必须从定期检查,避免破皮后与动物唾液接触、不喂生食、及时科学处理动物粪便等方法来科学解决。鸟类带出门时也要避免和自然界禽类接触,避免禽流感感染风险。

是否养宠物、养什么宠物本身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在中国有一部分中老年人看不惯甚至非常排斥有毛的动物,这类人有一部分是有着哮喘病史、过敏史,更多人是在既往的生活经历中没有适当的培养爱心、明显包容度不够(同样的问题在西方国家比较显见),而不论年纪大小,很多心里的不快往往都是来自于包容力不够,过于计较造成的。

老人在家可以凭兴趣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进入机构的老人往往没有这方面的选择权。国内大多数机构都禁止宠物进入,当然这也是众口难调或者说为了便于统一管理的措施。

我只是想说,一只欢乐雀跃的金毛犬也许会让老人想起年轻时张开双臂奔向自己的孩子;一群游鱼也许会让老人想起青涩少年一起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的儿时伙伴;一只匍匐在膝盖上的老猫也许会让他想起撒手而去老伴的温暖……

再好的硬件也无法摆脱养老机构的暮气重重,而孩子和宠物的加入会增加老人彼此的话题、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和消解难度、增加生活乐趣……

如果可以,我愿意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给他们一个新的焦点,增加一个小小的心灵寄托和支点。

 
文章作者:牛牛
养老智库原创,转载慎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