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3户、余额3364万元!客户经理内外勾结违法发放贷款!

 wenxuefeng360 2021-05-12
出品 | 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 | 刘乐荣

近年来,在小而美的理念指引下,不少银行按照做小做散的原则,积极下沉业务,大力推进小额贷款业务。笔者认为,随着我国信用环境日益完善,只要管控好员工道德风险、贷款批量集中性风险(注:批量借冒名贷款是集中性贷款风险的典型代表),银行拓展小额贷款业务,不仅可以夯实客户基础、基础业务,而且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剖析一起由银行客户经理道德风险引发的贷款批量集中性风险,据此探讨小额贷款业务员工道德风险防范策略。

图片
案件基本情况

2018年6月以来,某银行客户经理赵某因赌球等花销过大,与负债急需用钱的何某合谋,通过何某自己及指使王某寻找没有资产又急需用钱的年轻人,承诺无需任何抵押即可银行贷款,而且贷款人只需负责自己拿到部分的本金和利息,其余部分由何某、赵某一方使用,并负责归还本金和利息。取得贷款意向后由王某收集贷款人的身份证发给赵某,同时安排贷款人到银行网点办理市民卡、开通手机银行,并在手机上申请办理贷款业务。后由赵某利用担任客户经理的职务便利,虚构相关贷款人的经营事项,形成授信调查表并提交审批,然后利用先前盗取的支行副行长、行长审批密码自行完成相关审批。本案涉及的贷款均为经营性小额信用贷款,放款金额为30万、25万或20万元人民币,由何某、赵某一方拿10万至30万,贷款人拿剩余部分,贷款人还需支付到手部分10%至30%的手续费给王某,每月利息按比例由被告人何某和贷款人各自承担。套取的资金被赵某、何某用于赌博、放债及挥霍等。截止案发(注:2019年10月14日12时,赵某至公安机关主动投案;2019年10月28日10时,王某至公安机关主动投案;2019年10月14日6时07分许,民警在某小区抓获何某),通过上述方式发放仍有余额贷款的共计113户,贷款余额3364.8711万元。

上述案件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浙0782刑初949号《赵某、何某、王某职务侵占罪一审刑事判决书》

图片
涉案银行日常管控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员工日常行为管控方面


问题:任何一个内外勾结发生的银行案件基本上都能反映银行员工日常行为管控不到位情况。赵某是由于赌球等花销过大,才会想到与他人合谋通过他人贷款获取资金。一般来说,一个人长期赌球及花销较大,周边的同事多少会有些感悟,日常工作状态也必然会有所影响;另外与赵某合谋的行外人员何某,早在2010年11月9日,因犯盗窃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于被当地本院判刑,这点也说明赵某日常交友问题。

策略:笔者始终认为,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不仅要拓展业务,更为重要的是带好团队,密切关注下属员工日常行为以及工作状态,只有如此,风险和业务才能同时兼顾,实现网点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如果涉案银行网点的负责人能够关注到赵某的异常行为,那么应该及时与赵某谈话,并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加大对赵某贷款业务审查力度、取消新增贷款业务权限、将其异常行为告知上级部门等,这些措施也明确告知赵某;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一旦得知赵某的这类异常行为,在一定期限内应加大对赵某所经办业务的监督检查审计力度,并且将此要求也明确告知赵某,强化对赵某的心理压力,迫使其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注: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假如在员工仅有异常行为且没有违规前,不管网点负责人还是上级相关部门一定要本着严管就是爱的理念,坚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采取上述相关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赵某就算有违规的心,也不敢有违规的胆,也压根不存在违规的机会。

(二)柜面异常业务管控方面

问题:上述案件情况显示,各位贷款人都是由王某安排到银行网点开户以及开通手机银行,从此可以推测出王某应该经常出现在银行网点;同时贷款人都是些没有资产又急需用钱的年轻人,所获得银行贷款要和他人一起分配,自身使用的部分还要承担较高的费用。案件涉及有余额的客户就有113户,若加上已经归还的,涉及到客户数量一定是更多,这么多没有资产的年轻人又是由他人安排(注:笔者猜测王某一定是陪同这些贷款人到银行柜面开户),这些本身就是重大的异常,如果涉案银行柜面人员能够及时将这些异常开户的客户与风险管理部门共享,风险管理部门及时开展相应排查,那么我相信赵某犯案时间不会长达一年多时间。

策略:建议各家银行建立柜面异常情况报告机制,该报告对象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上级机构柜面管理的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并且将报告机制进行系统设置,实现系统报告、推送及系统风险监测。

(三)信息科技系统使用管控方面

问题:上述案件情况显示,赵某利用盗取的支行副行长、行长审批密码自行完成贷款审批,这说明涉案银行对信息科技系统使用管控存在较大缺陷,作为客户经理的赵某竟然能同时获取所在支行的副行长、行长审批密码,据此笔者甚至能猜测在赵某所在支行的副行长、行长审批密码也许是公开的秘密。

策略:由于信息系统使用密码被盗用而引发的银行案件近年来在各类银行都有发生。为此,笔者认为,除了加强信息系统正确使用的宣贯外,更重要的是要从技术上给予控制,对各类涉及审批的信息系统,全面禁用密码登录模式,一律采用指纹登录或人脸识别登录,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堵截信息系统使用密码被盗用的内控漏洞。

(四)风险监测系统建设及使用方面

问题:结合上述案件情况,笔者总结了三大特征及规律属于涉案银行风险监测系统应该能监测到的内容:一是何某需要承担他使用的部分贷款的利息,从数据层面呈现出来的特征就是众多客户的贷款利息由何某归还的特征;二是由于赵某、何某要使用客户部分贷款资金,对应的数据特征是相当部分涉案贷款的资金流向会相同;三是贷款人都是些没有资产又急需要用钱的年轻人,对应的数据特征是客户经理经办个人经营贷款涉及到众多的客户年龄较小或者征信无银行信贷记录或客户无房屋按揭记录或职业信息单位无等。

策略:加大对各类违规案件、异常客户的研究,掌握其数据特征,纳入风险监测范围,对风险监测到的内容落实专人或独立的部门进行风险排查,确保第一时间揭示风险,防范风险进一步扩大。

另外,在笔者看来,赵某所在支行的负责人存在严重履职不到位的情况,不但对下属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甚至对支行的贷款业务也是一点不熟悉,否则的话,赵某在一年多的时间盗用其审批密码发放了这么多的贷款,怎么会一直都没有察觉啊?毕竟赵某犯案期间每个月平均至少都有10户到20不是支行行长审批的贷款。

图片 
小结

总的来说,在笔者看来,做好银行小额贷款的员工道德风险防范关键在于三大要点:一是员工警示教育永远在路上,始终关注员工行为规范,根据员工行为规范的特征差异,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客户异常、风险监测系统,客户异常、风险监测系统既要打通客户在银行办理的所有业务的联系,也要打通客户与银行员工关联;三是将员工行为规范纳入监督检查审计的常规事项,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监督天眼的存在,始终不敢违规。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