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创办西湖大学后称“5年超清北”,结局如何?

 孙行悟空 2021-05-12

引言

教育永远是社会最为重视的方面之一,教育如果出了问题,那么,影响的则是千千万万个学子,若人人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何谈国家兴旺发达?现如今,学历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招聘单位都规定了最低学历是什么,满足他们规定的学历条件才能够投递简历,这让一些有能力但是学历低的人失去了竞争的机会。与这个现实有相似之处的还有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所创办的“西湖大学”,这所大学与其他大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分数再高也不行,只招收博士生,且斥资200亿打造。

01

清华大学的“威名”让每个处于高考或者是备战高考的学生家长都如雷贯耳。既然大众已然将清华大学放在了如此高的一个地位上,那么,施一公所创办的西湖大学,一经创办便放话出来,说自己5年内就可以赶超清华大学,成为国内最顶尖的学府,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身为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施一公,又是从何来的这股与清华大学“叫板”的勇气呢?

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按下不表,先让我们来看看放出豪言壮语的施一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施一公出生于一个充满着笔墨香气的高知分子家庭,父母皆毕业于名牌大学,如此优良的家庭学习氛围,使得施一公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高中便被清华大学所保送。

进入清华大学后,他也没有心高气傲,反而更加谦虚地学习,获取了双学位后仍然不满足于此,继续出国深造,成为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后。

回国之后,施一公便凭着自己的真材实料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后又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一职。纵览施一公的学术成就,我们不得不承认:此人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又何来的底气放言西湖大学能够在五年之内赶超清华大学呢?

02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西湖大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很多人看见“民办”二字便会下意识地认为这只是一所“三流大学”,“挂羊头卖狗肉”,徒有虚名而已。然而西湖大学可不是如此,它的背后有着许多学术界的领头人物为其背书,还有商界等多位大佬为其提供资金来源。

可以这么说,施一公创办的这所大学既有了坚实的学术资源,又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一个学校最重要的两个点都被满足,办学实力可谓是十分雄厚。

与此同时,西湖大学的招生计划也是一个特点。前文已经提到过,西湖大学并不招收本科生,只招收博士生,虽然招收博士生的好处很明显,即保证了学校里全是人才,不需要再耗费大力气像本科那般花几年慢慢培养,可弊端也很明显,博士生能有多少个呢?又是每个博士生都愿意来到西湖大学吗?显然不是。

抛却弊端不谈,只谈西湖大学的设施待遇,我们可以发现,西湖大学实在是一个科研人员的天堂。在这里,各大先进的科研仪器随处可见,基本满足了就读于此的学生所有的实验需求,也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雄厚的经济支撑,再加上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西湖大学便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综上所述,施一公放言说“五年赶超清华”的豪言壮语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这个自信与实力去实现这句话的。但是,现状的瓶颈我们也可以看见,西湖大学的确是一个学术水平十分之高的高校,它的教学计划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次极大的尝试,即只招收博士不收本科生。

遗憾的是,基于生源的限制,再加上西湖大学的底蕴目前还是比不上清华大学,所以,“五年之内赶超清华”还是没能成功实现。

结语

虽然西湖大学暂时并没有像施一公那般设想的在五年内超越清华大学,但是,它所在五年之内所做出的科研成果是实打实的。改变现有的局势并且去打破它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更别提教育制度的改革,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举步维艰”来形容。放眼望去,清华大学的底蕴国内没有几个学校能够比得上,即使西湖大学的资金实力、师资力量皆雄厚,离清华大学也还是差一点的。从这个角度上看,西湖大学只是差了些岁月的沉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