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纨:一个称职却又可怜的母亲

 珍爱红楼梦 2021-05-12

文/归途如虹

李纨是《红楼梦》里一个身份十分特殊的人。

李纨是贾珠明媒正娶的夫人,是贾政这一房的长孙贾兰的母亲。贾珠如果不英年早逝的话,王熙凤的管家权应该是她的。但是很可惜,李纨青春丧偶,不得不过着“槁木死灰”一般的寡居生活,《列女传》等书的影响,传统妇德的熏陶,父亲“女子无才便有德”的观念的影响,让李纨做到了“竹篱茅舍自甘心”。

支撑着李纨挨过一个又一个孤寂的漫漫长夜的,是儿子贾兰。只要贾兰可以有出息,李纨所有的付出就都值得。

贾兰也的确很懂事。贾宝玉的书童茗烟带头闹书房,他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也劝同桌贾菌不要惹是生非,可见其从小就性格隐忍;元春省亲的时候,他十分年幼,却已经懂得跟随母亲和叔叔行礼,可见其从小就十分温和儒雅;他不仅刻苦读书,还知道演习骑射,想要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可见他有进取心;他在举业文章上比贾宝玉强很多,在第七十八回里写的诗虽然不是很有艺术性,但是也得到了众人的赞扬;贾环嫉妒贾宝玉受宠,和贾环一起去给贾赦和邢夫人行礼的贾兰却丝毫没有嫉妒贾宝玉。从传统美德来看,贾兰几乎完美,做到了“温良恭俭让”。

贾兰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爱,却没有因此而变成一个自卑且不思进取的人,反而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这对于一个在第七十八回里才十三岁的小男孩来说的确是非常难得的。他之所以有如此的表现,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父亲贾珠原本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有优秀的遗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李纨教子有方,自己也克己复礼,做好了榜样。

母亲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从小失去父亲的人来说尤其如此。比如郭靖,从小失去父亲,却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光明磊落,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就和母亲李萍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李纨就是贾兰最好的老师。

但是李纨却是一个可怜的母亲,为什么呢?她虽然把儿子教育得很出色,却“也抵不了无常性命”,“枉与他人作笑谈”,活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别人口中的笑话。这不是很悲哀的一件事吗?

那么,李纨为什么会成为别人的笑料呢?因为贾兰死了,李纨在经历了丧子之痛之后,不仅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情,反而如同祥林嫂一样命运悲惨。别人不会同情她先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儿子,反而会觉得她命硬,先克死了自己的丈夫,又克死了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不吉利的人。这样一来,大家不仅不会帮助她,反而会躲着她,怕被她给克死。

如果李纨死了,贾兰不仅没死,还很有出息的话,李纨就不是一个薄命的女人。因为李纨作为一个寡妇,本来活着除了教育儿子之外,就是等死。按照当时人迷信的观念,她死了,就可以和死去的丈夫在地下团圆了。她立志守寡,体现了忠孝节义,就可以被供奉到贞节牌坊里。现代人觉得这不仅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反而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对于李纨这种身份,这种观念的人来说,被供奉到贞节牌坊里是最好的结局了。因为在那个时代,贞节牌坊是尊严和荣耀的象征。我们现代人才觉得贞节牌坊是压迫妇女的思想枷锁,对于李纨这种恪守三从四德的女性来说,道德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律,而不是枷锁。

那么贾兰为什么会死呢?我觉得,贾兰很可能是死于“文死谏”或者“武死战”。像贾兰那样性格温和的人怎么会去“死谏”或者“死战”呢?正如袭人说的那样,他是不得已,是形势所逼。他不像魏征那样可以遇到李世民那样的有道明君,也没有像关羽、岳飞、文天祥、陆秀夫那样成为后世人敬仰的爱国英雄,反而只是得到了一个虚名儿而已。正如《好了歌》里唱的那样,“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末了”。正如《晚韶华》里唱的那样,“问古今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因此,李纨所付出的一切,都成了一场空,李纨自然薄命。

喜欢就分享一下,或点个赞,点个在看。期待您关注一下我们这个公众号“珍爱红楼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