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管黏膜下血肿

 peng953 2021-05-12

食管粘膜下血肿是食管粘膜的一种损伤性病变。Marks等于1968年首先报道了食管血肿。一般是指食管粘膜下的血管,由粘膜撕裂和损伤后局部出血所致。食管粘膜下血肿的病因有如下几类:①直接创伤;②剧烈呕吐;③自发形成;④异常的吞咽;⑤潜在的凝血障碍。其中自发性食管血肿以老年女性多见,且范围较广,其原因可能为食管粘膜下层为疏松易活动的弹性结缔组织层,吞咽时食管收缩产生的食管腔内压力使食管黏膜下血肿被向下挤压,血肿容易弥散所致。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消化道出血、呕吐、胸痛、吞咽困难、咽部不适、胸骨后异物感等。以呕血为首发症状者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等鉴别。胸痛患者需与食管穿孔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鉴别。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与食管癌鉴别。

确诊本病主要靠胃镜检查,在没有明显内镜检查禁忌证的前提下,应尽早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范围,伴活动性出血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治疗。主要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病变黏膜纵行隆起,表面充血明显,基底呈蓝色改变,直径大致在1-3cm之间。但需注意的是本病在内镜检查时不能取活检,否则可能加重出血。影像学检查,如X线及胸部CT对该疾病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食管粘膜下血肿CT检查特征明显,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主要征象有食管壁呈环形或偏心性增厚,食管腔呈新月形、斑点样或裂隙样气腔影,增强扫描血肿不强化,有助于与食管肿瘤相鉴别,多平面重建有助于显示血肿的范围。值得一提的是,食管粘膜下血肿的密度随出血时间延长逐渐由高降低,短期内复查粘膜下血肿可消失或明显缩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食管粘膜下血肿一般无需外科治疗,禁食、肠外营养、抑制胃酸及保护胃粘膜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有活动性出血者可采取内镜下钛夹钳夹等止血措施。1~4周内血肿会自行吸收,预后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