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篇文章讲透近体诗和古体诗——李白“斗酒诗百篇”,文体很重要
2021-05-12 | 阅:  转:  |  分享 
  
李白“斗酒诗百篇”,文体很重要李诗,在我们印象中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浪漫飘逸,像草原上奔腾的骏马。杜诗,在我们印象中是“百年多病独登台”,
厚重沉郁,像深渊里低吟的巨龙。风格各异,难分伯仲,本无可比之处。有人形容得好:李青莲写诗,像不沾纸,而杜浣花写诗,像“力透纸背”。
但如果要搞一场诗歌创作竞赛,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李太白和杜子美,若论速度可能就高下立判了。李太白可能三下五除二就作好了,真应了那一个成
语——倚马可待,可杜子美呢,也许不太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要写出好句得细细琢磨。为什么会这样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要清
楚近体诗和古体诗的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巅峰。我们先看两首诗,大家不用太过在意诗
的内容,只需要注意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长条一拂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
此对窗牖(yǒu,窗户之意)。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
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读完这两首后,也许你会发现被耍了。这两首诗在形式上不是一样的吗?都是八
句话,每句话七个字呀,我真的看不出来形式上有什么区别。那好,我换一种提问的方式,大家猜猜这两首诗,哪一首出自李白,哪一首又出自杜甫
?有的同学会关注到第一首的“新丰酒”,想到了“酒”就想到了李白,殊不知“酒”这个意象在杜诗当中也很常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
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有的同学或许会看到第二首的“白帝城”,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好的,公布答案:第一首是李白的《春日独坐寄郑明府》,体裁是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第二首是杜甫的《秋
兴八首·其一》,体裁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那么为什么这两首看起来形式几乎一模一样的诗,一首是律诗,另外一首却不是呢?不着急,我们回
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律诗,看看能不能得出点什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望》)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这两联对得很工整。“大漠”对“长河”,“花溅泪”对“鸟惊心”。而且,你会发现在律诗当中你总能找到这
样对仗工整的句子,跟对联似的,于是乎初中老师会跟我们讲一首律诗可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好的,既然“对联”这个概念出现了,那
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让我们猜的两首诗,哪一副是“真”对联,哪一副是“假”对联?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古体诗)丛菊两开
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近体诗)有点对联基础的同学都能看得出来,第一副是“假”对联,“我在”不搭配“那堪”,“河南”也不跟“坐此
”搭配。相反,第二副对得十分工整,“丛菊”对“孤舟”,名词对名词,“两开”对“一系”,“他日泪”对“故园心”。经过刚才的分析,大家
应该能知道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在哪了吧。没错,就是对仗。好了,敲黑板!!关于近体诗,你不得不记下来的常识:1.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
诗而言的,近体诗讲究对仗,平仄相对和词性相同,又被称为“格律诗”。(注:为什么我们刚才不看平仄呢?因为唐朝跟现在相隔一千多年,语音
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用平仄判断会出问题,所以我们就不用了)2.由于近体诗每两句都能形成对仗关系,故两句为一“联”,于是有首联、颔
联、颈联、尾联的说法。3.其中颔联和颈联的对仗要求最为严苛(一般首联和尾联满足平仄要求即可)。所以,大家也就清楚为啥杜甫写诗写得
慢,李白写得快了。写近体诗有诸多要求,冒昧打一个比方,那就是戴着枷锁在跳舞呀,相比而言,古体诗要求没那么严苛,某种程度上这成了李白
“斗酒诗百篇”的一大助力。【弦外之音】其实,李白年轻的时候也认真学习过近体诗的写法,但这种写法毕竟不太符合他的人设,所以写熟练之后
,就越来越放飞自我了。唐代科举要考写诗,虽然不要求严格的近体诗,但既然是考试,那么肯定要标准化,否则不好改卷子嘛,显然,李白不太适
合参考科举(所以他也没去),不过杜甫同学可是老老实实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留一道课后思考题:杜甫在《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有
两句诗“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里的“中”到底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试着用今天学习的近体诗的常识推断一下。古诗文知识拓展:近体诗和古体诗2
献花(0)
+1
(本文系小窗悦读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