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说 "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西电东送在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中工程量最大、投资额最多,工程主要分为北、中、南三路送电线路:北线由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中线由四川、重庆等省市向华中、华东电网输电;南线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2001年至2010年西电东送工程总投资在5265亿以上(不包括三峡电站)。中央企业积极投身西电东送工程,从试验示范到技术攻关,从工程建设到材料装备,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发电,在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央企责任与担当。西电东送在中国版图上可谓"遍地开花",同时开工的工程之多是史无前例的,单个工程的规模之大也是罕见的。在我国电力建设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电源、电网建设也从未有过。今天,小新带您走进电力大动脉,一起感受沿途超级工程的震撼——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广东与福建之间, 相亲相爱的故事绵绵不绝。 前不久的闽粤联网工程 让这对好兄弟的关系更加亲密。 这个兄弟手足“与电有关”的故事, 其实是全国大联网的重要章节, 而完整的篇章, 要从更长时段、更大范围讲起。 ▲ 点亮“北上广”三座中国地标城市的相当一部分是“外来电” 时光流转, 无电可用的日子一去不复回了。 在北京, 一次故宫的灯光秀, 就是一次全世界瞩目的“上新”。 在上海, 外滩的夜晚流光溢彩, 这里超过三成的电 都来自西南地区。 电能比长江水更早到达申城。 在广州, 仅2019年就有 52.5亿度来自云贵高原的水电 点亮灯火, 减排二氧化碳613.4万吨。 ▲ 刘家峡水电站的黄河水滚滚而来 电从远方来, 来的是清洁电。 仅仅在国家电网经营区, 每年4500多亿度电 通过34640公里的特高压线路, 从遥远的大西北、大西南, 跨越中国地理三级阶梯, 自西向东, 源源注入经济中心的心脏, 支撑着工厂里的奔腾马力、 家家户户的日常起居。 ▲ 地理三级阶梯里的不同风景 这个“扭转乾坤”的故事, 与一项“扭转乾坤”的超级工程 息息相关—— 西电东送。 北上广三座“魔幻之都”, 正是这项工程的终点。 1 “源”来如此 拨动时间的齿轮, 22年前的1999年, 朴树唱着“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 千禧年的喜悦交织着 世纪末的迷茫。 彼时, 中国正全力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 电力供需形势一度宽松, 中东部地区 更愿意选择本地的煤电, 地处内陆的四川 难以完全消纳本地水电, 刚刚建成不久的 二滩水电站惨遭弃水。 ▲ 云川交界处的金沙江“月亮湾” 雾锁迷城, 一头是白白流走的水, 一头是熊熊燃烧的煤。 这一年, 新中国历史上 首次没有设经济增长目标, 但GDP仍最终跑出了8%的加速度, 经济出现走向 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 转机之时,需要磅礴之力。 经济亟待起飞, 亟待可靠、充足的能源动力。 ▲ 日照三峡,美不胜收 经过“9511工程”后, 刚刚实现不拉闸停电的首都北京, 又迎来了申奥这件大事, 用电量可以预见地将迎来小高潮。 加速西电东送的契机 发生在1999年下半年, 广东电力需求大增, 拉闸限电重出江湖。 截至1999年, 广东发电装机容量达3033万千瓦。 如果电力需求 按年均增长7.2%测算, 2000~2005年 广东共需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 这个体量的缺口 意味着棘手的问题: 省内找电or省外送电? ▲ 三峡水电站被规划为西电东送中部通道的枢纽 第二年的全国两会,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 讨论的热潮中召开。 《关于开发西南水电, 实施“西电东送”案》 的提案被列为当年政协 现场协商办理的头号提案。 “西电东送”因之成为热词, 正式进入全民视野。 2000年11月7日, 国家计委和国家电力公司召开 “西电东送”工程工作会, 明确西南地区“十五”期间 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目标。 2000年11月8日, 我国首批“西电东送”工程—— 洪家渡、引子渡、东风水电站 等6项工程在乌江上同时开工。 自此,“西电东送”工程正式启动。 看起来, 在省内与省外之间,“外”胜出。 如果在更大视野中看, 这依然是一个内循环的问题。 如今,跨省跨区输电习以为常, 历史抉择时刻其实并非静水一汪。 ▲ 云南,在水之洲 一切要回到一个最初的问题。 缘何一定要西电东送? 缘何,要从“源何”说起。 ▲ 中国煤都山西——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首位”省份 在我国, 煤炭长久霸占着 能源生产与消费的C位。 就连大家提到四川水电资源丰富, 都这样打比方: “西南江河滚滚流, 流的都是煤和油。” ▲ 煤炭分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各地区的能源禀赋。 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也是大自然布下的棋局。 铺开中国资源地图, 煤炭、风能、太阳能、水能 “深藏”在中国西部。 熟悉中国经济格局的人们很清楚, 这是一份遥远的馈赠。 足够大的地域, 给了中国配置资源的空间。 这样的禀赋, 也注定了这场乾坤大挪移的格局, 由西向东的能源挪移 靠什么实现? 煤炭可以乘坐专列到达负荷中心, 在当地的电厂完成 发光发热的一生。 但能运多远、运多少, 得看铁路的运力。 ▲ 运煤车一瞥 煤炭也可以免除舟车劳顿, 在煤矿“坑口”直接变成电从天上走。 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有不少坑口电站。 ▲ 山西朔州坑口电厂里的能源大变身 但水,看得见抓不着, 水能只能在瞬时被收集, 在当地转化为电能后被送到远方。 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 在能源领域布局了两项重点: 其中之一就是西电东送。 这场遥远的相送, 需要为之量身打造的“路”: 电网 ▲ 上海庙—临沂±800千伏特高压工程一瞥 西电东送的布局是这样的: 在北方, 最初是把 电能从陕晋蒙能源金三角 输送到京津地区, 如今也包括 从新疆、河西走廊、宁夏 向华北、华中、华东输送。 在中部, 最初是把 电能从三峡输送到华东地区, 现在也加上了 把金沙江、川渝地区的 水电输往华东。 在南方, 把电能从云南、贵州 输送到珠江三角洲。 西电东送的北、中、南三条通道, 就像三条机体的主动脉, 从能源中心到负荷中心, 汩汩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 光耀浦江,飞腾上海 到2020年, 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 西电东送年送电量 超过9000亿千瓦时, 可减少东中部煤炭消耗3.8亿吨, 减排二氧化硫约22万吨、 氮氧化物约23万吨、烟尘约5万吨。 ▲ 西电东送的另一端——浙江小镇美如画 就上海而言, 来自四川的水电落地电价 比本地燃煤发电上网的 平均电价还要低一些。 水能,不再白白地流走了, 四川的资源优势 转化为了经济优势。 这一世纪工程是多赢的。 2 “网”连天下 如何完成 广东1000万千瓦的电力供给? 疑虑与争论不断, 但业内有一个共识: 跨省区的输电工程建设是重头戏。 ▲ 光明传输链 在“西电东送”规划中, 优先建设电网, 使电网适度超前是原则之一。 2004年9月, 藉由三峡—广东500千伏 直流输电工程等五项工程, 西电送广东总通道输送能力 达到1088万千瓦。 ▲ 昆柳龙直流工程广东段跨越北江线路 如果放眼全国, 西电东送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叫做“全国大联网”。 这项世纪工程的雏形 可以回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三峡水电外送通道 1979年, 中国电力发展已有新思路: 发展大电站、 建设大型水电和火电基地、 发展电网、实施大型水电 和坑口电厂向外送电。 这个向外送电的原则, 实际上就是“西电东送”。 目前,除台湾省外, 中国各省域电网全部实现联网, 全国形成了电网互联的格局。 ▲浙福特高压跨越山河 在全国大联网的过程中, 中国逐渐实现了特高压世界领先。 2009年, 世界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 由我国自主研发并设计建设的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 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 使华北与华中电网更紧密地 联在一起。 ▲ 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工程 随着建设步伐加快, 2010年,国家电网 第一条西电东送特高压工程——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 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 来自四川的水电 经过1907千米的银线, 被输送到世界级会客厅上海。 ▲ 无人机巡视向上工程 运距愈远,运力加足, 特高压的等级也在登高。 2018年, 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工程 准东—皖南±1100千伏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新疆的风,点亮了华东的灯。 ▲ 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跨越天山 特高压也在 不断挖掘西电东送的潜力, 将风能、太阳能等收入囊中, 让这一世纪工程愈加清新可人。 2020年12月, 全球首个 输送全清洁能源的特高压工程—— 青海—河南±800千伏 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 每年从青海向河南输送 4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 相当于 河南每年少烧1800万吨原煤。 ▲ 青海的风光水能以电能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原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 累计建成投运 “14交12直”特高压输电工程, 在建“3直”特高压输电工程, 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工程; 线路长度达到4.1万千米, 累计送电超过1.6万亿千瓦时。 特高压, 毫无疑问将西电东送推至新高度, 不仅在于“量”,更在于“质”: 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 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 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分别在2012年和2017年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而在2000年 西电东送刚刚启动之时, 除了规划输电网的建设方案外, 直流输电设备国产化 被列为另一大攻坚难题。 这正是嘹亮的回响。 ▲ 特高压实现了国产装备的国际领先 互联、互通、互供的大电网 覆盖了城市、乡村, 绵延至高原、沙漠和孤岛, 就像精密的血液循环系统, 把血液从心脏汩汩流向躯干末端, 畅通着大循环。 3推陈出“新” 发轫于缺电, 加速于缺电。 当缺电不复往日, 一些杂音逐渐浮现: 现在,我们还要西电东送吗? 西电东送,还有多大意义? 实际上, 对西电东送的担忧与疑惑, 在21世纪的头几年也颇多上演, 只不过更多地集中在“省为实体”上。 这个问题, 随着全国大联网得到了解答。 ▲ 供电员工检修特高压 的确, 如今的电力供需形势为 总体平衡, 部分地区高峰时段偏紧。 我们再也没有“电荒”的焦虑感。 202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的指导意见》发布, “继续加大西电东送 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 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 赫然在列。 击碎了一些人停一停的想法。 ▲ 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风电厂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 西电东送将迎来历史新机遇。 比如, 西电东送的电流将越来越“绿”。 我国持续攀升的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 将在未来10年 让电网发生结构性重塑。 既有遥远的清洁电能 ↓ ▲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也有近处的分布式发电↓ ▲ 江苏南通启东供电公司员工检查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 如今,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内的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达到26.8%。 特高压 晋升为新能源消纳的扛把子。 国家电网经营区的新能源利用率 从2015年的84.6% 上升到2020年的97.1%。 西电东送的输电通道利用率 也将提高。 国家电网公司今年一季度 特高压直流利用小时数 同比增加153小时。 国家能源局 《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要求,2021年跨区输电通道 平均利用小时数 提升至4100小时左右。 得益于在西电东送基础上形成的 全国大联网,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也在加速建设。 2020年,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 省间电力交易电量 达到11577亿千瓦时, 其中清洁能源4949亿千瓦时, 新能源915亿千瓦时, 为新能源利用率贡献14%。 目前,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也正在加紧研究中…… 闪转腾挪, 考验的是身手,也是格局。 进退有度, 靠的是一张电网的弹性与韧性。 大电网,大格局。 这一跨越了时空的世纪工程, 必将以其浩瀚与博大令世人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 三峡水电外送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