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可能都有的疑问就是,钢铁这个价格疯涨趋势,还能持续多久? 以前总听大家说钢铁产能过剩,可是过去一年的螺纹钢价格,已经走成了这样。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不过我们可以关注几个点,作为重要的观察指标。 首先要观察的指标是,钢铁行业下游产业链欠的订单,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补上。 过去几个月黑色这个价格上涨,并没有给钢厂下游企业太多适应时间,而是呈现一种快速拉升的趋势。 在目前钢材现货暴涨的背景下,手里接了终端订单,但没有锁定原料价格的钢厂下游制造商,手里基本都有亏空。 比如说那些以钢材为原材料,做出口产品的企业。还有就是国内那些以钢材为原材料,做焊管镀锌管和冷轧钢带的企业。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到四月份的时候,多数钢厂下游制造商手里的低价库存,已经消耗光了。 这些出口或者国内加工企业,在过去一年钢材暴涨的情况下,大多数又没有继续做原料库存储备。 因为它们觉得目前钢材价格已经是高位,如果钢材价格回调,高价囤货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库存跌价赔钱。 预期高位囤积钢材库存,不如接了订单以后,直接从市场上买现货做加工。 但现在钢价持续上涨,问题出现了。 之前接的订单由于没有锁定原材料价格,再没有低价库存的情况下,等于这些订单要亏钱做了。 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工厂即使亏钱,都会市价买入钢材,把手上的订单按时做完。 因为工人是必须要有活干的,停工放假意味着工人没有收入,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走,走了就不会回来。 停工不放假,意味着工厂花钱要养着工人。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多数工厂是支撑不住的。 等这部分亏空的订单做完了,这些工厂还有个问题,是需要补库存。 因为四月份的时候,它们手里的低价库存已经消耗光了,基本的安全库存还是要有的。 做过工厂的都知道,工业品和消费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品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 不然中间万一原材料跟不上,到时候生产线停了损失就大了。 所以如果前面少买了,后面必须得补上这部分安全库存。 可以说目前单单这个补库存需求,就能支撑目前市场上的价格。 库存就是冗余部分,没有这部分冗余存在,价格就没办法降下来。因为大家看着库存低缺货,就没人会降价。 只有这些企业的库存补完了,安全库存的缺口填上了,上涨才会阶段性结束。 乐观预期的话,补完之前欠的库存可能需要到五月底。悲观的话,六月底也不一定能补完。 等库存补完以后,这时候价格可能会开始在高位震荡了。 因为在目前旺盛的需求支撑下,库存补完了价格也不见得会大跌。 要知道现在市场上的需求,不光是来自国内的补库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国外。 我们知道全球有三大产业链,一个是以德法为核心的欧洲,一个是以美加墨为核心的北美,最后一个是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 目前欧洲和北美的产能没有恢复,全球的钢材产能,又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手里, 这里我们算个大帐,大家就明白了。2018到2019年中国出口钢材,每年大概是6000万吨。 可是全球年产粗钢5000万吨以上的国家,算上中国只有6个。第七名全年产量满打满算,都没有3500万吨, 北美欧洲这些需求缺口,现在也只有中国这边能填上,其他人家谁能承接这么大量的订单? 中国这边就是涨价,它们也得用。 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才看到即使取消了大部分钢材的出口退税,却对需求没啥影响。 所以这里我们对钢材的观点很简单,未来几个月产能供需矛盾会越发突出,经济也会逐渐步入过热。 后面过高的钢材价格,确实也是有可能因为扭曲严重,短时间突然出现大跌的。 不过这里并没啥事儿,因为需求还在。 这里的需求,不光是我们在《供需矛盾会越发突出》里面说的国内基建需求,还有源源不断的国外需求。 国外这个补库存的时间周期,按照历史经验短的话六到八个月,长的话需要一年时间,这期间需求一直都会在。 况且需求旺盛的同时,我们供给还在继续压缩。最近不是有个钢铁压缩产能的传言嘛,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按照传言的说法,粗钢产量同比要降低2000万吨。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后面每个月压缩600万吨左右的产能。 这个压缩程度,即使是打个折扣完成,也是非常恐怖的供应缩减。尤其是当下全球制造业补库存,需求增加的背景下。 当然传言的东西目前还没确定,不过今年在各种微信群里的产业政策传言,基本都落地了,看你信不信了。 当然了,大宗商品现在这么快的大幅拉升,整个市场都得消化一下。 目前可能会有很多人怀疑,需求没啥持续性,行情是末日狂欢等等, 这种类似的怀疑在未来一两个月时间里,大概率都会被各种打脸。 另外就是,很多人担心大宗商品暴涨带来的通胀,会导致货币政策急转弯。 因为最近的猪肉价格暴跌,导致CPI处在低位,这种担心也可以减少一些了。 现在猪肉零售价已经跌破15了吧,未来跌破10块无悬念,这个我们在《拿掉猪肉,全在涨价》专门讲过。 猪肉价格低了通胀数字就低了,这就导致货币政策在这里,不会出现急转弯。 当然了,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说,现在钢材库存其实不低,看起来库存低是有原因的。 因为大宗商品具备金融属性,大涨价的时候必定是有很多人囤货的。 你去调研时候都说库存低,但实际上很多都囤积在贸易商手里,跌价时候货就都出来了。 在目前的全球补库存周期里面,我并不看好这种逻辑能够成功兑现,不过我尊重你的看法。 要知道金融本身最大的魅力,就是资金跨时空的错配。比拼的就是谁能够发现供需矛盾,并且提前交易。 在这种背景下,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逻辑和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看法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做好自己逻辑和计划内的交易。 只要你能做好这一点,又能有效控制风险,每年都有几波行情属于你。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
|
来自: 昵称21405352 > 《饭爷的江湖》